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在医学检验的常规、生理、生化检验操作中,很多时候需要对样液进行稀释后进行处理和化验,在加液稀释的操作上,检验员所使用的器材较多,操作较繁杂,无形中延长了检验时间,同时,手动加液稀释操作误差大,不易控制,操作检验工作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给检验工作带来一定负担。在医学检验样本的测试前处理阶段,因为样本的特性,基本都需要加入一种或多种稀释液或试剂进行混合以方便测试。现在测试基本上都有各种仪器或设备进行测试,因此在测试前处理中,人工将样本和稀释液混合是前处理的重要工作,而且混合越均匀,无论是采用人工的显微镜检测还是测试仪器检测,得到的结果误差度越小。因为在检测时,通常只是取出混合后的少数样液进行测试,如果混合的均匀度不够,则测试的样液不能真实代表样本的实际情况,测试结果就会产生误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307595U,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稀释液瓶、稀释液推注器、采样瓶、样液瓶和样液推注器,所述采样瓶上端通过采样导管连接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座(2),防滑橡胶座(3),蓄电池(4),轴承(5),可调节支撑横杆装置(6),旋转工具吊杆装置(7),吸液容器卡座装置(8),稀释开关(9),取样开关(10),取样管(11),样液瓶(12),稀释反应瓶(13),稀释液瓶(14),稀释液取液管(15),混合管(16)和支撑柱(17),所述的支撑座(2)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底座(1)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防滑橡胶座(3)胶接在支撑座(2)的下表面;所述的蓄电池(4)镶嵌在支撑底座(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轴承(5)镶嵌在支撑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座(2),防滑橡胶座(3),蓄电池(4),轴承(5),可调节支撑横杆装置(6),旋转工具吊杆装置(7),吸液容器卡座装置(8),稀释开关(9),取样开关(10),取样管(11),样液瓶(12),稀释反应瓶(13),稀释液瓶(14),稀释液取液管(15),混合管(16)和支撑柱(17),所述的支撑座(2)分别螺纹连接在支撑底座(1)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防滑橡胶座(3)胶接在支撑座(2)的下表面;所述的蓄电池(4)镶嵌在支撑底座(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轴承(5)镶嵌在支撑底座(1)的内部左上侧;所述的可调节支撑横杆装置(6)安装在支撑柱(17)的右上侧;所述的旋转工具吊杆装置(7)安装在支撑柱(17)的上端;所述的吸液容器卡座装置(8)固定在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的稀释开关(9)和取样开关(10)分别镶嵌在支撑底座(1)的正表面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取样管(11)插接在样液瓶(12)的内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样液瓶(12),稀释反应瓶(13)和稀释液瓶(14)分别与吸液容器卡座装置(8)相连接;所述的稀释液取液管(15)插接在稀释液瓶(14)的内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混合管(16)插接在稀释反应瓶(13)的内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柱(17)插接在轴承(5)的内圈;所述的可调节支撑横杆装置(6)包括调节套筒(61),调节螺钉(62),支撑横杆(63),稀释液进液管(64),样液进液管(65),扎带(66)和连接三通管(67),所述的调节螺钉(62)螺纹连接在调节套筒(61)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横杆(63)焊接在调节套筒(6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稀释液进液管(64)通过扎带(66)安装在支撑横杆(63)的正表面左下侧;所述的稀释液进液管(64)螺纹连接在连接三通管(67)的左端;所述的样液进液管(65)通过扎带(66)安装在支撑横杆(63)的正表面右下侧;所述的样液进液管(65)螺纹连接在连接三通管(67)的右端;所述的连接三通管(67)胶接在支撑横杆(63)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工具吊杆装置(7)包括工具吊杆(71),抱箍片(72),稀释取样注射器(73),工具挂钩(74),固定丝杠杆(75),活动丝杠杆(76),调节长螺母(77)和吸盘(78),所述的抱箍片(72)螺钉连接在工具吊杆(71)的下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稀释取样注射器(73)插接在抱箍片(72)的内部;所述的工具挂钩(74)胶接在工具吊杆(71)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丝杠杆(75)螺纹连接在工具吊杆(71)的下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调节长螺母(77)螺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