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SA原理的自动制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63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SA原理的自动制氧发生器,包括制氧塔Ⅰ、制氧塔Ⅱ、底座、三通管Ⅰ、三通管Ⅱ、出氮口、进气口、出氧口、真空泵Ⅰ、真空泵Ⅱ、进气管Ⅰ、进气管Ⅱ、单项电磁阀Ⅰ、单向电磁阀Ⅱ、单项电磁阀Ⅲ、双向项电磁阀Ⅰ、双向电磁阀Ⅱ、单项电磁阀Ⅳ、单项电磁阀Ⅴ、单项电磁阀Ⅵ、单项电磁阀Ⅶ、单项电磁阀Ⅷ、管体Ⅰ、管体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吸附装置作为单独部件与制氧塔上、下壳体连接,采用分体式设计,解决了传统的维护、使用不便等的问题,增加底座可根据需要移动制氧塔,而不影响制氧设备的正常运转;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降低成本、移动方便、提高氧气纯度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SA原理的自动制氧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氧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SA原理的自动制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制氧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传统的制氧装置由多个罐体连接形成制氧系统,一方面移动不便、不好维护、检修,且制氧成本高;另一方面吸附装置位于制氧塔内部,不易更换、清洗吸附装置,长时间使用影响产氧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SA原理的自动制氧发生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制氧塔Ⅰ、制氧塔Ⅱ、底座、三通管Ⅰ、三通管Ⅱ、出氮口、进气口、出氧口、真空泵Ⅰ、真空泵Ⅱ、进气管Ⅰ、进气管Ⅱ、单项电磁阀Ⅰ、单向电磁阀Ⅱ、单项电磁阀Ⅲ、双向项电磁阀Ⅰ、双向电磁阀Ⅱ、单项电磁阀Ⅳ、单项电磁阀Ⅴ、单项电磁阀Ⅵ、单项电磁阀Ⅶ、单项电磁阀Ⅷ、管体Ⅰ、管体Ⅱ,其中制氧塔Ⅰ和制氧塔Ⅱ结构一致,制氧塔Ⅰ和制氧塔Ⅱ安装固定在底座上,底座左右两侧开孔、分别安装管体Ⅱ、固定管体Ⅰ,进气管Ⅰ一端为两通接头、另一端为单通接头,进气管Ⅰ和进气管Ⅱ结构一致,制氧塔Ⅰ顶部与制氧塔Ⅱ顶部通过三通管Ⅱ连接,制氧塔Ⅰ底部通过管体Ⅱ与进气管Ⅱ两通接头的一端连接,制氧塔Ⅱ底部通过管体Ⅰ与进气管Ⅰ两通接头的一端连接,进气管Ⅰ与进气管Ⅱ通过三通管Ⅰ连接,真空泵Ⅰ安装于制氧塔Ⅰ左侧、下部,真空泵Ⅱ安装于制氧塔Ⅱ右侧、下部,进气管Ⅰ与三通管Ⅰ连接的一端安装单向电磁阀Ⅱ、与管体Ⅰ连接的一端分别安装单项电磁阀Ⅲ、双向项电磁阀Ⅰ,进气管Ⅱ与三通管Ⅰ连接的一端安装单项电磁阀Ⅰ、与管体Ⅱ连接的一端分别安装双向电磁阀Ⅱ、单项电磁阀Ⅳ,三通管Ⅱ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单项电磁阀Ⅶ、单项电磁阀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氧塔Ⅰ包括上壳体、吸附装置、下壳体,其中上壳体位于顶部,下壳体位于上壳体下部,吸附装置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中间,吸附装置的上下分别通过螺栓与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下壳体与底座连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装置壳体、沸石分子筛、隔板、管体Ⅲ、单向电磁阀Ⅸ,其中沸石分子筛位于吸附装置壳体内部下方,隔板位于沸石分子筛上部,隔板中间开孔安装管体Ⅲ,单向电磁阀Ⅸ安装于管体Ⅲ上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氧塔Ⅰ和制氧塔Ⅱ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种基于PSA原理的自动制氧发生器与外部电脑连接,实现自动控制制氧。