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31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包括地面、支撑块、支撑桩、立柱、“L”形支撑柱、上支撑柱、下支撑柱、缓冲层、支撑梁及底座,底座设置在地面之下,立柱设置在地面之上,立柱底部设有支撑块,底座、支撑块及立柱均一体成型,立柱的底端外围设有支撑桩,立柱的侧面与地面之间设有“L”形支撑柱,“L”形支撑柱的上端面与立柱的侧面之间设有下支撑柱,立柱内部设有支撑钢架,支撑钢架与立柱的缝隙浇筑有混泥土,立柱的顶部设有缓冲层,缓冲层包括橡胶和钢圈,钢圈包裹在橡胶外围,缓冲层顶面设有上钢连接板,缓冲层底面设有下钢连接板,缓冲层的顶部设有支撑梁,缓冲层的下端面与立柱的侧面之间设有上支撑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
技术介绍
人防地下室属于人防工事的一种,包括外墙、缓冲墙、防爆门、封闭墙、防护隔墙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人民防空临时掩体、战时防空指挥中心、通讯中心、隐蔽所等;部分永备防御工事还具有三防功能,由于人防地下室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需要对支撑柱进行加固,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由于人防地下室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需要对支撑柱进行加固,为此提供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来满足其要求。(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包括地面、支撑块、支撑桩、立柱、“L”形支撑柱、上支撑柱、下支撑柱、缓冲层、支撑梁以及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地面之下,所述立柱设置在地面之上,所述立柱底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底座、支撑块以及立柱均一体成型,所述立柱的底端外围设置有支撑桩,所述立柱的侧面与地面之间设置有“L”形支撑柱,所述“L”形支撑柱的上端面与立柱的侧面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柱,所述立柱内部设置有支撑钢架,所述支撑钢架与立柱的缝隙浇筑有混泥土,所述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橡胶和钢圈,所述钢圈包裹在橡胶外围,所述缓冲层顶面设置有上钢连接板,所述缓冲层底面设置有下钢连接板,所述缓冲层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梁,所述缓冲层的下端面与立柱的侧面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柱,所述上支撑柱设置有四组且均分布在所述立柱的四周,所述立柱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材质为钢管。进一步的,所述“L”形支撑柱和下支撑柱设置有四组,均分布在所述立柱的四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支撑桩与立柱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支撑桩和立柱之间插入若干工字钢进行加强。进一步的,所述钢圈厚度为10~15mm,橡胶厚度为100~150mm。进一步的,所述上钢连接板和下钢连接板的厚度均为4~6mm。(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底座设置在地面之下,立柱设置在地面之上,立柱底部设置有支撑块,底座、支撑块以及立柱均一体成型,该结构更为牢固,底座深入地面,可以增加立柱的稳定性。2)、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包括橡胶和钢圈,钢圈包裹在橡胶外围,有效缓解了立柱的压力,同时提高了结构抗震性能。3)、支撑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桩与立柱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支撑桩和立柱之间插入若干工字钢进行加强。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缓冲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工字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上钢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1-地面;2-支撑块;3-支撑桩;4-立柱;5-L形支撑柱;6-上支撑柱;7-下支撑柱;8-缓冲层;9-支撑梁;10-底座;11-支撑钢架;12-混泥土;13-橡胶;14-钢圈;15-上钢连接板;16-下钢连接板;17-加强筋;18-工字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2、支撑块;3、支撑桩;4、立柱;5、L形支撑柱;6、上支撑柱;7、下支撑柱;8、缓冲层;9、支撑梁;10、底座;11、支撑钢架;12、混泥土;13、橡胶;14、钢圈;15、上钢连接板;16、下钢连接板;17、加强筋;18、工字钢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1、地面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的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包括地面1、支撑块2、支撑桩3、立柱4、“L”形支撑柱5、上支撑柱6、下支撑柱7、缓冲层8、支撑梁9以及底座10,所述底座10设置在地面1之下,所述立柱4设置在地面1之上,所述立柱4底部设置有支撑块2,所述底座10、支撑块2以及立柱4均一体成型,所述立柱4的底端外围设置有支撑桩3,所述立柱4的侧面与地面1之间设置有“L”形支撑柱5,所述“L”形支撑柱5的上端面与立柱4的侧面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柱7,所述立柱4内部设置有支撑钢架11,所述支撑钢架11与立柱4的缝隙浇筑有混泥土12,所述立柱4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层8,所述缓冲层8包括橡胶13和钢圈14,所述钢圈14包裹在橡胶13外围,所述缓冲层8顶面设置有上钢连接板15,所述缓冲层8底面设置有下钢连接板16,所述缓冲层8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梁9,所述缓冲层8的下端面与立柱4的侧面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柱6,所述上支撑柱6设置有四组且均分布在所述立柱4的四周,所述立柱4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加强筋17。