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深心专利>正文

全活动式钢构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35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活动式钢构房屋,包含有墙面、立柱和顶盖,其中:该立柱的下端设置有柱脚顶,该柱脚顶包含有上顶和下顶,该上顶和下顶均由相互垂直连接设置的板体和管体组成,该管体上设置有若干排纵向排列的孔洞,通过该孔洞穿置有连接装置将所述的上顶和下顶相互锁固;该上顶的板体和该立柱的下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房屋进行产业化的改革,在工厂生产所有的柱、梁、墙、瓦运到目的地进行灵活拼装。一间上百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基本在2天时间内完成。既经济快捷又减负环保,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活动式钢构房屋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活动式房屋,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全活动式钢构房屋。
技术介绍
房屋的建造和传统做法是将有关材料运到目的地,然后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不管晴天雨天,直到工程完工为止。这个期间因露天作业,环境差、时间长,垃圾多,从而造成劳动艰辛,工期不保,环境污染等。这种施工方法造出的房屋是一个固定建筑物,完全为不动产的概念。业界也有个别提出了活动房屋的概念,但是其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1、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很高,往往需要进行地面整理,而不能适应不同的地面。2、包括屋顶在内的房屋牢固度较差,容易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事故。3、组成房屋的各个部件没有模块化,工厂加工、运输、施工等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房屋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结构,而将房屋进行产业化的改革,在工厂生产所有的柱、梁、墙、瓦运到目的地进行灵活拼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活动式钢构房屋,包含有墙面、立柱和顶盖,其中:-->该立柱的下端设置有柱脚顶,该柱脚顶包含有上顶和下顶,该上顶和下顶均由相互垂直连接设置的板体和管体组成,该管体上设置有若干排纵向排列的孔洞,通过该孔洞穿置有连接装置将所述的上顶和下顶相互锁固;该上顶的板体和该立柱的下端相连接。另外,该下顶的板体设置于地板上。该墙面包含有上梁和角铁拱,该角铁拱呈圆弧状结构,其两端和立柱相连固定,其中部和上梁连接固定。该连接装置为螺丝。该立柱由两根C型钢组合而成。该顶盖包含有瓦板,该瓦板为双面彩钢聚乙烯夹芯板。该顶盖包含有后坡和前坡,该后坡和前坡的连接部由相互镜像设置的C型钢上下叠置连接而成。该墙面为双面彩钢聚乙烯夹芯板。该墙面由全墙板、双窗墙板、单窗左墙板、带门墙板和单窗右墙板中的一种或数种组成。本技术将房屋进行产业化的改革,在工厂生产所有的术、梁、墙、瓦运到目的地进行灵活拼装。一间上百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基本在2天时间内完成。既经济快捷又减负环保,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归纳为以下几点:(1)可在任何环境的地面安装拆卸,保护生态环境,使不动财产转换成可移动财产的概念。(2)房屋结构使用螺丝连接钢质柱梁,可随时安装拆卸,固定墙体,瓦面不使用钉子,仍可稳固美观,防雨、防风。(3)房屋的门、窗可多种组合,任意调换位置和方向,使房屋的功能更符合以人为本的实用精神。(4)房屋支撑器的活动结构,使得本技术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地面状况。(5)墙面角铁拱的使用,使得本技术既轻盈又牢固,而且-->美观实用,还能够防震。(6)房屋屋顶前坡后坡结合C型钢通过错落的处理,使得本技术屋脊屋檐的设计具有稳固、防雨、防冻等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侧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柱脚顶的侧视剖面图;图3A-3C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柱脚顶的上顶和下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柱脚顶和立柱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带有角铁拱时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图1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连接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所使用的五种标准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使用图7中的标准墙板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双层的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侧视剖面图,其主要包括:立柱1、楼面梁2、顶盖3和墙面4,下面对分别介绍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一、传统的建筑需要先平整地面,甚至铺上混凝土。