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8809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的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包含作为基体材料的不饱和树脂组分A,碳纤维组分B和具有核壳结构的组分C,组分B和C均匀分散于组分A中,其中,不饱和树脂组分A还含有引发剂,组分C可分为高温部分C1和低温部分C2两种,高温部分C1具有三层核壳包覆结构,包括作为内核的组分X,作为中间部分的功能材料Y1和作为包覆材料的Z1;低温部分C2具有三层核壳包覆结构,包括作为内核的组分X,作为中间部分的功能材料Y2和作为包覆材料的Z2。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可以将引发剂、促进剂和不饱和树脂存放于一起,方便储存、运输和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的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通过适当的方法复合成一种新材料,其性能比单一材料优越。主要特点是不仅保持其原组分的部分优点,而且还具有原组分不具备的特点。复合材料区别于单一材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材料的可设计性。复合材料的这些特性让其成为一类性能优秀的新型材料。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良胜能,其中碳纤维短丝增强复合材料,由于成型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廉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不饱和树脂是由饱和或不饱和二元酸与饱和或不饱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不饱和树脂能通过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作为基体材料的不饱和树脂组分A,碳纤维组分B和具有核壳结构的组分C,其中组分B和C均匀分散于组分A中,且组分C中至少含有作为内核的组分X和作为包覆材料的Z。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作为基体材料的不饱和树脂组分A,碳纤维组分B和具有核壳结构的组分C,其中组分B和C均匀分散于组分A中,且组分C中至少含有作为内核的组分X和作为包覆材料的Z。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饱和树脂组分A选自顺丁烯二酸型不饱和树脂、顺丁烯二酸酐型不饱和树脂、邻苯二甲酸型不饱和树脂、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树脂、双酚A型不饱和树脂、卤代不饱和树脂、乙烯基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且组分A的数均分子量为500~50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饱和树脂组分A还含有引发剂,所述的引发剂是二特丁基过氧化物、特丁基异丙苯基过氧化物、特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特丁基过氧化烯丙基碳酸氢酯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组分B为碳纤维粉末,长度为10~20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分C,可分为高温部分C1和低温部分C2两种,其中,所述的高温部分C1具有三层核壳包覆结构,包括作为内核的组分X,作为中间部分的功能材料Y1和作为包覆材料的Z1;所述的低温部分C2具有三层核壳包覆结构,包括作为内核的组分X,作为中间部分的功能材料Y2和作为包覆材料的Z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部分C1和低温部分C2中的组分X选自全硫化羧基丁腈橡胶、端羟基丁腈橡胶、丁苯橡胶、羧基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羧基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丁吡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所述组分X是具有粒径介于50-300nm的微粒。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不饱和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部分C1中的功能材料Y1包括促进剂和钛酸酯偶联剂两部分,其中,所述促进剂选自三氯化钛、四氯化钛、氟钛酸钾、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异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清新严兵郎鸣华何定军张林强刘腾达刘圣强刘成钱馨馨郭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