一种灯条开路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1069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灯条开路保护电路,二极管D1与稳压二极管组Z1串联,稳压二极管组Z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VCC,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VIN,控制装置的第二连接端VCC电压通过导通的第二三极管Q2,提供给所述控制装置的第一连接端VIN,从而拉高控制装置的第一连接端VIN的电压,使得控制装置进入保护状态,反激准谐振电路停止工作,停止给灯条供电,基于反激准谐振架构的灯条开路保护线路,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待机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条开路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是指一种灯条开路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的品质不断的提升和TV行业的变迁,对电视机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比如:高效、高清、超大屏、超薄型、内存超大型和多功能型等要求。所以为了满足客户对产品更高的要求,给终端客户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提升产品在终端试产的竞争能力势在必行。反激准谐振电路,是一种高效的DC/DC(直流电转直流电)的电源拓扑结构,由于其高效的特点,LED液晶电视电源等,均采用反激准谐振电路作为背光LED灯条驱动电路。当LED灯条未连接反激准谐振电路(即LED灯条开路)时,现有技术的反激准谐振电路依然有高电压输出,这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使的反激准谐振电路待机功耗较大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反激准谐振电路、增强可靠性、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使用成本的灯条开路保护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灯条开路保护电路,包括控制装置和电连接于控制装置的过压检测电路,所述过压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组Z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第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条开路保护电路,包括控制装置(1)和电连接于控制装置(1)的过压检测电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检测电路(2)包括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组Z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控制装置(1)设置有第一连接端VIN和第二连接端VCC,所述二极管D1与稳压二极管组Z1串联,稳压二极管组Z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VCC,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V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条开路保护电路,包括控制装置(1)和电连接于控制装置(1)的过压检测电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检测电路(2)包括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组Z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控制装置(1)设置有第一连接端VIN和第二连接端VCC,所述二极管D1与稳压二极管组Z1串联,稳压二极管组Z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VCC,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V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开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组Z1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器R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端连接有第二电阻器R2,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啸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奥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