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带易更换的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7100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表带易更换的手表,涉及手表设备领域,包括表壳、表带和表盘,所述表盘设置于所述表壳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表带插槽,所述表带插槽与所述表壳可拆卸连接,所述表带插槽与所述表壳之间形成用于表带穿过的穿设空间,与所述穿设空间相对应处的所述表带为表带穿设部,所述表带通过所述表带穿设部与所述穿设空间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与表壳可拆卸连接的表带插槽,通过一个轻易快速的拉滑动作即可实现表带拆装与更换,瞬间转变手表的风格,使用户随时随地即可更换不同颜色或材料的表带,以配合特定的装备或场合,让同一款表在不断变化的生活场景中适应不用的风格要求。

A watch with easily replaceable stra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tch strap easily replaceabl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atch equipment, including a case, a strap and a dial. The dial is arranged on the cas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a strap slot, which can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ase, and a piercing space for the strap to pass through is formed between the strap slot and the case, 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piercing space. The strap is a strap piercing part, and the strap is matched with the piercing space through the strap piercing part.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has a strap slot which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ase. The strap can be disassembled, assembled and replaced by a simple and fast sliding operation. The style of the watch can be changed instantaneously, so that the user can replace the straps of different colors or materials at any time and anywhere, in order to match the specific equipment or occasion, so that the same watch can adapt to the changing life scene. Use style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带易更换的手表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带易更换的手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手表表带一般固定于摇耳上,组装和拆卸均较为不便,在不使用专业工具的情况下用户不能自行更换表带,更无法根据特定场景和穿着搭配来更换手表风格,只能同时配备不同款式的手表,既不方便携带,也不能快速转换风格,因此这种表带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手表的功能和造型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更换表带的手表,无需任何拆伸工具即可完成手表表带的更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带易更换的手表,包括表壳、表带和表盘,所述表盘设置于所述表壳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表带插槽,所述表带插槽与所述表壳可拆卸连接,所述表带插槽与所述表壳之间形成用于表带穿过的穿设空间,与所述穿设空间相对应处的所述表带为表带穿设部,所述表带通过所述表带穿设部与所述穿设空间相配合。可选的,所述表带穿设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表带的两端的厚度,所述表带穿设部的厚度的大小用于满足与所述穿设空间过盈配合。可选的,所述穿设空间两侧的宽度为一大一小形成大端开口部和小端开口部,所述表带的尾端先穿过所述小端开口部,所述表带穿设部上靠近所述表带的尾端一侧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小端开口部的宽度,所述表带穿设部上远离所述表带的尾端一侧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大端开口部的宽度。可选的,所述表带穿设部的两端设置有凸边,所述凸边用于与所述穿设空间过盈配合。可选的,所述表带插槽包括槽底板和位于所述槽底板两侧并分别沿垂直于所述槽底板方向向外延伸的槽侧板,所述槽底板与所述表壳之间形成所述穿设空间,所述穿设空间的高度与所述表带的厚度相适应。可选的,所述槽侧板靠近所述穿设空间的一侧为直板,所述槽侧板远离所述穿设空间的一侧为外凸的弧面板,所述槽底板未设置所述槽侧板的两侧呈外凸弧形并分别形成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的弧度和/或所述第二圆弧的弧度均和与所述外凸弧形相对应处的表壳的弧度相同。可选的,所述表带插槽为轴对称结构。可选的,所述表壳的底盖上设置有第一螺钉孔,所述表带插槽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钉孔相对应的第二螺钉孔,使用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钉孔和所述第二螺钉孔连接所述表带插槽与所述表壳;优选的,每个所述槽侧板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螺钉孔,两个所述第二螺钉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槽侧板的两端。可选的,所述表带插槽的长度不大于所述表壳的长度。可选的,所述表壳的一侧设置有表冠。