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灰水处理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8674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5:58
锅炉灰水处理回用装置,其包括箱体壳,箱体壳内设置有三级反应区、沉淀区和清水区,一级反应区设置有进水口,一级反应区的下部设置有与二级反应区连通的过水口;二级反应区与三级反应区的上部连通,三级反应区的下部与沉淀区连通;沉淀区的下部设置有集泥区和排泥管;集泥区上部设置有斜管沉淀区,斜管沉淀区上部设置有与排水槽连通的溢流槽;清水区下部设置有过滤仓;过滤仓的顶部连接有自动反冲洗装置;过滤仓内下部设置有过滤区;过滤区底部设置有与清水区连通的排水口;清水区通过出水管与储水池连接,排水槽通过下水管与过滤仓连通;下水管的末端上安装有导流罩,导流罩上部通过排气管与排水槽连通。本装置占地面积小、清水投用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灰水处理回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灰水处理设备的
,具体是一种锅炉灰水处理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广西甘蔗产区,蔗渣是甘蔗制糖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资源。目前,甘蔗渣主要作为造纸、锅炉燃料和人造板的原料。然而在烘干甘蔗渣和/或燃烧甘蔗渣时,锅炉烟道气中会夹带大量的灰等固体颗粒,为了避免锅炉烟道气中大量夹带的灰等固体颗粒对空气的污染,需采用水膜除尘器对烟道气进行处理,而经水膜除尘器产生的废水即为灰水,亦称喷淋灰水。目前,灰水的处理回用都是将其静置在沉淀池内,经过数天的沉淀,然后回用作为喷淋水。上述的处理回用,需要建设两个以上较大的沉淀池才能满足自然沉淀回用,占用大面积土地,并需投用大量的水,且沉淀产生的泥渣不易排放处理。因此,在处理冲灰水时,需要一种占地面积小,清水投用少,产生的泥渣容易排放的回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清水投用少、冲灰水处理回用效率高、产生的泥渣容易排放的锅炉灰水处理回用装置。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锅炉灰水处理回用装置,其包括箱体壳,所述的箱体壳内设置有一级反应区、二级反应区、三级反应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锅炉灰水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壳(5),所述的箱体壳(5)内设置有一级反应区(6)、二级反应区(7)、三级反应区(9)、沉淀区(13)和清水区(18),所述的一级反应区(6)设置有进水口(4),一级反应区(6)的下部设置有与二级反应区(7)连通的过水口(32);所述的二级反应区(7)与三级反应区(9)的上部连通,三级反应区(9)的下部与沉淀区(13)连通;沉淀区(13)的下部设置有集泥区(14),集泥区(14)安装有排泥管(15);集泥区(14)上部设置有斜管沉淀区(11),斜管沉淀区(11)上部设置有溢流槽(12),溢流槽(12)与排水槽(16)连通;清水区(18)下部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炉灰水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壳(5),所述的箱体壳(5)内设置有一级反应区(6)、二级反应区(7)、三级反应区(9)、沉淀区(13)和清水区(18),所述的一级反应区(6)设置有进水口(4),一级反应区(6)的下部设置有与二级反应区(7)连通的过水口(32);所述的二级反应区(7)与三级反应区(9)的上部连通,三级反应区(9)的下部与沉淀区(13)连通;沉淀区(13)的下部设置有集泥区(14),集泥区(14)安装有排泥管(15);集泥区(14)上部设置有斜管沉淀区(11),斜管沉淀区(11)上部设置有溢流槽(12),溢流槽(12)与排水槽(16)连通;清水区(18)下部设置有过滤仓(27);过滤仓(27)的顶部连接有虹吸管(20),虹吸管(20)连接有虹吸破坏管(21)和虹吸反洗管(22),虹吸破坏管(21)一端与虹吸反洗管(22)连接,另一端与(18)连通;过滤仓(27)内下部设置有过滤区(26);过滤区(26)底部设置有排水口(29),排水口(29)通过过水道(30)与清水区(18)连通;清水区(18)通过出水管(23)与储水池(24)连接,排水槽(16)通过下水管(17)与过滤区(26)上部的过滤仓(27)内仓连通,下水管(17)从过滤仓(27)的下部伸入过滤仓(27)内;下水管(17)的末端上安装有导流罩(28),导流罩(28)上部通过排气管(19)与排水槽(16)连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统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青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