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6459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舞台灯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包括多层热管单元及至少一支撑结构,每层热管单元包括若干根呈弯折结构的热管,支撑结构靠近热管的蒸发端设置并用于支撑热管及传导热量;多层热管单元依次叠加放置,且叠加放置时所有热管错位。当支撑结构或最外层热管单元的热管蒸发端接触热源并从热源吸收热量时,多层热管单元及弯折结构热管的设置,使得只需将面积较小的支撑结构设于热管蒸发端,即可保证热量往每根热管的顺利传输,相比于现有热管换热系统,可减少热量传输至所有热管蒸发端的总距离,实现快速高效换热的同时,避免支撑结构面积的快速扩张,减少额外的散热成本、重量及结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舞台灯散热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舞台灯具在使用时,其光源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转移,会造成光源温度急剧升高,而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灯具光源使用效果及寿命。因此,如何快速高效的进行换热,成为舞台灯散热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现有热管换热系统,均为单层热管单元布局,具体为支撑结构上设置若干根呈直线结构的热管,考虑到传热效率及支撑结构与热源接触面的面积的限制,单层热管的数量受到限制。由于单根热管具有最大额定传热量的限制,随着光源(热源)发热功耗设计的越来越高,需要不断增加热管数量以增加总传热量。由于热管单层布置,增加热管数量,其单层排列面积亦不断增大,需要更大面积的支撑结构作为支撑及传热,当支撑结构面积大于热源面积时,距离热源越远的热管,其传热效率越小,甚至对传热的贡献可忽略不计,增加了额外的散热成本、重量及结构空间,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能连续传送热量,实现快速高效换热的同时,避免支撑结构面积的快速扩张,减少额外的散热成本、重量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热管单元及至少一支撑结构(1),每层热管单元包括若干根呈弯折结构的热管(2),支撑结构(1)靠近热管(2)的蒸发端(21)设置并用于支撑热管(2)及传导热量;多层热管单元依次叠加放置,且叠加放置时所有热管(2)错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热管单元及至少一支撑结构(1),每层热管单元包括若干根呈弯折结构的热管(2),支撑结构(1)靠近热管(2)的蒸发端(21)设置并用于支撑热管(2)及传导热量;多层热管单元依次叠加放置,且叠加放置时所有热管(2)错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为底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管单元由内至外包括第一层热管单元(31)及第二层热管单元(32),每层热管单元均包括多根呈圆周排列的热管(2),圆周方向上第二层热管单元(32)的尺寸大于第一层热管单元(31)的尺寸;第一层热管单元(31)与第二层热管单元(32)之间设有一支撑结构(1),支撑结构(1)与热管(2)的蒸发端(21)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层热管单元中包括两种长度的热管(2),且两种长度的热管(2)交替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管单元由内至外包括第一层热管单元(31)及第二层热管单元(32),每层热管单元均包括多根热管(2),多根热管(2)的蒸发端(21)交替正反向设置以使对应的冷凝端(22)交替位于上水平面和下水平面内,且冷凝端(22)位于蒸发端(21)所在竖直面的同一侧;第一层热管单元(31)的冷凝端(22)与第二层热管单元(32)的冷凝端(22)平行设置;蒸发端(21)所在方向上第二层热管单元(3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楷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