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95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其中,这种模具含有:用以完成顶出产品的第一板组件、用以顶出产品的第二板组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前后活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以使所述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完成二次顶出动作的二次顶组件;所述第一板组件位于模具型腔的后侧,所述第二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板组件的后侧,所述第一板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二次顶组件能够能够使所述第二板组件随所述第一板组件一起,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向前活动完成第一次顶出动作;所述二次顶组件能够停止所述第二板组件继续和所述第一板组件一起向前活动,使所述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相分离完成第二次顶出动作。

A Kind of Secondary Top Mechanism Applied to Di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condary top mechanism applied to dies,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ies. The die includes: the first board assembly for ejecting the product, the second board assembly for ejecting the product, the driving component for driving the front and back movement of the first board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top assembly for completing the second ejection action of the first board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board assembly; the first board assembly is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die cavity, and the second board assembly is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die cavity. Located at the rear of the first board assembly, the first board assembly is connected to the driving component; the secondary top assembly can enable the second board assembly to move forward with the first board assembly to complete the first ejection action under the drive of the driving component; the secondary top assembly can stop the second board assembly from continuing to move with the first board assembly. The front movement separates the first board assembly from the second board assembly to complete the second ejection 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
技术介绍
模具是一种在工业上应用及其广泛的生产准备,其中注塑模具的应用尤为广泛,特备是随着塑胶制品在航空、航太、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由于产品的特殊形状或生产的要求,模具在一次脱模动作完成后,制品仍然难于从型腔中取出或不能自动脱落,此时就必须再增加一次脱模动作才能使制品脱落。有时为避免一次脱模制品的受力过大,如薄壁深腔塑件或形状复杂的制品,如一次顶出易使塑件破裂或变形,而采用二次脱模,以分散脱模力,保证制品质量。模具现有技术中,有很多二次顶机构,当现有技术的很多二次顶机构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的特点。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了现有二次顶机构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抽芯机构结构复杂或者抽芯不可靠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含有:用以顶出模具成型产品的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前后活动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以使所述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完成二次顶出动作的二次顶组件;所述第一板组件位于模具型腔的后侧,所述第二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板组件的后侧,所述第一板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二次顶组件能够能够使所述第二板组件随所述第一板组件一起,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向前活动完成第一次顶出动作;所述二次顶组件能够停止所述第二板组件继续和所述第一板组件一起向前活动,使所述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相分离完成第二次顶出动作。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二次顶组件含有:固定配置在所述第一板组件上的拉钩、二次顶出过程保持不动的控制杆,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二板组件上的浮动部;所述浮动部和所述拉钩相适配,所述拉钩能够通过所述浮动部拉动所述第二板组件随所述第一板组件一起向前活动,所述控制杆能够使所述拉钩和所述浮动部相脱离,所述浮动部能够随所述第二板组件一起活动。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浮动部具有浮动块和弹性件;所述第二板组件上配置有一容置部,所述弹性件配置于所述容置部中,所述控制杆能够使所述浮动块相对所述控制杆向下活动并挤压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以驱动所述浮动块复位。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容置部为配置在所述第二板组件上且轮廓呈凸字形的容腔,所述容置部具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浮动块为一轮廓呈凸字形的几何体,所述浮动块与所述容置部相适配,所述浮动块的凸起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浮动块能够沿所述第一开口活动。