立柱4的材质为钢管,钢管材质支撑效果好且强度高,“L”形支撑柱5和下支撑柱7设置有四组,均分布在立柱4的四周,“L”形支撑柱5设置四组,该结构设置非常稳固,同时还设置了下支撑柱7,对立柱4起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支撑桩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桩3与立柱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支撑桩3和立柱4之间插入若干工字钢18进行加强,支撑桩3增加了立柱4的牢固度,工字钢18的设置使得支撑桩3和立柱4之间焊接的更为牢固,钢圈14厚度为10~15mm,橡胶13厚度为100~150mm,有效缓解了立柱4的压力,同时提高了结构抗震性能,上钢连接板15和下钢连接板16的厚度均为4~6mm,上钢连接板15和下钢连接板16的设置起到了加强作用,便于各结构层之间的连接。本技术提到的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底座10设置在地面1之下,立柱4设置在地面1之上,立柱4底部设置有支撑块2,底座10、支撑块2以及立柱4均一体成型,该结构更为牢固,底座10深入地面1,可以增加立柱4的稳定性,“L”形支撑柱5和下支撑柱7设置有四组,均分布在立柱4的四周,“L”形支撑柱5设置四组,该结构设置非常稳固,同时还设置了下支撑柱7,对立柱4起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立柱4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层8,缓冲层8包括橡胶13和钢圈14,钢圈14包裹在橡胶13外围,有效缓解了立柱4的压力,同时提高了结构抗震性能,上钢连接板15和下钢连接板16的厚度均为4~6mm,上钢连接板15和下钢连接板16的设置起到了加强作用,便于各结构层之间的连接,立柱4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加强筋17,使得立柱4的强度加大,支撑桩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桩3与立柱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支撑桩3和立柱4之间插入若干工字钢18进行加强。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包括地面(1)、支撑块(2)、支撑桩(3)、立柱(4)、“L”形支撑柱(5)、上支撑柱(6)、下支撑柱(7)、缓冲层(8)、支撑梁(9)以及底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设置在地面(1)之下,所述立柱(4)设置在地面(1)之上,所述立柱(4)底部设置有支撑块(2),所述底座(10)、支撑块(2)以及立柱(4)均一体成型,所述立柱(4)的底端外围设置有支撑桩(3),所述立柱(4)的侧面与地面(1)之间设置有“L”形支撑柱(5),所述“L”形支撑柱(5)的上端面与立柱(4)的侧面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柱(7),所述立柱(4)内部设置有支撑钢架(11),所述支撑钢架(11)与立柱(4)的缝隙浇筑有混泥土(12),所述立柱(4)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层(8),所述缓冲层(8)包括橡胶(13)和钢圈(14),所述钢圈(14)包裹在橡胶(13)外围,所述缓冲层(8)顶面设置有上钢连接板(15),所述缓冲层(8)底面设置有下钢连接板(16),所述缓冲层(8)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梁(9),所述缓冲层(8)的下端面与立柱(4)的侧面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柱(6),所述上支撑柱(6)设置有四组且均分布在所述立柱(4)的四周,所述立柱(4)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加强筋(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地下室用的支撑柱,包括地面(1)、支撑块(2)、支撑桩(3)、立柱(4)、“L”形支撑柱(5)、上支撑柱(6)、下支撑柱(7)、缓冲层(8)、支撑梁(9)以及底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设置在地面(1)之下,所述立柱(4)设置在地面(1)之上,所述立柱(4)底部设置有支撑块(2),所述底座(10)、支撑块(2)以及立柱(4)均一体成型,所述立柱(4)的底端外围设置有支撑桩(3),所述立柱(4)的侧面与地面(1)之间设置有“L”形支撑柱(5),所述“L”形支撑柱(5)的上端面与立柱(4)的侧面之间设置有下支撑柱(7),所述立柱(4)内部设置有支撑钢架(11),所述支撑钢架(11)与立柱(4)的缝隙浇筑有混泥土(12),所述立柱(4)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层(8),所述缓冲层(8)包括橡胶(13)和钢圈(14),所述钢圈(14)包裹在橡胶(13)外围,所述缓冲层(8)顶面设置有上钢连接板(15),所述缓冲层(8)底面设置有下钢连接板(16),所述缓冲层(8)的顶部设置有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市人民防空指挥信息保障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