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液体杂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403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式液体杂质泵。连续式液体杂质泵包括进流总管、进流分管、出流总管、出流分管、固定转轴、悬挂式单向阀门、泵室、气缸、活塞、活塞推杆、滑块、固定导向杆、飞轮、电动机转轴、连接杆、电动机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含杂质液体自动化传输难,使用传统水泵易堵塞,使用污水泵能耗高、噪声大、颗粒物结构被破坏等问题。它能在不破坏液体中原有颗粒物结构的情况下,连续高效地传输含杂质液体,使大颗粒杂质能保持原样且不会发生堵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运行稳定、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极具研究与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式液体杂质泵
本技术属于一种水泵
,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式液体杂质泵。
技术介绍
水泵作为一种提水设备,是用于将水自低处抽到高处,现有的大部分水泵不能输送杂质,常用的叶轮泵在抽取污水特别是具有大颗粒杂质的污水时,容易破坏叶轮而致使叶轮转动不灵活,并且极易堵塞、损坏水泵。为此,人们专利技术了一些具有切割功能的污水泵,但这些带有切割功能的污水泵的结构非常复杂,不利于加工、装配与维修,且污水泵还存在能耗高、噪声大、原颗粒物结构被破坏等问题;即使是隔膜泵,其输送的杂质粒径也非常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多的、经济实用的、能传输更大粒径杂质的水泵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式液体杂质泵。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续式液体杂质泵,其包括进流总管、第一进流分管、第二进流分管、第一泵室、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二泵室、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活塞、活塞推杆、密封圈、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第一出流分管、第二出流分管、出流总管;第一进流分管和第二进流分管的一端均与进流总管连通,第一出流分管和第二出流分管的一端均与出流总管连通,第一进流分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泵室的一旁侧连通,第一出流分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泵室的另一旁侧连通,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布置在第一进流分管与第一泵室结合处的顶部,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吊装在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上,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单向开启,开向朝向第一泵室;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布置在第一出流分管与第一泵室结合处的顶部,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吊装在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上,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单向开启,开向背向第一泵室;第二进流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泵室的一旁侧连通,第二出流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泵室的另一旁侧连通,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布置在第二进流分管与第二泵室结合处的顶部,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吊装在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上,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单向开启,开向朝向第二泵室;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布置在第二出流分管与第二泵室结合处的顶部,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吊装在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上,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单向开启,开向背向第二泵室;第一泵室与第一气缸连通,第二泵室与第二气缸连通,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用活塞分隔,活塞推杆一端垂直连接活塞,另一端穿过设在第一泵室外壁上的密封圈后与活塞驱动装置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和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均水平布置;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尺寸大于第一进流分管的口径,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自由悬挂于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上,且在自然垂悬状态下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覆盖整个第一进流口;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尺寸大于第二进流分管的口径,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自由悬挂于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上,且在自然垂悬状态下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覆盖整个第二进流口。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和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均水平布置;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尺寸大于第一泵室出流口的口径,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自由悬挂于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上,且在自然垂悬状态下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覆盖整个第一出流口;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尺寸大于第二泵室出流口的口径,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自由悬挂于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上,且在自然垂悬状态下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覆盖整个第二出流口。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流总管、第一进流分管、第二进流分管、第一出流分管、第二出流分管、出流总管的口径相同。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塞驱动装置包括滑块、滑块凸轴、固定导向杆、飞轮、连接杆、飞轮凸轴;所述的活塞推杆穿过密封圈后与滑块固定连接;固定导向杆穿过滑块后固定安装在第一泵室的外侧,固定导向杆与滑块构成滑动副,且固定导向杆与活塞推杆平行;滑块与飞轮上分别设有滑块凸轴和飞轮凸轴,飞轮凸轴在飞轮上偏心设置,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套在滑块凸轴和飞轮凸轴上且均构成转动副,飞轮由飞轮驱动装置驱动旋转且在转动时通过连接杆带动滑块在固定导向杆上做直线往复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的飞轮驱动装置为电动机,飞轮的中心垂直固定连接在电动机的电动机转轴上,从而实现电机驱动;电动机接有供电线。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塞的运动范围不超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范围;当飞轮凸轴转到离密封圈最远时,活塞离密封圈最近,当飞轮凸轴转到离密封圈最近时,活塞离密封圈最远。本技术给出一种结合连通管传压、气缸变压、飞轮传动和悬挂式单向阀门控制等原理的连续式液体杂质泵,解决了含杂质液体自动化传输难,使用传统水泵易堵塞,使用污水泵能耗高、噪声大、颗粒物结构被破坏等问题。它能在不破坏液体中原有颗粒物结构的情况下,高效地连续传输含杂质液体,使大颗粒杂质能保持原样且不会发生堵塞。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运行稳定、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极具研究与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连续式液体杂质泵第一泵室和第二泵室上下布置示意图;图2是连续式液体杂质泵第一泵室和第二泵室处于水平平面布置示意图;图3是连续式液体杂质泵采用履带带动飞轮的示意图。图1~3中附图标记分别为:液面1、进流总管2、第一进流分管3、第二进流分管4、第一泵室5、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第二泵室8、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9、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0、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11、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2、活塞15、活塞推杆16、密封圈17、滑块18、滑块凸轴19、固定导向杆20、飞轮21、连接杆22、飞轮凸轴23、电动机转轴24、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5、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26、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7、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28、第一出流分管29、第二出流分管30、出流总管31、电动机32、供电线33、转轮34、履带3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技术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如图1、2所示,一种连续式液体杂质泵,其中图1是泵室上下布置的方式,图2是泵室水平平面布置的方式,两者的基本原理相似,下面一并叙述其具体结构。