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形变感应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778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形变感应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设置有通过同一次制备过程形成的显示单元和形变感应单元,所述形变感应单元包括由两个以上电极形成的用于确定显示面板形态的电容。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形变感应单元有机地集成在显示面板的结构中,利用形变感应单元中电容值的变化关系反映显示面板的形态,不仅避免了使用中传感器损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产品可靠性,而且对显示面板中各结构膜层的改变较小,集成度高,布局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Display panel and its deformation sens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isplay panel, a deformation sensing method thereof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display panel comprises a substrate on which a display unit and a deformation induction unit formed by the same preparation process are arranged, and the deformation induction unit comprises a capacitance formed by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for determining the shape of the display panel. The invention integrates the deformation induction unit into the structure of the display panel organically, and reflects the shape of the display panel by using the change relation of capacitance value in the deformation induction unit, which not only avoids the damage of sensors in use, maximiz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oduct, but also changes the film layer of each structure in the display panel less, has high integration, reasonable layout,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easy to use. Rea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形变感应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形变感应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机交互技术应用于显示面板中。例如,触控显示面板已成为当前最简便的人机交互的电子设备,其具有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的结合特性,可以广泛适用于目前随身携带的电子装置。为了进一步丰富人机交互的多样性,目前已有部分显示面板结合有声控、力控等交互方式,以进一步提高人机交互的使用体验。随着柔性屏幕的出现,用户与设备的交互方式更加多样,因为“软化”后显示面板的表现力更广泛。目前,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屏幕弯曲实现指令输入的形变方案,允许用户通过弯曲屏幕来控制应用程序,如虚拟书本翻页或游戏等功能。该形变方案采用在显示面板上外置弯曲传感器来监测施加在屏幕上的力度,并通过不同的振动级别来模拟物理力度。经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这种形变方案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对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成本影响较大。一方面,传感器外置结构很容易在使用中损坏,产品可靠性较低;另一方面,增加外置传感器需要增加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产品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形变感应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形变方案可靠性较低、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设置有通过同一次制备过程形成的显示单元和形变感应单元,所述形变感应单元包括由两个以上电极形成的用于确定显示面板形态的电容。可选地,所述形变感应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形成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形成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介质层上。可选地,所述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位置开设有电极过孔,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极过孔两侧的介质层上。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向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输入扫描信号,检测至少一个电容的电容值,获得电容值的变化关系,并根据所述电容值的变化关系确定显示面板的形态。可选地,所述形变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一引线、第二引线和第三引线;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三电极通过所述第三引线分别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栅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过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直接连接;所述第三引线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三电极通过第二引线过孔与所述第三引线连接。可选地,所述形变感应单元包括:覆盖所述基底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栅电极同层设置;覆盖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二绝缘层,其上开设有暴露出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引线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三引线,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引线过孔与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引线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同层设置;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引线的平坦化层和介质层,所述平坦化层和介质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引线位置分别开设有电极过孔和第二引线过孔;设置在所述介质层上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电极过孔的两侧,所述第三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引线过孔与第三引线连接;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像素定义层。可选地,所述显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有源层;覆盖所述有源层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栅电极,所述栅电极与所述形变感应单元的第一引线同层设置;覆盖所述栅电极的第二绝缘层,其上开设有暴露出所述有源层掺杂区的第一连接过孔;设置所述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源电极和漏电极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过孔与所述有源层连接,所述源电极和漏电极与所述形变感应单元的第一电极和第三引线同层设置;覆盖所述源电极和漏电极的平坦化层,其上开设有暴露出所述漏电极的第二连接过孔;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上的阳极,所述阳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过孔与所述漏电极连接;覆盖所述阳极的介质层和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上开设有暴露出所述阳极的像素定义过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形变感应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上设置有通过同一次制备过程形成的显示单元和形变感应单元,所述形变感应单元包括由两个以上电极形成的电容;所述形变感应方法包括:获得形变感应单元中电容值的变化关系;根据所述电容值的变化关系确定显示面板的形态。可选地,所述形变感应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形成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第二电容;获得形变感应单元中电容值的变化关系,包括:向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输入扫描信号,检测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容值;将每个电容的电容值分别与其基准电容值比较,当两者差值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变化阈值时,判断每个电容的电容值的变化性质;根据每个电容值的变化性质获得电容值的变化关系。可选地,所述基准电容值是显示面板不受任何外力时检测到的每个电容的电容值;所述预先设置的变化阈值包括第一电容的变化阈值Δ1和第二电容的变化阈值Δ2,Δ1=(0.02~0.1)QC1,Δ2=(0.02~0.1)QC2,QC1、QC2分别为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的基准电容值。可选地,将每个电容的电容值分别与其基准电容值比较,当两者差值大于等于预先设置的变化阈值时,判断每个电容的变化性质,包括:分别比较│QC1'-QC1│与Δ1、│QC2'-QC2│与Δ2;当│QC1'-QC1│≥Δ1或│QC2'-QC2│≥Δ2时,比较QC1'与QC1的大小或比较QC2'与QC2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每个电容的变化性质,所述变化性质包括:电容增加或电容减小;其中,QC1'、QC2'分别为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的检测电容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形变感应方法、显示装置,将形变感应单元有机地集成在显示面板的结构中,利用形变感应单元中电容值的变化关系反映显示面板的形态,所形成的形变感应单元内置结构,不仅避免了使用中传感器损坏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产品可靠性,而且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即可制备,不需增加新的生产设备,生产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实施例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实施例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显示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上设置有通过同一次制备过程形成的显示单元和形变感应单元,所述形变感应单元包括由两个以上电极形成的用于确定显示面板形态的电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上设置有通过同一次制备过程形成的显示单元和形变感应单元,所述形变感应单元包括由两个以上电极形成的用于确定显示面板形态的电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感应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形成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形成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介质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位置开设有电极过孔,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极过孔两侧的介质层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向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输入扫描信号,检测至少一个电容的电容值,获得电容值的变化关系,并根据所述电容值的变化关系确定显示面板的形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一引线、第二引线和第三引线;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三电极通过所述第三引线分别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栅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连接过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直接连接;所述第三引线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三电极通过第二引线过孔与所述第三引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感应单元包括:覆盖所述基底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栅电极同层设置;覆盖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二绝缘层,其上开设有暴露出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引线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三引线,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引线过孔与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引线与所述显示单元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同层设置;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引线的平坦化层和介质层,所述平坦化层和介质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引线位置分别开设有电极过孔和第二引线过孔;设置在所述介质层上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电极过孔的两侧,所述第三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引线过孔与第三引线连接;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像素定义层。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有源层;覆盖所述有源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谦王铁石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