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电器盒及电器盒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24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电器盒及电器盒散热器,电器盒散热器包括:第一板体,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二板体,具有面向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堆叠连接;以及换热管,装夹于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且换热管内可通入冷媒;其中,第一接触面中位于换热管外周的区域部分接触第二接触面中位于换热管外周的区域。上述电器盒散热器中,将电器盒中的主控电路板固定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上,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传递的冷源较少,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中一者上用于冷却主控电路板的冷源较少地分散到另一者上而释放到空气中,冷媒的更多冷源直接传递到主控电路板上,冷却效果更好,电器盒的散热效果更佳。

Air conditioner, electrical box and radia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ir conditioner, an electrical box and an electrical box radiato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late body with a first contact surface, a second plate body with a second contact surface facing the first contact surface, a first plate body stacked with the second plate body, and a heat exchange tube clamped between the first contac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contact surface, in which a refrigerant can be introduced into the heat exchange tube. The area around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in the first contact surface partially contacts the area around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in the second contact surface. In the radiator of the electric box,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in the electric box is fixed on the first board or the second board. There are fewer cold sources transmitted between the first board and the second board. The cold sources used to cool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on one board and the second board are less dispersed to the other and released into the air. More cold sources of the refrigerant are directly transferred to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The cooling effect is better,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of the electrical box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电器盒及电器盒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空调器、电器盒及电器盒散热器。
技术介绍
为将空调器内的电器元件整合,空调器内中常设置有电器盒,将用于控制空调器的电器元件集中设置于电器盒中。在空调器运行时,电器盒内的电器元件会发热,一般采用翅片、风扇或冷媒等方式进行散热。但是,采用冷媒对电器元件进行散热时,冷媒的很多冷源被释放到空气中,没有直接传递给电气元件,电器盒散热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器盒散热性能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电器盒散热性能的电器盒散热器。一种电器盒散热器,包括:第一板体,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二板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堆叠连接;以及换热管,装夹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且所述换热管内可通入冷媒;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中位于所述换热管外周的区域部分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面中位于所述换热管外周的区域。上述电器盒散热器中,换热管装夹于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通过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夹持固定换热管。换热管内可通入冷媒,换热管可将冷媒的冷源分别传递给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并且第一接触面中位于换热管外周的区域部分接触第二接触面中位于换热管外周的区域,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减少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冷源的传递。所以,将电器盒中的主控电路板固定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上后,可以通过换热管内的冷媒传递的冷源降温,同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传递的冷源较少,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中一者上用于冷却主控电路板的冷源较少地分散到另一者上而释放到空气中,冷媒的更多冷源直接传递到主控电路板上,冷却效果更好,电器盒的散热效果更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至少部分线接触和/或点接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接触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堆叠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接形成容纳所述换热管的容纳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特征,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中的另一者与所述多个第一凸起特征接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凸起特征为多条凸条,具有所述多条凸起的表面的横截面为锯齿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与所述换热管全面接触,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与所述换热管部分接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特征,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特征与所述换热管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分支段和弯曲段,每个所述分支段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每相邻两个所述分支段之间连接有所述弯曲段以连通形成一条冷媒通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器盒,包括上述电器盒散热器及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电器盒和冷源补偿装置,所述冷源补偿器与所述换热管的出口连接,用于冷却由所述换热管流出的带有热量的冷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源补偿装置包括经济器和节流装置,所述经济器包括第一换热通路和第二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的入口与所述换热管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通路的出口与两个分支路径连接,两个所述分支路径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所述节流装置且与所述第二换热通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路内的冷媒在所述节流装置的作用下降温并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内的冷媒交换热量,两个所述分支路径中的另一者将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内热交换降温后的冷媒引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通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引出热交换降温后冷媒的分支路径与所述冷凝器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器盒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空调器的部分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器盒散热器100包括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30及换热管50。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30堆叠连接,且第一板体10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二板体30具有面向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换热管50装夹于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通过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30夹持固定换热管50,可靠地固定换热管50。换热管50内可通入冷媒,换热管50可将冷媒的冷源分别传递给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30,并且第一接触面中位于换热管50外周的区域部分接触第二接触面中位于换热管50外周的区域,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减少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30之间冷源的传递。所以,将电器盒中的主控电路板210固定于第一板体10或第二板体30上后,可以通过换热管50内的冷媒传递的冷源降温,同时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30之间传递的冷源较少,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30中一者上用于冷却主控电路板210的冷源较少地分散到另一者上而释放到空气中,冷媒的更多冷源直接传递到主控电路板210上,冷却效果更好,电器盒的散热效果更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至少部分线接触和/或点接触,避免第一接触面位于换热管50外周的区域与第二接触面位于换热管50外周的区域完全接触而相互传递冷源,防止过多的冷源释放到空气中。可选地,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30之间线接触,或者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30之间点接触,或者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30之间线接触和点接触。进一步地,第一接触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2,第二接触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32,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30堆叠时,第一凹槽12与第二凹槽32对接形成容纳换热管50的容纳腔,通过收容腔收容固定换热管50。进一步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特征31,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的另一者与多个第一凸起特征31接触,第一凸起特征31与一个平面的抵接,隔断冷源的直接传递。具体地,第一板体10用于固定电器盒中的主控电路板210,第二板体30的第二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特征31,第一板体10的第一接触面为完整的表面,第一板体10可以更加均匀的将冷源传递给主控电路板210。具体地,多个第一凸起特征31为多条凸条,具有多条凸条的表面的横截面为锯齿状,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线接触。具体地,每条凸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且每条凸条沿纵长方向延伸形成三菱柱,三菱柱的一条边与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接触,第一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器盒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10),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二板体(30),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30)堆叠连接;以及换热管(50),装夹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且所述换热管(50)内可通入冷媒;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中位于所述换热管(50)外周的区域部分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面中位于所述换热管外周(50)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器盒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10),具有第一接触面;第二板体(30),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30)堆叠连接;以及换热管(50),装夹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且所述换热管(50)内可通入冷媒;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中位于所述换热管(50)外周的区域部分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面中位于所述换热管外周(50)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盒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至少部分线接触和/或点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器盒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二接触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32),所述第一板体(10)和所述第二板体(30)堆叠时,所述第一凹槽(12)与所述第二凹槽(32)对接形成容纳所述换热管(50)的容纳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器盒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特征(31),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中的另一者与所述多个第一凸起特征(31)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盒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凸起特征(31)为多条凸条,具有所述多条凸条的表面的横截面为锯齿状。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器盒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壁与所述换热管(50)全面接触,所述第二凹槽(32)的内壁与所述换热管(50)部分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盒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特征,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特征与所述换热管(50)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器盒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于宗伟汤雁翔邹先平陈喜民陈志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