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导引落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61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其包含机架,及设于机架内的基板、收集装置、多个轮子、机电构件、卸载装置、及电器构件。收集装置包含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件、及管状收集构件。第一构件通过第一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一往复方向相对基板移动。第二构件通过第二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二往复方向相对第一构件移动。第三构件通过第三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三往复方向相对第二构件移动。管状收集构件固定于第三构件上。轮子设于机架的底部。机电构件用以驱动并控制第一、第二与第三构件、及驱动轮。卸载装置用以将筒管自管状收集构件上卸下。利用第一、第二、与第三构件,可在三个垂直方向上调整管状收集构件的位置,因此可提升筒管的收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导引落纱机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导引设备,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
技术介绍
在纺织工业中,当在纺织机上生产的筒管满纱时,一般是利用落纱机来从一个或多台纺织机上移出这些满纱的筒管,并将这些满纱的筒管载送至储放处,再将满纱的筒管卸下而堆放在储放处。落纱机具有至少一个管状收集构件,用以收集并承载筒管。纺织机则具有络筒机心轴,其中络筒机心轴用以装载满纱的筒管。络筒机心轴与落纱机的管状收集构件对应,且络筒机心轴可将其上所装载的筒管传送至管状收集构件。在开始传送筒管时,络筒机心轴与管状收集构件对准,以利从络筒机心轴将筒管传送至管状收集构件。随着筒管持续由络筒机心轴传送至管状收集构件,络筒机心轴上的负载减轻,而使得因筒管重量而下垂的络筒机心轴回弹而抬高,管状收集构件上的负载则增加,而使得管状收集构件下降。如此一来,络筒机心轴与管状收集构件之间变成没有对准。这样将影响筒管的传递操作的连续性,导致落纱机的收集效率降低。此外,不同纺织机的络筒机心轴高度可能不同,因此一落纱机的管状收集构件并无法与每个纺织机的络筒机心轴均对准,落纱机无法适用于所有纺织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其包含三个调整构件,可分别控制管状收集构件在三个垂直方向上的移动,借此可即时调整管状收集构件的位置,使管状收集构件对准纺织机的络筒机心轴。故,可提升筒管的传送操作的顺畅度,进而可有效提升筒管的收集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可在三个垂直方向上调整管状收集构件的位置,因此可适用于不同纺织机,应用性佳。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其电器构件为独立于收集装置与卸载装置等机械组件的组件,因此可于下方的机械组件组装完成后,再将电器构件设置在机械组件的上方,因此整体机构组装容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此自动导引落纱机包含机架、基板、收集装置、多个轮子、机电构件、卸载装置、以及电器构件。基板立设于机架内。收集装置包含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件、以及至少一个管状收集构件。第一构件利用第一移动组件与基板结合。第一构件通过第一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一往复方向相对于基板移动。第二构件利用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一构件结合。第二构件通过第二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二往复方向相对于第一构件移动。第三构件利用第三移动组件与第二构件结合。第三构件通过第三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三往复方向相对于第二构件移动。其中,第一往复方向、第二往复方向、第三往复方向彼此垂直。至少一个管状收集构件固定于第三构件上,且被配置成接收从纺织机卸下的多个筒管。轮子设于机架的底部,其中这些轮子包含至少一个驱动轮。机电构件设于机架上,且被配置成驱动并控制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件、以及至少一个驱动轮。卸载装置固定于机架上,且被配置成将筒管自至少一个管状收集构件上卸下。电器构件设于机架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移动组件包含彼此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滑轨与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滑轨固定于基板,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固定于第一构件。第二移动组件包含彼此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滑轨与至少一个第二滑块,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滑轨固定于第一构件,至少一个第二滑块固定于第二构件。第三移动组件包含彼此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滑轨与至少一个第三滑块,其中至少一个第三滑轨固定于第二构件,至少一个第三滑块固定于第三构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往复方向为相对于基板左右移动的方向,上述的第二往复方向为相对于基板前后移动的方向,上述的第三往复方向为相对于基板上下移动的方向。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构件包含由多个第一管状结构构成的框架,上述的第二构件包含由多个第二管状结构构成的方形框架,上述的第三构件包含板状结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至少一个管状收集构件的前端具有缩减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轮子中还包含二个转动轮以及二个惰轮,且此至少一个驱动轮的数量为一个,驱动轮及二个转动轮、与二个惰轮分别设于机架的前后二侧,且二个转动轮分别位于驱动轮的左右二侧。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轮子中还包含二个转动轮,此至少一个驱动轮的数量为二个,二驱动轮与二个转动轮分别设于机架的左右二侧。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轮子中还包含一转动轮以及二个惰轮,此至少一个驱动轮的数量为一个,其中驱动轮及转动轮、与二个惰轮分别设于机架的前后二侧。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机架包含底架、与至少二个支承架彼此分离地设于底架上,电器构件设于这些支承架上且位于收集装置的上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机电构件包含第一马达、第一连动机构、第二马达、第二连动机构、第三马达、第三连动机构、以及第四马达。第一马达设置在机架上。第一连动机构连接第一马达与第一构件,其中第一马达被配置成驱动第一连动机构,借此移动第一构件。第二马达设置在第一构件上。第二连动机构连接第二马达与第二构件,其中第二马达被配置成驱动第二连动机构,借此移动第二构件。第三马达设置在第二构件上。第三连动机构连接第三马达与第三构件,其中第三马达被配置成驱动第三连动机构,借此移动第三构件。第四马达设置在机架上,且被配置成驱动至少一个驱动轮。