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门眼装置,包括:一门前主机、一门后主机以及一连接装置,所述门前主机内设置一监视通讯机组,用于对屋外进行监视;所述门后主机内设置电源,用于提供所述监视通讯机组所需电力,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电连接线、连接套筒以及调节器,所述电连接线用于将所述门后主机与所述监视通讯机组进行电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穿过门板连结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所述调节器设置于所述门后主机,所述调节器调整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之间的电连接线长度,使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对应装设于不同厚度的门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智能门眼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可便捷地安装于门板上,且所述监视通讯机组可有效监视门外状况,具有提升使用效能的良好实用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门眼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防领域,特别涉及可有效监视门外状况的一种智能门眼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大门的门板设计,为使屋内的人能得知屋外的情况,是在门板上开设一门眼,该门眼是在门板上钻设一门孔,并在该门孔内嵌置透视镜片,通过门眼孔的透视镜片对外进行窥视。目前,门板上的门眼只有单纯地窥视功能,因此实际上产生的监视效能受到限制。例如,有监看范围的死角、屋内与屋外无法在关门状况下互通讯息,以及无法将屋外状况进行传输等限制。从而,针对现有门板上门眼的设置,如何在不增加工程的情况下,提升门板的监视效能,并维护相关监视信息,实有必要再加以研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可有效监视门外状况的一种智能门眼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门眼装置,包括:一门前主机、一门后主机以及一连接装置,所述门前主机内设置一监视通讯机组,所述门后主机内设置电源,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由所述门后主机提供所述监视通讯机组所需电力,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连接套筒以及一调节器,所述连接套筒穿过门板上的门眼孔连结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所述调节器设置于所述门后主机,所述调节器调整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之间的电连接线长度,使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对应装设于不同厚度的门板上。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智能门眼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可便捷地安装于门板上,且所述监视通讯机组可有效监视门外状况、相互通讯以及传递讯息,具有提升使用效能的良好实用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门眼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智能门眼装置的门前主机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智能门眼装置的门前主机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智能门眼装置的门后主机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智能门眼装置的门后主机的调节器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智能门眼装置100门前主机10前盖101第一开口1011后盖103第二开口1031容置空间105监视通讯机组12门后主机20连接装置30连接套筒32门环321固定螺丝323调节器34扣接座341扣接槽3411开口端3413封闭端3415导引开口3417拨杆343拨动键3431杆体3433第一电路板36第二电路板38插座381插头383电连接线AO型环B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一具体介绍。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智能门眼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所述智能门眼装置100应用于带有门眼(图中未标示)的门(图中未标示)上,包括:一门前(或称门外)主机10、一门后(或称门内)主机20以及一连接装置30。所述门前主机10与所述门后主机20分别设置于屋外以及屋内,所述连接装置30用于穿过门板上的门眼孔(图中未标示)将所述门前主机10与所述门后主机20连结。其中,所述连接装置30中设置有电连接线A,所述门前主机10与所述门后主机20通过所述电连接线A进行电性连接。该门板上的门眼孔是属既有门板上的孔洞,可直接用于装设所述智能门眼装置100,完全不需要再重新对门板进行施工,使所述智能门眼装置100的安装为之便捷。请再参阅图2,为图1智能门眼装置的门前主机的分解立体示意图。所述门前主机10内设置一监视通讯机组12,所述门后主机20内设置电源,所述门后主机2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中的所述电连接线A向所述监视通讯机组12提供所需电力。其中,所述连接装置30还包括一连接套筒32以及一调节器34(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套筒32穿过门板上的门眼孔连结所述门前主机10与所述门后主机20。所述调节器34设置于所述门后主机20,所述调节器34用于调整所述门前主机10与所述门后主机20之间的电连接线A长度,使所述门前主机10与所述门后主机20能够装设于不同厚度的门板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门前主机10包括一前盖101以及一后盖103,所述前盖101具有一容置空间105,所述容置空间105内设置所述监视通讯机组12,所述后盖103在所述前盖101的后方封盖所述容置空间105。另外,所述前盖101的前表面具有一第一开口1011,所述后盖103上具有一第二开口1031,所述第一开口1011与所述第二开口1031相对设置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套筒32,所述连接套筒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1011相对,所述连接套筒32的另一端由所述容置空间105内穿过所述第二开口1031朝向所述后盖103的后方凸出。