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与表壳可拆卸连接的表带插槽,通过一个轻易快速的拉滑动作即可实现表带拆装与更换,瞬间转变手表的风格,使用户随时随地即可更换不同颜色或材料的表带,以配合特定的装备或场合,让同一款表在不断变化的生活场景中适应不用的风格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表盘与表带佩带正面示意图;图2为表盘与表带佩带侧面示意图;图3为表壳底盖仰视图;图4为表带插槽仰视图;图5为表带插槽正视图;图6为表带插槽侧视图;图7为表壳与表带插槽组合的正视图;图8为表壳与表带插槽组合的侧视图;图9为将表带尾端对准表带插槽的穿设空间的示意图;图10为将表带插入表带插槽的穿设空间的过程示意图;图11为将表带插入表带插槽后的示意图;其中,1、表带;2、表壳;21、表壳底盖;22、第一螺钉孔;3、表盘;31、镜面玻璃;4、表冠;5、表带插槽;51、穿设空间;52、第二螺钉孔;53、第一槽侧板;54、第一圆弧;55、第二槽侧板;56、第二圆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带易更换的手表,如图1~2所示,该手表包括表壳2、表带1、表盘3以及表带插槽5,表盘3设置于表壳2上,表带插槽5与表壳2可拆卸连接,表带插槽5与表壳2之间形成用于表带1穿过的穿设空间51。与穿设空间51相对应处的表带1为表带穿设部,表带1通过表带穿设部与穿设空间51相配合。优选地,表带插槽5为轴对称结构。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表壳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调校日期及时间等的表冠4,表壳2的底侧为表壳底盖21,表壳底盖21的大小不大于表壳2的大小,于本实施例中,表壳底盖21的大小优选为小于表壳2的大小。如图7所示,表盘3上设置有镜面玻璃31。如图2和图7~8所示,为了手表佩戴的美观性,于本实施例中,表带插槽5的长度不大于表壳2的长度。为了使表带1在穿设空间51中不易滑脱,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表带穿设部的厚度大于表带1的两端的厚度,表带穿设部的厚度的大小用于满足与穿设空间51过盈配合。进一步地,为了使表带1在穿设空间51中更好地固定,如图4~11所示,穿设空间51两侧的宽度一大一小形成大端开口部和小端开口部,根据表带宽度大小而定,于本实施例中,大端开口部和小端开口部的宽度差可优选为1~2mm。于本实施例中,表带1的尾端先穿过小端开口部,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表带1插入穿设空间51后的固定,表带穿设部上靠近表带1的尾端一侧的宽度不大于小端开口部的宽度,表带穿设部上远离表带1的尾端一侧的宽度不小于大端开口部的宽度,于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为表带穿设部上靠近表带1的尾端一侧的宽度小于小端开口部的宽度,表带穿设部上远离表带1的尾端一侧的宽度大于大端开口部的宽度。进一步地,为了让表带1可以方便插入穿设空间51,又不过于松弛,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11所示,表带穿设部上“靠表带1尾端的表带宽度”比“穿设空间51宽度小的一端的宽度即小端开口部”小,优选为小0.5~1mm;同时为了防止用力过猛,使表带插槽5往表带1表扣端滑脱,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11所示,表带穿设部上“靠近表带1针扣一端的表带宽度”比“穿设空间51宽度大的一端的宽度即大端开口部”大,优选为大0.5~1mm。进一步地,表带穿设部的两端还可以设置有凸边,凸边用于与穿设空间51过盈配合。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表带插槽5包括槽底板和位于槽底板两侧并分别沿垂直于槽底板方向向外延伸的槽侧板,槽侧板分别为第一槽侧板53和第二槽侧板55,槽底板与表壳2之间形成穿设空间51,穿设空间51的高度与表带1的厚度相适应。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槽底板未设置槽侧板的两侧呈外凸弧形并分别形成第一圆弧54和第二圆弧56。进一步地,为了手表佩戴的美观性以及更方便地更换手表表带,如图4所示,第一圆弧54的弧度和/或第二圆弧56的弧度均与表盘3的弧度相同。为了手表佩戴的美观性,槽侧板靠近穿设空间51的一侧设置为直板,槽侧板远离穿设空间51的一侧设置为外凸的弧面板;于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带易更换的手表,包括表壳、表带和表盘,所述表盘设置于所述表壳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表带插槽,所述表带插槽与所述表壳可拆卸连接,所述表带插槽与所述表壳之间形成用于表带穿过的穿设空间,与所述穿设空间相对应处的所述表带为表带穿设部,所述表带通过所述表带穿设部与所述穿设空间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带易更换的手表,包括表壳、表带和表盘,所述表盘设置于所述表壳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表带插槽,所述表带插槽与所述表壳可拆卸连接,所述表带插槽与所述表壳之间形成用于表带穿过的穿设空间,与所述穿设空间相对应处的所述表带为表带穿设部,所述表带通过所述表带穿设部与所述穿设空间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易更换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穿设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表带的两端的厚度,所述表带穿设部的厚度的大小用于满足与所述穿设空间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带易更换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空间两侧的宽度为一大一小形成大端开口部和小端开口部,所述表带的尾端先穿过所述小端开口部,所述表带穿设部靠近所述表带的尾端一侧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小端开口部的宽度,所述表带穿设部远离所述表带的尾端一侧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大端开口部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带易更换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穿设部的两端设置有凸边,所述凸边用于与所述穿设空间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带易更换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插槽包括槽底板和位于所述槽底板两侧并分别沿垂直于所述槽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黑蓝精品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