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的透视示意图;图2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的轮子配置的透视示意图;图3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的收集装置与机电构件的透视示意图;图4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的收集装置与机电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的机架、电器构件、与轮子的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与图2,其中图1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的透视示意图、以及自动导引落纱机的轮子配置的透视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导引落纱机100可用以从至少一个纺织机中收集满纱的筒管。举例而言,自动导引落纱机100可接收从纺织机的络筒机心轴卸下的筒管。自动导引落纱机100主要可包含机架110、基板120、收集装置130、多个轮子、机电构件160、卸载装置170、以及电器构件220。在一些例子中,如图2所示,机架110大致呈方形壳状结构,且机架110具有多个门,例如门110d。除了这些门110d外,其它部分以焊接或螺丝锁固分式结合成一体。机架110具有第一侧110a与第二侧110b,其中第一侧110a与第二侧110b分别为机架110的相对二侧,例如后侧与前侧。请一并参照图3与图4,其中图3与图4是分别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的收集装置与机电构件的透视示意图与爆炸示意图。基板120可包含无镂空部的板状结构,或如图4所示可包含具有多个镂空部的板状结构。如图1所示,基板120立设于机架110内。基板120可例如固定于机架110的第一侧110a。基板120的材料可例如为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钢、不锈钢、或铝合金。请再次参照图1,收集装置130设置于机架110内。在一些例子中,请同时参照图3与图4,收集装置130主要可包含第一构件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导引落纱机包含:机架;基板,立设于所述机架内;收集装置,包含:第一构件,利用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基板结合,其中所述第一构件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一往复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移动;第二构件,利用第二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结合,其中所述第二构件通过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二往复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移动;第三构件,利用第三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结合,其中所述第三构件通过所述第三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三往复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往复方向、所述第二往复方向、所述第三往复方向彼此垂直;以及至少一个管状收集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三构件上,且被配置成接收从纺织机卸下的多个筒管;多个轮子,设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其中所述多个轮子包含至少一个驱动轮;机电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被配置成驱动并控制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所述第三构件、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轮;卸载装置,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被配置成将所述多个筒管自所述至少一个管状收集构件上卸下;以及电气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05 TW 1071311791.一种自动导引落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导引落纱机包含:机架;基板,立设于所述机架内;收集装置,包含:第一构件,利用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基板结合,其中所述第一构件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一往复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移动;第二构件,利用第二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结合,其中所述第二构件通过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二往复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移动;第三构件,利用第三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结合,其中所述第三构件通过所述第三移动组件而能沿第三往复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往复方向、所述第二往复方向、所述第三往复方向彼此垂直;以及至少一个管状收集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三构件上,且被配置成接收从纺织机卸下的多个筒管;多个轮子,设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其中所述多个轮子包含至少一个驱动轮;机电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被配置成驱动并控制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所述第三构件、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驱动轮;卸载装置,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被配置成将所述多个筒管自所述至少一个管状收集构件上卸下;以及电气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引落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含彼此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滑轨与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轨固定于所述基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含彼此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滑轨与至少一个第二滑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轨固定于所述第一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构件;以及所述第三移动组件包含彼此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滑轨与至少一个第三滑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滑轨固定于所述第二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滑块固定于所述第三构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引落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往复方向为相对于所述基板左右移动的方向;所述第二往复方向为相对于所述基板前后移动的方向;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于峰易庭旺何凯翔石燿源
申请(专利权)人:台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