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制氧时,首先制氧塔Ⅰ1工作,打开单项电磁阀Ⅰ13、双向项电磁阀Ⅰ16,压缩空气从进气口7通过进气管Ⅰ11和管体Ⅱ24进入下壳体103,在吸附装置102的作用下进行氧气分离,分离后的氧气通过管体Ⅲ1024进入上壳体101,单项电磁阀Ⅶ21打开,通过出氧口8将分离后的氧气送入氧气加压罐;当制氧塔Ⅰ1内部沸石分子筛1022吸附饱和时,单项电磁阀Ⅴ19打开,真空泵Ⅰ9对沸石分子筛1022进行抽真空解吸,解吸完成后单项电磁阀Ⅲ15打开,氮气通过出氮口6排出制氧塔Ⅰ1外部;同时单向电磁阀Ⅱ14、双向电磁阀Ⅱ17打开,制氧塔Ⅱ2开始工作重复制氧塔Ⅰ1工作流程;制氧塔Ⅰ1与制氧塔Ⅱ2交替进行氧气分离、制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吸附装置作为单独部件与制氧塔上、下壳体连接,采用分体式设计,解决了传统的维护、使用不便等的问题,增加底座可根据需要移动制氧塔,而不影响制氧设备的正常运转;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降低成本、移动方便、提高氧气纯度等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吸附装置剖视图;图中:1-制氧塔Ⅰ、101-上壳体、102-吸附装置、1021-吸附装置壳体、1022-沸石分子筛、1023-隔板、1024-管体Ⅲ、1025-单向电磁阀Ⅸ、103-下壳体、2-制氧塔Ⅱ、3-底座、4-三通管Ⅰ、5-三通管Ⅱ、6-出氮口、7-进气口、8-出氧口、9-真空泵Ⅰ、10-真空泵Ⅱ、11-进气管Ⅰ、12-进气管Ⅱ、13-单项电磁阀Ⅰ、14-单向电磁阀Ⅱ、15-单项电磁阀Ⅲ、16-双向项电磁阀Ⅰ、17-双向电磁阀Ⅱ、18-单项电磁阀Ⅳ、19-单项电磁阀Ⅴ、20-单项电磁阀Ⅵ、21-单项电磁阀Ⅶ、22-单项电磁阀Ⅷ、23-管体Ⅰ、24-管体Ⅱ。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PSA原理的自动制氧发生器,包括制氧塔Ⅰ1、制氧塔Ⅱ2、底座3、三通管Ⅰ4、三通管Ⅱ5、出氮口6、进气口7、出氧口8、真空泵Ⅰ9、真空泵Ⅱ10、进气管Ⅰ11、进气管Ⅱ12、单项电磁阀Ⅰ13、单向电磁阀Ⅱ14、单项电磁阀Ⅲ15、双向项电磁阀Ⅰ16、双向电磁阀Ⅱ17、单项电磁阀Ⅳ18、单项电磁阀Ⅴ19、单项电磁阀Ⅵ20、单项电磁阀Ⅶ21、单项电磁阀Ⅷ22、管体Ⅰ23、管体Ⅱ24,其中制氧塔Ⅰ1和制氧塔Ⅱ2结构一致,制氧塔Ⅰ1和制氧塔Ⅱ2安装固定在底座3上,底座3左右两侧开孔、分别安装管体Ⅱ24、固定管体Ⅰ23,进气管Ⅰ11一端为两通接头、另一端为单通接头,进气管Ⅰ11和进气管Ⅱ12结构一致,制氧塔Ⅰ1顶部与制氧塔Ⅱ2顶部通过三通管Ⅱ5连接,制氧塔Ⅰ1底部通过管体Ⅱ24与进气管Ⅱ12两通接头的一端连接,制氧塔Ⅱ2底部通过管体Ⅰ23与进气管Ⅰ11两通接头的一端连接,进气管Ⅰ11与进气管Ⅱ12通过三通管Ⅰ4连接,真空泵Ⅰ9安装于制氧塔Ⅰ1左侧、下部,真空泵Ⅱ10安装于制氧塔Ⅱ2右侧、下部,进气管Ⅰ11与三通管Ⅰ4连接的一端安装单向电磁阀Ⅱ14、与管体Ⅰ23连接的一端分别安装单项电磁阀Ⅲ15、双向项电磁阀Ⅰ16,进气管Ⅱ12与三通管Ⅰ4连接的一端安装单项电磁阀Ⅰ13、与管体Ⅱ24连接的一端分别安装双向电磁阀Ⅱ17、单项电磁阀Ⅳ18,三通管Ⅱ5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单项电磁阀Ⅶ21、单项电磁阀Ⅷ22;所述制氧塔Ⅰ1包括上壳体101、吸附装置102、下壳体1013,其中上壳体101位于顶部,下壳体1013位于上壳体101下部,吸附装置102位于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13中间,吸附装置102的上下分别通过螺栓与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13连接,下壳体1013与底座3连接固定;所述吸附装置102包括吸附装置壳体1021、沸石分子筛1022、隔板1023、管体Ⅲ1024、单向电磁阀Ⅸ1025,其中沸石分子筛1022位于吸附装置壳体1021内部下方,隔板1023位于沸石分子筛1022上部,隔板1023中间开孔安装管体Ⅲ1024,单向电磁阀Ⅸ1025安装于管体Ⅲ1024上部;所述制氧塔Ⅰ1和制氧塔Ⅱ2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所述一种基于PSA原理的自动制氧发生器与外部电脑连接,实现自动控制制氧。