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037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包括:闸室、闸门和挡潮坝;所述挡潮坝下部设有进水通道,所述闸室安装在进水通道中;所述闸室底部设有闸底板;所述闸底板两端向外延伸超过闸室外侧壁,位于所述闸室进水前端的闸底板上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外接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转轴上装有闸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可由下向上翻转的闸门,可将泥土推入闸室内,然后由水流冲走或直接从闸室中挖走,其可以及时将淤积的泥土排掉,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挡潮闸其挡潮闸前端容易淤积淤泥,导致潮汐变形,河口淤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
技术介绍
挡潮闸是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口地区挡潮、蓄淡、防止海水上溯、泄洪排涝的重要工程。从功能上看,防洪挡潮是挡潮闸的首要功能。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储蓄淡水和防止海水上溯也是建闸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挡潮闸地处河流下游入海口,一般需要满足排涝和通航要求。从未来趋势看,随着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等极端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以及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财富的集聚,很多地区酝酿建设新的大型挡潮闸,且建闸规模和数量呈上升态势。但挡潮闸建成后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如:引起河口形态变化,河床泥沙淤积,导致潮汐变形,河口淤塞,这些都使河流的行蓄洪能力降低;导致水流流速趋缓,降低河流的泄洪排涝能力,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污染加剧等现象。同时,大型挡潮闸在施工中存在地基处理、闸墩建造与吊装、闸门安装等关键技术难点,存在挡潮闸坍塌、船舶碰撞、洪潮同发等特殊风险。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通航、景观的影响,需应用新技术、采取风险防控措施,统筹考虑防洪、挡潮、减淤、航运、景观、生态等综合需求,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注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建筑美学的要求和理念。现有的授权公开号为CN202064323U的《多功能沿海挡潮闸》,其存在挡潮闸前端容易淤积淤泥,导致潮汐变形,河口淤塞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解决了现有的挡潮闸其挡潮闸前端容易淤积淤泥,导致潮汐变形,河口淤塞的缺陷。(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包括:闸室、闸门和挡潮坝;所述挡潮坝下部设有进水通道,所述闸室安装在进水通道中;所述闸室底部设有闸底板;所述闸底板两端向外延伸超过闸室外侧壁,位于所述闸室进水前端的闸底板上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外接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转轴上装有闸门。本专利技术设置可由下向上翻转的闸门,可将泥土推入闸室内,然后由水流冲走或直接从闸室中挖走,其可以及时将淤积的泥土排掉,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挡潮闸其挡潮闸前端容易淤积淤泥,导致潮汐变形,河口淤塞。优选的,位于所述闸室前端两侧的挡潮坝设有具有由外向内收敛的导流堤。优选的,所述闸室前端侧壁和闸门之间设有柔性材质制成的托泥布,所述托泥布通过多根尼龙缆绳连接闸室前侧顶端;所述托泥布被配置成在闸门放下时铺在闸底板上,其在闸门转动后形成收集斗,将泥土导入闸室中。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托泥布,形成收集斗,进一步提高了排淤泥的效率。优选的,所述闸底板前端设有由内向外斜向下倾斜的防冲斜坡。优选的,所述防冲斜坡上有一对转筒,所述转筒上缠绕有不锈钢缆绳,所述不锈钢缆绳末端固定连接闸门,所述转筒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并在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带动不锈钢缆绳收叠。优选的,所述转筒中部两端装有套管,所述套管上装有翻转叶片,所述闸门由下向上闭合时,所述翻转叶片用于将泥土搅动动并推入托泥布中。本专利技术通过翻转叶片的转动将淤泥推入托泥布中,提高了排淤泥的效率。优选的,所述导流堤上装有前安装室,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前安装室中。(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设置可由下向上翻转的闸门,可将泥土推入闸室内,然后由水流冲走或直接从闸室中挖走,其可以及时将淤积的泥土排掉,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挡潮闸其挡潮闸前端容易淤积淤泥,导致潮汐变形,河口淤塞。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托泥布,形成收集斗,进一步提高了排淤泥的效率。3、本专利技术通过翻转叶片的转动将淤泥推入托泥布中,提高了排淤泥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结构内部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1、闸室;2、闸门;3、挡潮坝;4、进水通道;5、闸底板;6、转轴;7、第一驱动电机;9、防冲斜坡;10、导流堤;11、托泥布;12、尼龙缆绳;13、收集斗;14、转筒;15、不锈钢缆绳;16、第二驱动电机;17、套管;18、翻转叶片;19、前安装室;20、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包括:闸室1、闸门2和挡潮坝3;所述挡潮坝下部设有进水通道4,所述闸室安装在进水通道中;所述闸室底部设有闸底板5;所述闸底板两端向外延伸超过闸室外侧壁,位于所述闸室进水前端的闸底板上装有转轴6,所述转轴外接第一驱动电机7,所述转轴上装有闸门。所述闸底板前端设有由内向外斜向下倾斜的防冲斜坡9。位于所述闸室前端两侧的挡潮坝设有具有由外向内收敛的导流堤10。所述闸室前端侧壁和闸门之间设有柔性材质制成的托泥布11,所述托泥布通过多根尼龙缆绳12连接闸室前侧顶端;所述托泥布被配置成在闸门放下时铺在闸底板上,其在闸门转动后形成收集斗13,将泥土导入闸室中。所述防冲斜坡上有一对转筒14,所述转筒上缠绕有不锈钢缆绳15,所述不锈钢缆绳末端固定连接闸门,所述转筒通过传动轴2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6,并在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带动不锈钢缆绳收叠。所述转筒中部两端装有套管17,所述套管上装有翻转叶片18,所述闸门由下向上闭合时,所述翻转叶片用于将泥土搅动动并推入托泥布中。所述导流堤上装有前安装室19,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前安装室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时,所述闸门由下向上闭合时,托泥布在闸门转动后形成收集斗,将泥土导入闸室中;同时闸门带动转筒转动带动翻转叶片转动,将泥土搅动动并推入托泥布中。在闸门打开时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带动不锈钢缆绳收叠。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包括:闸室、闸门和挡潮坝;所述挡潮坝下部设有进水通道,所述闸室安装在进水通道中;所述闸室底部设有闸底板;所述闸底板两端向外延伸超过闸室外侧壁,位于所述闸室进水前端的闸底板上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外接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转轴上装有闸门。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其特征在于,包括:闸室、闸门和挡潮坝;所述挡潮坝下部设有进水通道,所述闸室安装在进水通道中;所述闸室底部设有闸底板;所述闸底板两端向外延伸超过闸室外侧壁,位于所述闸室进水前端的闸底板上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外接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转轴上装有闸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其特征在于,包括:闸室、闸门和挡潮坝;所述挡潮坝下部设有进水通道,所述闸室安装在进水通道中;所述闸室底部设有闸底板;所述闸底板两端向外延伸超过闸室外侧壁,位于所述闸室进水前端的闸底板上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外接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转轴上装有闸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闸室前端两侧的挡潮坝设有具有由外向内收敛的导流堤。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清淤防淤的旋转式挡潮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室前端侧壁和闸门之间设有柔性材质制成的托泥布,所述托泥布通过多根尼龙缆绳连接闸室前侧顶端;所述托泥布被配置成在闸门放下时铺在闸底板上,其在闸门转动后形成收集斗,将泥土导入闸室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