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09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3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属于钢管加工设备领域,包括直线导轨平台和滑动回牵台架,滑动回牵台架设在直线导轨平台的上端面且二者滑动连接,直线导轨平台沿滑动回牵台架的运动方向斜向下设置,滑动回牵台架一端垂直设有定位板,直线导轨平台的两侧对称设有间隔回转止档,间隔回转止档上端面的高度大于滑动回牵台架上端面的高度,间隔回转止档的上端与为圆形,间隔回转止档与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可容纳合包后钢管的整数倍,间隔回转止档可沿滑动回牵台架的运动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重力原理,实现钢管的自动滑行,节约能耗,成本低。

Sliding Platform for Transportation of Steel Pipe after Pack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liding platform for transportation of steel pipe after packing,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steel pipe processing equipment, including a straight-line guide rail platform and a sliding back-traction platform. The sliding back-traction platform is mounted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traight-line guide rail platform and the sliding connection is made between them. The straight-line guide rail platform is obliquely downward along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sliding back-traction platform, and a positioning plate is vertically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sliding back-traction platform The two sides of the guide platform are symmetrically equipped with spaced rotary stops. The height of the upper end face of spaced rotary stop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liding retractable platform. The upper end of spaced rotary stops is circular. The distance between spaced rotary stops and positioning plates can accommodate integral times of the steel pipe after the package. The spaced rotary stops can move along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sliding retractable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full use of the gravity principle, realizes the automatic sliding of the steel pipe, save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as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
本技术属于钢管设备领域,涉及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
技术介绍
钢管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为打包,打包后钢管更加便于吊运和运输。目前,钢管打包后通过链条传动机构拖动滑动台移动到吊运端,然后将打包后的钢管进行吊装移走,实行的是一包一吊,如果多包一起吊装会出现碰撞的现象,钢管之间的外表面容易损伤,而且钢管捆扎后重量较大,链条传动过程中,功率高,能耗大,而且链条容易漏油,故障率高,需要经常维护保养,而且漏油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污染破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节约能耗而且故障率低的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包括直线导轨平台和滑动回牵台架,所述滑动回牵台架设在所述直线导轨平台的上端面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直线导轨平台沿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运动方向斜向下设置,所述滑动回牵台架一端垂直设有定位板,所述直线导轨平台的两侧对称设有间隔回转止档,所述间隔回转止档上端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滑动回牵台架上端面的高度,所述间隔回转止档的上端与为圆形,所述间隔回转止档与所述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可容纳合包后钢管的整数倍,所述间隔回转止档可沿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运动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两侧对称设有多个轮子,所述轮子与所述直线导轨平台的上端面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每侧所述轮子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轮子分别设在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前、中、后三个部分且均布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导轨平台斜向下设置的角度为0.5~1.5度。进一步的,所述间隔回转止档固定在第一传送链条上,所述第一传送链条由牵引电机驱动,所述牵引电机通过牵引轴同时带动两侧的第一传动链条运动,所述牵引轴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一牵引轮,所述滑动回牵台架下端的中部设有第二牵引轮,所述第一牵引轮和所述第二牵引轮之间设有第二传动链条。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回牵台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滑动板和垂直设在滑动板上的定位板,所述滑动板为门字形且开口与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定位板设在远离开口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导轨平台和滑动回牵台架均为方管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导轨平台的两侧设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上端设有转动滚子,所述转动滚子与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相切设置。