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屋面渗漏水修缮系统,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系统由对金属屋面渗漏水区域进行修补形成,包括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和金属屋面的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所述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锈底漆层、第一防水面漆层、聚酯布加强层、第二防水面漆层以及隔热层;所述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填补层、界面防水剂层、聚酯布加强层、防水面漆层以及隔热层。根据不同的部位确定不同的防水堵漏方案,实现对金属屋面的多道防水处理,系统解决其渗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屋面渗漏水修缮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屋面渗漏水修缮系统。
技术介绍
金属屋面以其轻质高强、设计灵活、安装方便、色彩丰富、造型独特等优点在国内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但是,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之后,金属屋面容易受到自然老化、雨水侵蚀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屋面发生渗漏,渗漏原因只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金屋构件生锈老化;(2)浪板间搭接张口严重;(3)锚固点螺丝老化松动;(4)檐沟落水口周边密封处理不当;(5)与山墙交接收口处设计不合理;(6)屋脊透气口细部密封不到位。金属屋面一旦发生渗透,就导致屋面系统整体失效,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对受损金属屋面进行修缮的系统,实现对既有屋面的防水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屋面渗漏水修缮系统,旨在改善金属屋面渗漏水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属屋面渗漏水修缮系统,由对金属屋面渗漏水区域进行修补形成,包括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和金属屋面的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所述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锈底漆层、第一防水面漆层、聚酯布加强层、第二防水面漆层以及隔热层;所述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填补层、界面防水剂层、聚酯布加强层、防水面漆层以及隔热层。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填补层选用聚氨酯发泡材料。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内设置有隔热颗粒。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锈底漆层由涂刷两道防锈底漆形成,每道防锈底漆的厚度为1.2mm。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水面漆层和所述第二防水面漆层均由涂刷两道防水面漆形成,每道防水面漆的厚度为1.2mm。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由涂刷两道隔热涂料形成,每道隔热涂料的厚度为1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金属屋面渗漏水修缮系统,根据不同的部位确定不同的防水堵漏方案,实现对金属屋面的多道防水处理。特别是针对屋面接缝作为活动缝处理,材料采用刚性防水与柔性防水相结合。在底部涂刷防锈底漆,防锈底漆增加漆层的附着力;在中部使用防水面漆,耐水性好,柔性密封增强变形力;在表面涂刷隔热涂料,具有降低温度、防辐射、隔热等效果,增加材料使用寿命。总体上采取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相结合,系统解决其渗漏水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1的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彩钢板;10-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11-防锈底漆层;12-第一防水面漆层;13-聚酯布加强;14-第二防水面漆层;15-隔热层;16-隔热颗粒;20-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21-填补层;22-界面防水剂层;23-聚酯布加强层;24-防水面漆层;25-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照图1所示,一种金属屋面渗漏水修缮系统,由对金属屋面渗漏水区域进行修补形成。其包括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10和金属屋面的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20。可以理解的是,金属屋面搭接处包括钢板与钢板搭接缝、钢板与采光板搭接缝、钢板山前接缝、屋脊搭接缝、钢板与透气窗搭接缝、排水沟搭接缝、管边搭接缝等缝隙,对上述缝隙进行加固密封,系统解决金属屋面的渗漏水问题。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1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防锈底漆层11、第一防水面漆层12、聚酯布加强层13、第二防水面漆层14以及隔热层15。具体地,先在金属屋面的搭接处的彩钢板1涂刷两道防锈底漆,每道底漆的厚度为1.2mm,形成第一防锈底漆层11。防锈底漆可以更好地保护彩钢板,抵御钢板生锈腐蚀氧化,也可做基层处理使用增强材料附着粘接力,使材料不宜脱层空鼓现象。然后涂刷两道防水面漆,每道面漆的厚度为1.2mm,形成第一防水面漆层12。防水面漆具有耐高温及耐低温柔度特性,弹性高,能够增加抵御基层的应变力,有着很好的延伸率及抗拉强度能力。接着平铺聚酯布形成聚酯布加强层13。优选地,聚酯布在铺贴之前浸泡过防水面漆,即,聚酯布加强层13为聚酯布与防水面漆的复合层。浸泡过防水面漆的聚酯布能够形成更多的浆料粘接层,附着力更强。在聚酯布加强层13上涂刷两道防水面漆,每道防水面漆的厚度为1.2mm,形成第二防水面漆层14。然后涂刷两道隔热涂料,每道隔热涂料的厚度为1mm,形成隔热层15。用隔热涂料对防水结构的外部形成保护,能够隔阻高温直射,降低内部材料受热程度,保护内部涂料层完整性,有利于提高材料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由于金属屋面夏天的温度会达到70摄氏度以上,为进一步保护内部涂料,在隔热层15内设置有隔热颗粒16。隔热颗粒16可为铁-铬黑(二价铁离子与络黑T形成的络合物)、乙炔黑、陶瓷微珠、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隔热颗粒均可以通过市售产品获得。通过在隔热层内添加隔热颗粒,能够有效反射太阳光,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隔热层15内设置有隔热颗粒16的步骤可以是涂刷一道隔热涂料后,铺洒隔热颗粒16,然后再涂刷第二道隔热涂料。也可以是先隔热颗粒16分散在隔热涂料中,然后进行涂刷。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2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填补层21、界面防水剂层22、聚酯布加强层23、防水面漆层24以及隔热层25。具体地,先在彩钢板1的锈蚀部位上形成填补层21。优选地,填补层选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接着在填补层21上涂刷界面防水剂,形成界面防水剂层22。然后铺贴聚酯布,形成聚酯布加强层23。优选地,聚酯布在铺贴之前浸泡过防水面漆。接着在聚酯布加强层23上涂刷防水面漆形成防水面漆层24。最后涂刷隔热涂料形成隔热层25。同样地,在隔热层25内设置有隔热颗粒17。现有技术中,对于彩钢板的锈蚀处理,一般是直接对彩钢板进行更换,或者是直接在彩钢板上再加盖一层新的彩钢板,成本较高。本实施例利用填补剂对锈蚀部位进行填补,无需对彩钢板进行替换或者重新加盖彩钢板,降低成本。此外,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作为填补剂,还兼具保温隔热的作用,密封性和防水性优良。本技术涉及的防水材料例如界面防水剂层可以采用申请人的专利CN103030425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屋面渗漏水修缮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对金属屋面渗漏水区域进行修补形成,包括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和金属屋面的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所述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锈底漆层、第一防水面漆层、聚酯布加强层、第二防水面漆层以及隔热层;所述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填补层、界面防水剂层、聚酯布加强层、防水面漆层以及隔热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屋面渗漏水修缮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对金属屋面渗漏水区域进行修补形成,包括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和金属屋面的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所述金属屋面搭接处修缮区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锈底漆层、第一防水面漆层、聚酯布加强层、第二防水面漆层以及隔热层;所述彩钢板锈蚀处修缮区域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填补层、界面防水剂层、聚酯布加强层、防水面漆层以及隔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屋面渗漏水修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补层选用聚氨酯发泡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防水博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