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主通风机的事故预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0774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通风机的事故预警系统,在用主通风机与第一供电电源之间的电缆上设有第一开停传感器,备用主通风机与第二供电电源之间的电缆上设有第二开停传感器,在用主通风机上设有第一风速传感器和第一负压传感器,备用主通风机上设有第二风速传感器和第二负压传感器,第一开停传感器、第二开停传感器、第一风速传感器、第一负压传感器、第二风速传感器和第二负压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智能管控平台相连接,智能管控平台与GSM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事故发现的及时性,大大缩短了事故响应时间,提高了主通机事故应急响应和决策效率,具有很好的安全效益和很强推广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主通风机的事故预警系统
本技术涉及基于主通风机的事故预警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主通风机的事故预警系统。
技术介绍
矿井主通风机是矿井安全生产系统中的生命线,主通风机发生停运事故后,应急处理的及时性至关重要,现能源下属矿井运行的主通风机停运后,都是通过矿井调度员按照事故应急流程逐项通知到相关人员,通知繁琐,时间长,影响应急决策。原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汇报调度室,调度员行使权利时,存在对各应对措施的查询,下达时间长,资料的翻页和查找时间长,调度员紧张的劳动强度大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主通风机双停事故通知繁琐、时间长、影响应急决策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主通风机的事故预警系统,通过对主通风机的运行状态建模分析,实现主风机事故停机后,对相关管控人员及时并行推送报警信息及并行电话通知,实现应急人员及时应急响应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主通风机的事故预警系统,包括在用主通风机和备用主通风机,在用主通风机与第一供电电源相连接,备用主通风机与第二供电电源相连接,在用主通风机与第一供电电源之间的电缆上设有第一开停传感器,备用主通风机与第二供电电源之间的电缆上设有第二开停传感器,在用主通风机上设有第一风速传感器和第一负压传感器,备用主通风机上设有第二风速传感器和第二负压传感器,第一开停传感器、第二开停传感器、第一风速传感器、第一负压传感器、第二风速传感器和第二负压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智能管控平台相连接,智能管控平台与GSM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矿井的侧壁上。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计时器、存储器、比较模块、PLC控制器和报警模块,第一开停传感器、第二开停传感器、第一风速传感器、第一负压传感器、第二风速传感器、第二负压传感器、计时器、存储器、比较模块和报警模块均与PLC控制器相连接,报警模块通过网络与智能管控平台相连接。所述GSM模块包括短息模块和电话模块,智能管控平台内存储有与短息模块和电话模块相匹配的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风机开停状态、风量检测、矿井负压状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风机事故,并通过现有的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对相关人员的及时并行推送报警信息及并行电话通知,达到事故后应急人员及时应急响应的目的。本技术提高了事故发现的及时性,大大缩短了事故响应时间,提高了主通机事故应急响应和决策效率,具有很好的安全效益和很强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流程图。图中,1为第一开停传感器,2为第二开停传感器,3为第一风速传感器,4为第一负压传感器,5为第二风速传感器,6为第二负压传感器,7为计时器,8为PLC控制器,9为存储器,10为比较模块,11为报警模块,12为智能管控平台,13为GSM模块,14为第一供电电源,15为在用主通风机,16为备用主通风机,17为第二供电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主通风机的事故预警系统,包括在用主通风机15和备用主通风机16,在用主通风机15与第一供电电源14相连接,第一供电电源14给在用主通风机15供电。备用主通风机16与第二供电电源17相连接,第二供电电源17给备用主通风机16供电。在用主通风机15与第一供电电源14之间的电缆上设有第一开停传感器1,第一开停传感器1用于检测在用主通风机15是否工作。备用主通风机16与第二供电电源17之间的电缆上设有第二开停传感器2,第二开停传感器2用于检测备用主通风机16是否工作。在用主通风机15上设有第一风速传感器3和第一负压传感器4,第一风速传感器3用于检测在用主通风机15上的风速,第一负压传感器4用于检测在用主通风机15上负压,通过风速和负压的值可以计算在用主通风机15的风量。备用主通风机16上设有第二风速传感器5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第二风速传感器5用于检测备用主通风机16上的风速,第二负压传感器6用于检测备用主通风机16的负压,根据风速和负压的值可以计算备用主通风机16的风量。