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杆具有与所述浮动块的凸起部分相适配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配置于所述控制杆的下部,所述浮动块的凸起部分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开口配置于所述活动槽中;活动槽具有用以与所述控制杆表面相过渡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能够通过所述浮动块随所述第二板组件一起向前活动,驱动所述浮动块沿所述第一开口向下活动,使所述拉钩和所述浮动块相分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通过配置拉钩、控制杆,以及浮动部,第一板组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向前活动时,固定配置在第一板组件的拉钩能够拉住所述第二板组件一起向前活动,以此完成第一次顶出动作;当所述浮动部随第二板组件一起向前活动过程中,控制杆接触到浮动部时,控制杆能够使所述浮动部的浮动块相下活动,让拉钩和浮动部相脱离,使第二板组件停止向前活动,而第一板组件继续向前活动,以此完成第二次顶出动作;本技术的二次顶机构只通过拉钩、控制杆和浮动部就完成两次顶出动作,具有结构简单且可靠度高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二次顶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第二板组件和二次顶组件在第二视角下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二次顶组件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驱动组件,2-二次顶组件,3-第二板组件,4-第一板组件4,5-拉钩,6-控制杆,7-浮动部,8-第一开口,9-容置部,10-活动槽,11-浮动块,12-弹性件,13-过渡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由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含有:用以完成顶出产品的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用以驱动第一板组件4前后活动的驱动组件1,以及用以使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完成二次顶出动作的二次顶组件2;第一板组件4位于模具型腔的后侧,第二板组件3位于第一板组件4的后侧,第一板组件4连接于驱动组件1;二次顶组件2能够能够使第二板组件3随第一板组件4一起,在驱动组件1的驱动下向前活动完成第一次顶出动作;二次顶组件2能够停止第二板组件3继续和第一板组件4一起向前活动,使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相分离完成第二次顶出动作。图1中所示的状态为本技术的二次顶机构在模具中的初始状态,当第一板组件4在驱动组件1的驱动下向前活动时,二次顶组件2能够拉动第二板组件3随第一板组件4一起向前活动,以此完成第一次顶出动作;在所述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一起向前活动的过程中,二次顶组件2能够使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相脱离,使第二板组件3停止向前活动,而第一板组件4继续向前活动,以此完成第二次顶出动作。在本实施例中,拉钩5通过螺栓固定配置在第一板组件4上,固定杆配置在二次顶机构所在模具的其他零件上,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为液压缸式的伸缩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可以为气压缸式的伸缩装置。由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二次顶组件2含有:固定配置在第一板组件4上的拉钩5、二次顶出过程保持不动的控制杆6,以及配置在第二板组件3上的浮动部7;浮动部7和拉钩5相适配,拉钩5能够通过浮动部7拉动第二板组件3随第一板组件4一起向前活动,控制杆6能够使拉钩5和浮动部7相脱离,浮动部7能够随第二板组件3一起活动。在本实施例中,拉钩5通过螺栓固定配置在第一板组件4上,固定杆配置在二次顶机构所在模具的其他零件上。由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浮动部7具有浮动块11和弹性件12;第二板组件3上配置有一容置部9,弹性件12配置于容置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含有:用以顶出模具成型产品的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4)前后活动的驱动组件(1),以及用以使所述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完成二次顶出动作的二次顶组件(2);所述第一板组件(4)位于模具型腔的后侧,所述第二板组件(3)位于所述第一板组件(4)的后侧,所述第一板组件(4)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1);所述二次顶组件(2)能够能够使所述第二板组件(3)随所述第一板组件(4)一起,在所述驱动组件(1)的驱动下向前活动完成第一次顶出动作;所述二次顶组件(2)能够停止所述第二板组件(3)继续和所述第一板组件(4)一起向前活动,使所述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相分离完成第二次顶出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含有:用以顶出模具成型产品的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板组件(4)前后活动的驱动组件(1),以及用以使所述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完成二次顶出动作的二次顶组件(2);所述第一板组件(4)位于模具型腔的后侧,所述第二板组件(3)位于所述第一板组件(4)的后侧,所述第一板组件(4)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1);所述二次顶组件(2)能够能够使所述第二板组件(3)随所述第一板组件(4)一起,在所述驱动组件(1)的驱动下向前活动完成第一次顶出动作;所述二次顶组件(2)能够停止所述第二板组件(3)继续和所述第一板组件(4)一起向前活动,使所述第一板组件(4)和第二板组件(3)相分离完成第二次顶出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组件(2)含有:固定配置在所述第一板组件(4)上的拉钩(5)、两次顶出过程都保持不动的控制杆(6),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二板组件(3)上的浮动部(7);所述浮动部(7)和所述拉钩(5)相适配,所述拉钩(5)能够通过所述浮动部(7)拉动所述第二板组件(3)随所述第一板组件(4)一起向前活动,所述控制杆(6)能够使所述拉钩(5)和所述浮动部(7)相脱离,所述浮动部(7)随所述第二板组件(3)一起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模具的二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泽耿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科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