进一步的,滑动平台的前端设有升降包架组件。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包架组件包括升降油缸、第一齿条、第一齿轮、传动轴、第二齿轮、第二齿条和两个升降组件,所述升降油缸固定在一个所述升降组件的下端且驱动所述升降组件上下垂直运动,所述升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置,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设置的为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齿轮与另一个所述升降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升降组件的初始安装位置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直线导轨平台沿滑动回牵台架的运动方向斜向下设置,可利用重力原理,实现滑动回牵台架的自动向下滑行,间隔回转止档与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可容纳合包后钢管的整数倍,间隔回转止档可沿滑动回牵台架的运动方向移动,间隔回转止档可实现对钢管的定位,而且合包后的钢管不断放到滑动回牵台架上,后面放入的钢管会靠在前面的钢管上,实现自动靠顶,合包后的两包钢管之间无间隙,不易产生二次碰撞,而且无间隙的设置有利于后续将全部靠顶在一起的钢管一次吊起,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吊装更加方便;2、轮子与直线导轨平台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滑动连接摩擦系数小,滑动更加省力,需要设置的直线导轨平台的倾斜角度越小,越容易实现;3、直线导轨平台斜向下设置的角度为1度,设置角度太大,在滑动回牵台架向下滑动的过程中,间隔回转止档承受的力度越大,对牵引电机的额功率要求越高,能耗就会提升,设置的角度如果过小则无法利用重力原理实现滑动回牵台架的自动滑行,因此角度额设置充分考量了滑动回牵台架和直线导轨平台的材质以及摩擦系数,并考虑合包后钢管的重量以及每次运输的数量进行限定,既能实现稳定的滑动,也避免滑动速度过快造成冲击;4、牵引电机可同时驱动两侧的间隔回转止挡,可保证同步性,而且结构简单,节约能耗,设置的第二牵引轮和第二传动链条实现了滑动回牵台架的复位,在钢管吊装完成后即可回到初始位置完成下次的运输,与间隔回转止挡公用一个动力源,节约能耗,而且避免人力拉回,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5、升降合包组件采用升降油缸,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实现了两个升降组件的同时升降动作,保证了升降的高度同步性,而且采用一个动力源,节约能耗,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的布局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合包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间隔回转止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21-升降组件;22-升降油缸;23-第一齿条;23’-第二齿条;24-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41-回转轴承座;25-传动轴;26-限位挡板;6-钢管;31-滑动回牵台架;32-直线导轨平台;311-定位板;312-滑动平台;33-限位柱;331-转动滚子;34-轮子;35-间隔回转止档;36-第一传动链条;37-牵引电机;371-牵引轴;38-第一牵引轮;38’-第二牵引轮;39-第二传动链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为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包括直线导轨平台32和滑动回牵台架31,滑动回牵台架31设在直线导轨平台32的上端面且二者滑动连接,直线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导轨平台和滑动回牵台架,所述滑动回牵台架设在所述直线导轨平台的上端面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直线导轨平台沿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运动方向斜向下设置,所述滑动回牵台架一端垂直设有定位板,所述直线导轨平台的两侧对称设有间隔回转止档,所述间隔回转止档上端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滑动回牵台架上端面的高度,所述间隔回转止档的上端与为圆形,所述间隔回转止档与所述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可容纳合包后钢管的整数倍,所述间隔回转止档可沿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运动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导轨平台和滑动回牵台架,所述滑动回牵台架设在所述直线导轨平台的上端面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直线导轨平台沿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运动方向斜向下设置,所述滑动回牵台架一端垂直设有定位板,所述直线导轨平台的两侧对称设有间隔回转止档,所述间隔回转止档上端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滑动回牵台架上端面的高度,所述间隔回转止档的上端与为圆形,所述间隔回转止档与所述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可容纳合包后钢管的整数倍,所述间隔回转止档可沿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运动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两侧对称设有多个轮子,所述轮子与所述直线导轨平台的上端面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侧所述轮子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轮子分别设在所述滑动回牵台架的前、中、后三个部分且均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平台斜向下设置的角度为0.5~1.5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打包后输送用滑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回转止档固定在第一传送链条上,所述第一传送链条由牵引电机驱动,所述牵引电机通过牵引轴同时带动两侧的第一传动链条运动,所述牵引轴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一牵引轮,所述滑动回牵台架下端的中部设有第二牵引轮,所述第一牵引轮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九祥刘宝林张德刚朱如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