包括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上述虽然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PSA原理的自动制氧发生器,包括制氧塔Ⅰ(1)、制氧塔Ⅱ(2)、底座(3)、三通管Ⅰ(4)、三通管Ⅱ(5)、出氮口(6)、进气口(7)、出氧口(8)、真空泵Ⅰ(9)、真空泵Ⅱ(10)、进气管Ⅰ(11)、进气管Ⅱ(12)、单项电磁阀Ⅰ(13)、单向电磁阀Ⅱ(14)、单项电磁阀Ⅲ(15)、双向项电磁阀Ⅰ(16)、双向电磁阀Ⅱ(17)、单项电磁阀Ⅳ(18)、单项电磁阀Ⅴ(19)、单项电磁阀Ⅵ(20)、单项电磁阀Ⅶ(21)、单项电磁阀Ⅷ(22)、管体Ⅰ(23)、管体Ⅱ(24),其中制氧塔Ⅰ(1)和制氧塔Ⅱ(2)结构一致,制氧塔Ⅰ(1)和制氧塔Ⅱ(2)安装固定在底座(3)上,底座(3)左右两侧开孔、分别安装管体Ⅱ(24)、固定管体Ⅰ(23),进气管Ⅰ(11)一端为两通接头、另一端为单通接头,进气管Ⅰ(11)和进气管Ⅱ(12)结构一致,制氧塔Ⅰ(1)顶部与制氧塔Ⅱ(2)顶部通过三通管Ⅱ(5)连接,制氧塔Ⅰ(1)底部通过管体Ⅱ(24)与进气管Ⅱ(12)两通接头的一端连接,制氧塔Ⅱ(2)底部通过管体Ⅰ(23)与进气管Ⅰ(11)两通接头的一端连接,进气管Ⅰ(11)与进气管Ⅱ(12)通过三通管Ⅰ(4)连接,真空泵Ⅰ(9)安装于制氧塔Ⅰ(1)左侧、下部,真空泵Ⅱ(10)安装于制氧塔Ⅱ(2)右侧、下部,进气管Ⅰ(11)与三通管Ⅰ(4)连接的一端安装单向电磁阀Ⅱ(14)、与管体Ⅰ(23)连接的一端分别安装单项电磁阀Ⅲ(15)、双向项电磁阀Ⅰ(16),进气管Ⅱ(12)与三通管Ⅰ(4)连接的一端安装单项电磁阀Ⅰ(13)、与管体Ⅱ(24)连接的一端分别安装双向电磁阀Ⅱ(17)、单项电磁阀Ⅳ(18),三通管Ⅱ(5)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单项电磁阀Ⅶ(21)、单项电磁阀Ⅷ(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SA原理的自动制氧发生器,包括制氧塔Ⅰ(1)、制氧塔Ⅱ(2)、底座(3)、三通管Ⅰ(4)、三通管Ⅱ(5)、出氮口(6)、进气口(7)、出氧口(8)、真空泵Ⅰ(9)、真空泵Ⅱ(10)、进气管Ⅰ(11)、进气管Ⅱ(12)、单项电磁阀Ⅰ(13)、单向电磁阀Ⅱ(14)、单项电磁阀Ⅲ(15)、双向项电磁阀Ⅰ(16)、双向电磁阀Ⅱ(17)、单项电磁阀Ⅳ(18)、单项电磁阀Ⅴ(19)、单项电磁阀Ⅵ(20)、单项电磁阀Ⅶ(21)、单项电磁阀Ⅷ(22)、管体Ⅰ(23)、管体Ⅱ(24),其中制氧塔Ⅰ(1)和制氧塔Ⅱ(2)结构一致,制氧塔Ⅰ(1)和制氧塔Ⅱ(2)安装固定在底座(3)上,底座(3)左右两侧开孔、分别安装管体Ⅱ(24)、固定管体Ⅰ(23),进气管Ⅰ(11)一端为两通接头、另一端为单通接头,进气管Ⅰ(11)和进气管Ⅱ(12)结构一致,制氧塔Ⅰ(1)顶部与制氧塔Ⅱ(2)顶部通过三通管Ⅱ(5)连接,制氧塔Ⅰ(1)底部通过管体Ⅱ(24)与进气管Ⅱ(12)两通接头的一端连接,制氧塔Ⅱ(2)底部通过管体Ⅰ(23)与进气管Ⅰ(11)两通接头的一端连接,进气管Ⅰ(11)与进气管Ⅱ(12)通过三通管Ⅰ(4)连接,真空泵Ⅰ(9)安装于制氧塔Ⅰ(1)左侧、下部,真空泵Ⅱ(10)安装于制氧塔Ⅱ(2)右侧、下部,进气管Ⅰ(11)与三通管Ⅰ(4)连接的一端安装单向电磁阀Ⅱ(14)、与管体Ⅰ(23)连接的一端分别安装单项电磁阀Ⅲ(15)、双向项电磁阀Ⅰ(16),进气管Ⅱ(12)与三通管Ⅰ(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林荆一峰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威高海盛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