第一开停传感器1、第二开停传感器2、第一风速传感器3、第一负压传感器4、第二风速传感器5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智能管控平台12相连接,智能管控平台12与GSM模块13相连接。控制装置实时获取第一开停传感器1、第二开停传感器2、第一风速传感器3、第一负压传感器4、第二风速传感器5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实时监测的数据,根据检测数据判定是否是在用主通风机15和备用主通风机16都停机,如果都停机通过电缆组成的通信网络向智能管控平台12发送报警指令,智能管控平台12通过GSM模块13通知相应的工作人员,及时记录和处理相应的事故。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主通风机房内,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智能管控平台12相连接,控制装置方便采集各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控制指令通过网络发送至智能管控平台12。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计时器7、存储器9、比较模块10、PLC控制器8和报警模块11,第一开停传感器1、第二开停传感器2、第一风速传感器3、第一负压传感器4、第二风速传感器5、第二负压传感器6、计时器7、存储器9、比较模块10和报警模块11均与PLC控制器8相连接,报警模块1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管控平台12相连接。计时器7用于及时,存储器用于存储在用主通风机15及备用主通风机16正常运行时预制的风量和负压的阈值,正常运行时的风量和负压均80%为存储器存储的阈值,存储器内还存储有经验的风量与风速和负压的关系的表格,通过查询第一风速传感器3和第一负压传感器4检测的风速和负压可以查找在用主通风机15的风量,通过查询第二风速传感器5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检测的风速和负压可以查找备用主通风机16的风量。比较模块10通过查找第二风速传感器5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的风量和负压与存储器中的相应的主通风机的阈值,当第二风速传感器5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的风量和负压均低于所设阈值时,认定为主通风风机双停事故,报警模块发送相应的报警指令。所述GSM模块13包括短息模块和电话模块,智能管控平台12内存储有与短息模块和电话模块相匹配的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GSM模块13将报警信息传送至工作人员的手机,同时拨打相应工作人员的电话,实现事故的及时处理。所述第一开停传感器1和第二开停传感器2的型号为GT-L(A)开停传感器,第一风速传感器3和第二风速传感器的型号为GFY15(B)风速传感器,第一负压传感器4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的型号为GF5F(A)负压传感器,PLC控制器的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主通风机的事故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用主通风机(15)和备用主通风机(16),在用主通风机(15)与第一供电电源(14)相连接,备用主通风机(16)与第二供电电源(17)相连接,在用主通风机(15)与第一供电电源(14)之间的电缆上设有第一开停传感器(1),备用主通风机(16)与第二供电电源(17)之间的电缆上设有第二开停传感器(2),在用主通风机(15)上设有第一风速传感器(3)和第一负压传感器(4),备用主通风机(16)上设有第二风速传感器(5)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第一开停传感器(1)、第二开停传感器(2)、第一风速传感器(3)、第一负压传感器(4)、第二风速传感器(5)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智能管控平台(12)相连接,智能管控平台(12)与GSM模块(1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主通风机的事故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用主通风机(15)和备用主通风机(16),在用主通风机(15)与第一供电电源(14)相连接,备用主通风机(16)与第二供电电源(17)相连接,在用主通风机(15)与第一供电电源(14)之间的电缆上设有第一开停传感器(1),备用主通风机(16)与第二供电电源(17)之间的电缆上设有第二开停传感器(2),在用主通风机(15)上设有第一风速传感器(3)和第一负压传感器(4),备用主通风机(16)上设有第二风速传感器(5)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第一开停传感器(1)、第二开停传感器(2)、第一风速传感器(3)、第一负压传感器(4)、第二风速传感器(5)和第二负压传感器(6)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智能管控平台(12)相连接,智能管控平台(12)与GSM模块(13)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永强王中华赵磊文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