本实施例可在任何环境(诸如不平整地面、半坡地面、低洼地面等)使用一个支-->撑器,名叫″柱脚顶″,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柱脚顶10和立柱1的安装示意图,其通过螺丝101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柱脚顶10的侧视剖面图;该柱脚顶10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上顶12,由200×200×6钢板122焊接在一条长200mm的100×100方管121的截面上,第二部分为下顶11,由200×200×6的钢板112焊接在一条长200mm的90×90方管111的截面上。图3A-3C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柱脚顶的上顶和下顶的结构示意图。由于柱脚顶有多个连通的孔洞123、113,将两个螺丝穿过该孔洞123、113,把上顶12和下顶11套住固定,其孔洞的作用就是可以调节柱脚顶10的高低水平,让所有的″柱脚顶″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房屋的立柱1用螺丝101拧紧在柱脚顶10上,这样代替了平整土地才能立柱的工序,使房屋可以建筑在不平整的地面上。当然,由于房屋建在不平整的地面上,对室内居住者而言仍然必须平整室内地面,通常可以铺设地板,从经济上来讲,可以将铺筑混凝土的成本变成铺地板的费用,这样,每次拆卸房屋时可以将地板带走,反复使用,不用再花钱在新的地点解决平整的问题,既环保又省钱。二、本技术结构非常牢固,决不能因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本技术是C型钢的轻钢结构,其柱子1使用双80×80×15×2(单位mm,下同)C型钢,楼面梁2使用150×50×20×2C型钢与100×50×20×2C型钢组合而成,层脊及瓦檐(图中未标示)使用120×50×20×2C型钢连接,既轻盈又稳固,在本技术中,一个尤其重要的配件是一个50×50×3角铁拱的使用。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带有角铁拱6时的侧视剖面图;该角铁拱6的两头用螺丝固定在两立柱1之间,其顶部用螺丝固定在墙板4的上梁5上。该角铁拱6的作用是固定两立柱1不让其摇摆和倾斜,既美观又实用,本技术可防震。-->本实施例的墙板4及瓦板(图中未标示)使用双面彩钢聚乙烯夹芯板,材料本身已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防晒、防冻不成问题。但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钉子之类的固定装置,往往发生漏雨等情形,要使房屋不打一颗钉子,也能防雨、防风就要有些小窍门,本技术在屋脊和屋檐的设计上也有所创新,使其稳固又不漏水。图6为图1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的连接部A的放大示意图;在顶盖3处这种屋脊结构通过连接部A的结构来体现,该顶盖3是包含有后坡32和前坡31,该后坡32和前坡31的连接部由相互镜像设置的C型钢7上下叠置连接而成,屋面瓦板嵌入在C型钢的凹部。上下叠置C型钢7固定在墙面4的上梁41处。屋檐和瓦面板四周均由120×50×20×2C型钢封口。C型钢用螺丝连接瓦面板不打钉子。正因为不打钉,房屋反复装卸时才不至于因旧钉口而漏水。三、本技术充分考虑了人民居住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大凡国人均有″秦砖汉瓦″的居住观念,对新型材料的建筑物一时难以接受,对房屋的″动产″概念感到不可思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已逐步有所认识。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所使用的五种标准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全活动式钢构房屋使用图7中的标准墙板后的部分使用状态参考图。本技术将只有5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活动式钢构房屋,包含有墙面、立柱和顶盖,其特征在于:该立柱的下端设置有柱脚顶,该柱脚顶包含有上顶和下顶,该上顶和下顶均由相互垂直连接设置的板体和管体组成,该管体上设置有若干排纵向排列的孔洞,通过该孔洞穿置有连接装置将所述的上顶和下顶相互锁固;该上顶的板体和该立柱的下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活动式钢构房屋,包含有墙面、立柱和顶盖,其特征在于:该立柱的下端设置有柱脚顶,该柱脚顶包含有上顶和下顶,该上顶和下顶均由相互垂直连接设置的板体和管体组成,该管体上设置有若干排纵向排列的孔洞,通过该孔洞穿置有连接装置将所述的上顶和下顶相互锁固;该上顶的板体和该立柱的下端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活动式钢构房屋,其特征在于:该下顶的板体设置于地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活动式钢构房屋,其特征在于:该墙面包含有上梁和角铁拱,该角铁拱呈圆弧状结构,其两端和立柱相连固定,其中部和上梁连接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活动式钢构房屋,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装置为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深心
申请(专利权)人:关深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