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芯盖的翻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35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芯盖的翻盖结构包括前面板、转轴组件、安装板和锁芯盖;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前面板的内侧,所述锁芯盖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和弹簧;所述第一转动柱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侧嵌套有所述弹簧;所述第二转动柱与所述锁芯盖相连;所述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相接触的端面包括第一圆弧凹面和圆弧凸面;所述第二转动柱与第一转动柱相接触的端面包括第二圆弧凹面和第三圆弧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锁芯盖占据的空间较小,使得锁的前面板厚度可做得更薄;打开和闭合比较稳定,不容易晃动,手感好,可实现快开快合;且锁芯盖不外翻,结构更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锁芯盖的翻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锁
,具体涉及一种锁芯盖的翻盖结构。
技术介绍
为避免锁芯裸露在外,需要设置锁芯盖,现有的锁芯盖常见的有磁铁锁芯盖和滑动锁芯盖,磁铁锁芯盖通过磁铁的吸力实现盖合,开启的时候需要压下去一定角度一端弹起再翻开,且容易掉落,使用十分不便;而滑动锁芯盖是滑动设置在前面板内的,即在锁的前面板内需要设置可容纳该滑动锁芯盖的空间,也需在前面板内对应设置导轨导槽,进而导致前面板的厚度较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占据空间小且开合稳定的锁芯盖的翻盖结构。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锁芯盖的翻盖结构,包括前面板、转轴组件、安装板和锁芯盖;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前面板的内侧,所述锁芯盖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和弹簧;所述第一转动柱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侧嵌套有所述弹簧;所述第二转动柱与所述锁芯盖相连,所述锁芯盖以所述第二转动柱为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相接触的端面包括第一圆弧凹面和圆弧凸面;所述第二转动柱与第一转动柱相接触的端面包括第二圆弧凹面和第三圆弧凹面;所述圆弧凸面与所述第二圆弧凹面和第三圆弧凹面的弧度相适应。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圆弧凸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弧凹面相切。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圆弧凹面向中心倾斜。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转动柱和第二转动柱的中心均为空心结构。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锁芯盖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锁芯盖的下端向内倾斜。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转动柱还包括凸块;所述第一转动柱还包括凸块;所述凸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柱的上下两侧;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前面板和安装板之间,并沿所述前面板与安装板之间形成的导槽滑动。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凸块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柱的上下两侧。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凸块为长方体结构,且所述凸块的四条侧棱均设置成倒角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锁芯盖占据的空间较小,使得锁的前面板厚度可做得更薄;打开和闭合比较稳定,不容易晃动,手感好,可实现快开快合;且锁芯盖不外翻,结构更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转动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锁芯盖打开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锁芯盖闭合状态示意图。其中:前面板1、转轴组件2、第一转动柱21、第一圆弧凹面211、圆弧凸面212、凸块213、第二转动柱22、第二圆弧凹面221、第三圆弧凹面222、弹簧23、安装板3和锁芯盖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7所示,一种锁芯盖的翻盖结构,包括前面板1、转轴组件2、安装板3和锁芯盖4;所述安装板3固定在所述前面板1的内侧,所述锁芯盖4通过所述转轴组件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上;所述转轴组件2包括第一转动柱21、第二转动柱22和弹簧23;所述第一转动柱21对向固定在所述安装板3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柱21的外侧嵌套有所述弹簧23;所述第二转动柱22与所述锁芯盖4相连,所述锁芯盖4以所述第二转动柱22为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柱21的端面包括第一圆弧凹面211和圆弧凸面212;所述第二转动柱22的端面包括第二圆弧凹面221和第三圆弧凹面222;所述圆弧凸面212与所述第二圆弧凹面221和第三圆弧凹面222的弧度相适应。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相互接触配合的端面为类似马鞍面的形状,在转动时两个端面会存在相互啮合和相互顶起两个状态,用户在用手指按压锁芯盖4时会有明显的受力感,提升用户手指按压时的触感。当用户打开锁芯盖4时,用手在锁芯盖4的上端边缘位置按压一下,就会有少许翻开,然后再用手将整个锁芯盖4"啪"的一下翻起来,翻开和闭合都会有明显的弹力手感,体验感好。在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以开合两种方式配合时,由于马鞍形曲面相互顶起和相互啮合的两种状态会使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在径向产生位移,沿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径向设置的弹簧23提供将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挤压在一起的力,从而代替了扭簧的使用,令锁芯盖4占据的空间更小,使锁的面板可以做的更薄,而且在转动过程中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的点面接触不会产生晃动,锁芯盖4的开合更加稳定。当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相互顶起时,避免两个马鞍形面的点点接触不稳固,因此在第一转动柱21上设置圆弧凸面212,第二转动柱22上设置第二圆弧凹面221,这样当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相互顶起时,圆弧凸面212和第二圆弧凹面221保持面面接触,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就会更加稳当。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圆弧凸面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弧凹面211相切。在锁芯盖4带动第一转动柱21转动时,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的马鞍形曲面从相互顶起到相互啮合的状态转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顺畅,不会造成转动过程中的卡顿感。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圆弧凹面221向中心倾斜。两个第二圆弧凹面221向中心倾斜能够起到锥形机构的侧壁的作用,对圆弧凸起有更好的承接作用,能够长时间的稳定保持锁芯盖4的打开状态。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的中心均为空心结构。减少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在转动过程中面与面之间的摩擦,减少锁芯盖4在开闭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同时也减少了第一转动柱21和第二转动柱22之间的摩擦损耗,延长了锁芯盖4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锁芯盖4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锁芯盖4的下端向内倾斜。这样设置可避免锁芯盖4外翻,并且由于转轴组件2快开快合的特性,使得只要按压一下锁芯盖4的上端即可实现锁芯盖4的快速打开。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转动柱21还包括凸块213;所述凸块2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柱21的上下两侧;所述凸块213位于所述前面板1和安装板3之间,并沿所述前面板1与安装板3之间形成的导槽滑动。凸块213沿导槽水平运动,起到了对第一转动柱的导向限位作用。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凸块21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柱21的上下两侧。使第二转动柱22的受力更稳,在相对前面板1和安装板3相对滑动时更加顺畅。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凸块213为长方体结构,且所述凸块213的四条侧棱均设置成倒角结构。便于将第一转动柱21安装到安装板3内,提高安装的便捷性,同时在第一转动柱21相对滑动时减少与导槽之间的摩擦接触,使得滑动更加顺畅。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锁芯盖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板、转轴组件、安装板和锁芯盖;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前面板的内侧,所述锁芯盖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和弹簧;所述第一转动柱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侧嵌套有所述弹簧;所述第二转动柱与所述锁芯盖相连,所述锁芯盖以所述第二转动柱为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相接触的端面包括第一圆弧凹面和圆弧凸面;所述第二转动柱与第一转动柱相接触的端面包括第二圆弧凹面和第三圆弧凹面;所述圆弧凸面与所述第二圆弧凹面和第三圆弧凹面的弧度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芯盖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板、转轴组件、安装板和锁芯盖;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前面板的内侧,所述锁芯盖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和弹簧;所述第一转动柱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侧嵌套有所述弹簧;所述第二转动柱与所述锁芯盖相连,所述锁芯盖以所述第二转动柱为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柱与第二转动柱相接触的端面包括第一圆弧凹面和圆弧凸面;所述第二转动柱与第一转动柱相接触的端面包括第二圆弧凹面和第三圆弧凹面;所述圆弧凸面与所述第二圆弧凹面和第三圆弧凹面的弧度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芯盖的翻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凸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弧凹面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芯盖的翻盖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汇泰龙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汇泰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