再者,所述后盖103与所述前盖101的封盖处具有防水胶(图中未标示),所述防水胶用于将所述前盖101与所述后盖103的衔接处进行密封。所述连接套筒32与所述第二开口1031之间设置有O型环B,所述O型环B填满所述第二开口1031与所述连接套筒32之间的空间。通过设置防水胶与所述O型环B使所述前盖101与所述后盖103形成密闭空间,从而达到防尘防水功能。所述监视通讯机组12装设于所述密闭空间内后,使所述监视通讯机组12能防尘防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监视通讯机组12包括人体红外线传感器(Pyro-electricInfraredDetector,PIR)、照相镜头(CameraLens)、扬声器(Speaker)以及天线(Antenna)等通讯模块(图中未标号)。其中,所述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感测屋外的人体信号,所述照相镜头用于拍摄屋外的景象(包括屋外的人),所述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人体红外线传感器及所述照相镜头获取的信号或影像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发送至预设装置,例如,发送至用户的智能手机、屋内监视器等终端装置中,方便用户监测屋外景况。所述扬声器用于屋内人员与屋外人员进行语音对话。其中,所述通讯模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通信模块,例如,WiFi、LoRaBluetooch等。请一并参阅图3,为图2智能门眼装置的门前主机的立体示意图。所述监视通讯机组12装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05内且朝向所述前盖101的前表面,在门板外侧对屋外状况进行感测与侦测,能无死角地全方位监视屋外情况,并能将相关的监视信息进行传输,方便屋外人士通过所述监视通讯机组12与屋内人士进行通讯,将监视的讯息作智能人性化的运用。所述门前主机10内的所述监视通讯机组12由所述门后主机20进行供电,在有电力的供给下才可运作。因此,所述连接套筒32还具有一门环321,所述门环321装设于门板上的门眼孔内,所述门环321扣接穿过门板上的门眼孔的所述连接套筒32以及所述门前主机10与所述门后主机20之间的电连接线A,将所述门后主机20的电源电力通过电连接线A传送至所述门前主机10,提供所述监视通讯机组12的使用。另外,所述连接套筒32具有一固定螺丝323(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螺丝323锁固于所述连接套筒32穿过所述门后主机20的端部,且所述固定螺丝323在所述连接套筒32的外缘螺接,从而将所述连接套筒32固定于所述门后主机20。所述连接套筒32的端部还具有镜片(图中未标示)设置,用于供屋内人员对屋外监看。换句话说,即使所述门前主机10内的所述监视通讯机组12因故无法运作(无电力状况下)时,屋内使用者仍然能通过所述连接套筒32对屋外监看。因为,所述连接套筒32在所述门前主机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1011相对,所述连接套筒32在所述门后主机20的一端则未被所述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门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门前主机、一门后主机以及一连接装置;所述门前主机内设置一监视通讯机组,用于对屋外进行监视;所述门后主机内设置电源,用于提供所述监视通讯机组所需电力,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电连接线、连接套筒以及调节器,所述电连接线用于将所述门后主机与所述监视通讯机组进行电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穿过门板连结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所述调节器设置于所述门后主机,所述调节器调整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之间的电连接线长度,使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对应装设于不同厚度的门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门前主机、一门后主机以及一连接装置;所述门前主机内设置一监视通讯机组,用于对屋外进行监视;所述门后主机内设置电源,用于提供所述监视通讯机组所需电力,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电连接线、连接套筒以及调节器,所述电连接线用于将所述门后主机与所述监视通讯机组进行电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穿过门板连结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所述调节器设置于所述门后主机,所述调节器调整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之间的电连接线长度,使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对应装设于不同厚度的门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前主机包括一前盖以及一后盖,所述前盖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所述监视通讯机组,所述后盖在所述前盖的后方封盖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前盖的前表面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后盖上具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并容置所述连接套筒,使所述连接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所述连接套筒的另一端由所述容置空间内穿过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后盖的后方凸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与所述前盖的封盖处具有防水胶,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O型环,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通过防水胶与O型环形成密闭空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具有一门环,所述门环装设于门板上的门眼孔内,所述门环扣接穿过门板上的门眼孔的连接套筒以及所述门前主机与所述门后主机之间的电连接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具有一固定螺丝,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信,郭伟卿,
申请(专利权)人:沅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