连续式液体杂质泵的主要部件包括进流总管2、第一进流分管3、第二进流分管4、第一泵室5、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第二泵室8、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9、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0、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11、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2、活塞15、活塞推杆16、密封圈17、滑块18、滑块凸轴19、固定导向杆20、飞轮21、连接杆22、飞轮凸轴23、电动机转轴24、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5、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26、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7、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28、第一出流分管29、第二出流分管30、出流总管31、电动机32。连续式液体杂质的功能主体是第一泵室5和第二泵室8。第一进流分管3和第二进流分管4的一端交汇后与进流总管2连通,第一出流分管29和第二出流分管30的一端交汇后与出流总管31连通。待输送的液体从进流总管2进入,从出流总管31输出。第一进流分管3的另一端与第一泵室5的一旁侧连通,第一出流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式液体杂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流总管(2)、第一进流分管(3)、第二进流分管(4)、第一泵室(5)、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第二泵室(8)、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9)、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0)、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11)、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2)、活塞(15)、活塞推杆(16)、密封圈(17)、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5)、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26)、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7)、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28)、第一出流分管(29)、第二出流分管(30)、出流总管(31);第一进流分管(3)和第二进流分管(4)的一端均与进流总管(2)连通,第一出流分管(29)和第二出流分管(30)的一端均与出流总管(31)连通,第一进流分管(3)的另一端与第一泵室(5)的一旁侧连通,第一出流分管(29)的另一端与第一泵室(5)的另一旁侧连通,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9)布置在第一进流分管(3)与第一泵室(5)结合处的顶部,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0)吊装在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9)上,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0)单向开启,开向朝向第一泵室(5);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11)布置在第一出流分管(29)与第一泵室(5)结合处的顶部,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2)吊装在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11)上,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2)单向开启,开向背向第一泵室(5);第二进流分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泵室(8)的一旁侧连通,第二出流分管(30)的另一端与第二泵室(8)的另一旁侧连通,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26)布置在第二进流分管(4)与第二泵室(8)结合处的顶部,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5)吊装在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26)上,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5)单向开启,开向朝向第二泵室(8);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28)布置在第二出流分管(30)与第二泵室(8)结合处的顶部,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7)吊装在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28)上,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7)单向开启,开向背向第二泵室(8);第一泵室(5)与第一气缸(6)连通,第二泵室(8)与第二气缸(7)连通,第二气缸(7)和第一气缸(6)之间的连通通道用活塞(15)分隔,活塞推杆(16)一端垂直连接活塞(15),另一端穿过设在第一泵室(5)外壁上的密封圈(17)后与活塞驱动装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式液体杂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流总管(2)、第一进流分管(3)、第二进流分管(4)、第一泵室(5)、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第二泵室(8)、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9)、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0)、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11)、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2)、活塞(15)、活塞推杆(16)、密封圈(17)、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5)、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26)、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7)、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28)、第一出流分管(29)、第二出流分管(30)、出流总管(31);第一进流分管(3)和第二进流分管(4)的一端均与进流总管(2)连通,第一出流分管(29)和第二出流分管(30)的一端均与出流总管(31)连通,第一进流分管(3)的另一端与第一泵室(5)的一旁侧连通,第一出流分管(29)的另一端与第一泵室(5)的另一旁侧连通,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9)布置在第一进流分管(3)与第一泵室(5)结合处的顶部,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0)吊装在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9)上,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0)单向开启,开向朝向第一泵室(5);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11)布置在第一出流分管(29)与第一泵室(5)结合处的顶部,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2)吊装在第一出流口固定转轴(11)上,第一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2)单向开启,开向背向第一泵室(5);第二进流分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泵室(8)的一旁侧连通,第二出流分管(30)的另一端与第二泵室(8)的另一旁侧连通,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26)布置在第二进流分管(4)与第二泵室(8)结合处的顶部,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5)吊装在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26)上,第二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5)单向开启,开向朝向第二泵室(8);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28)布置在第二出流分管(30)与第二泵室(8)结合处的顶部,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7)吊装在第二出流口固定转轴(28)上,第二出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27)单向开启,开向背向第二泵室(8);第一泵室(5)与第一气缸(6)连通,第二泵室(8)与第二气缸(7)连通,第二气缸(7)和第一气缸(6)之间的连通通道用活塞(15)分隔,活塞推杆(16)一端垂直连接活塞(15),另一端穿过设在第一泵室(5)外壁上的密封圈(17)后与活塞驱动装置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液体杂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流口固定转轴(9)和第二进流口固定转轴(26)均水平布置;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0)尺寸大于第一进流分管(3)的口径,第一进流口悬挂式单向阀门(10)自由悬挂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正华周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安中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