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箱专利>正文

一种充气式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72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帐篷,它主要是由营幕(10)、数个结合座、数段橡胶管(31~39)及外帐(40)所组成,结合座与结合座之间以橡胶管串接形成支撑体(20),并以防水尼龙布缝制成的营幕(10)结合于支撑体(20)上;仅需用打气筒打气,使支撑体(20)因充气而膨胀支撑起整个帐篷,再于帐篷外覆盖并紧钉外帐(40),即可简单完成搭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组装容易,减少搭建时间。(*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帐篷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类,特别涉及一种充气式帐篷。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假日闲暇时间的体闲活动益发受人重视,而一般以到郊外踏青或海边、水边戏水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而为了更接近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各种户外生活用品一一产生,帐篷即为其中之一种。如附图1所示,为一常用的帐篷,其主要是由二主杆、内帐、外帐及数个支营钉所组成,使用时,首先使内帐摊平,将二主杆置于内帐之前后二端并将其撑起,此时,利用营钉将内帐底部的扣环及周边的营绳紧钉于地面,而完成内帐的搭建,再将外帐覆盖住内帐,同时,将外帐两侧端之营绳拉紧并紧钉于地面上,从而完成整个帐篷的搭建,此帐篷如由无经验使用者搭建时极易倾倒,且需由二人以上协力搭建,故相当费时费力。为改善上述常用帐篷的缺点,故有另一蒙古包式帐篷产生,如附图2所示,其营柱是由玻璃纤维制成内部穿附绳体之套接式短杆,该蒙古包式帐篷的对角线上等距设有套环,并在对角线之末端设有呈“b”状之套杆;将短套杆头尾相套合组成长营柱,该营柱穿过蒙古包式帐篷对角线的套环,并使营柱之两端套插在帐篷对角线底端之套杆,藉此,使营柱形成二交错之拱门状而将整个蒙古包式帐篷撑起;此种蒙古包式帐篷虽可一人独力搭建,但要将营柱撑起时,由于该蒙古包式帐篷均无固定点,必需先固定一点或需由另一人将其握住固定,方可使营柱撑起,且营柱是由数段短套杆套接而成,经常套接拆卸易使其紧密度松驰,殊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常用帐篷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充气式帐篷,其仅需将支撑体充气,即可完成帐篷的搭建,减少了搭建工时,且可由一人即可完成,体积小、携带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依据本实新型的目的,本技术主要由于营幕、支撑体及外帐所组成,支撑体包括有结合座、橡胶管,结合座是由塑胶管制成T形三向接头及四向接头,该四向接头是由T形三向接头上挖设一孔供另一管体插接,而结合座与结合座之间则以橡胶管串接形成一支撑体,并以防水尼龙布裁制成配合支撑体之营幕,结合于支撑体上,藉由打气筒打气而完成帐篷之搭建。图1为常用帐篷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另一常用蒙古包式帐篷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A部份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4B部份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10)为营幕、(11)为前营帐门、(12)为网状布门、(13)为拉链、(14)为视窗、(15)为弧状拉门、(16)为蒙古包状营幕、(20)为支撑体、(21)为三向接头、(25)为四向接头、(21a)、(21b)为三向接头、(25a)、(25b)、(25c)、(25d)为四向接头、(22a~d)为通口、(23a~d)为通口、(24a~d)为通口、(26a~d)为通口、(27a~d)为套盖、(31~39)为橡胶管、(311)为充气嘴、(40)为外帐、(41)为营绳。如附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是由营幕(10)、支撑体(20)及外帐(40)所组成,参阅附图4、附图5及附图6,支撑体(20)是由数个结合座及数段橡胶管所组成,该结合座设有三向及四向接头,其是由塑胶注塑一体成型,三向接头(21a~d)是由两端具通口(22a~d)、(23a~d)的塑胶短管,在中央部位垂直连设具通口(24a~d)之短管组-->成,使该三向短管内皆连通,四向接头(25a~d)则利用三向接头(21a~d),于其接合部上设一插孔,由另一具通口(26a~d)之短管粘合其上而形成。一支撑体(20)利用四个四向接头(25a~d)、二个三向接头(21a~b)及数段橡胶管(31~39)所构成,以一四向接头(25a),将其通口(22a)、(24a)及(26a)均接上橡胶管(32)、(31)及(39),该橡胶管(31)之近端缘处设有一充气嘴(311),而另一通口(23a)则以一套盖(27a)将其封住,橡胶管(39)、(31)之另端接至另一四向接头(25d)之通口(26d)、(24d),橡胶管(32)之另一端接至三向接头(21a)之通口(23a),其于二通口(22a)、(24a)各接二橡胶管(33)、(38),橡胶管(33)之另端接至四向接头(25b)之通口(23b),橡胶管(38)之另端接至另一三向接头(21b)之通口(24b),四向接头(25b)剩余之三通口,其中(22b)由套盖(27b)封住、(26b)及(24b)各接有一橡胶管(37)及(34),该橡胶管(37)及(34)之另端接合于另一四向接头(25c)之二通口(26c)及(24c),其中,该通口(22c)也由一套盖(27c)将其密封,而剩余之通口(23c)则以一橡胶管(35)与三向接头(21b)之通口(22b)相连接,该三向接头(21b)之通口(23b)则以另一橡胶管(36)与四向接头(25d)之通口(22d)相连接,完成支撑体(20)之组合;营幕(10)为由防水尼龙布缝制成一配合支撑体(20)形状的帐体,前营帐门(11)内部层叠缝设有网状布门(12),此二营帐门(11)、(12)于中央及底缘设有拉链(13)供开启,而帐体后方设有网状布之透空视窗(14)(图中末示);外帐(40)为一由防水尼龙布制成配合营幕(10)长度的长方形布体,在其两侧边设有营绳(41)。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3至附图6所示,搭建时,仅需将打气筒之出气嘴接于支撑体(20)之充气嘴(311),由于支撑体(20)的接头(21a~b)、(25a~d)及橡胶管(31~39)均为连通,故当气体打入并充满支撑体(20)时,整-->个支撑体(20)因充气澎胀而具支撑力,从而使整个帐篷完成搭建,同时,将外帐(40)披覆于帐篷之外,其两侧端之营绳(41)藉由营钉紧钉在地面上即可。如附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可设为蒙古包之形状,其由四个四向接头(25)与数段橡胶管及一呈“X”形的橡胶管组成的支撑体,配合具有弧状拉门(15)之蒙古包状营幕(16)所组成,藉由打气筒打气,使整个支撑体因充气膨胀而具支撑力,使帐篷整体轻易完成搭建,同时具缩小帐篷之体积、方便携带等功效,因此,支撑体(20)可设为屋形、蒙古包形及其它形状。本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携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式帐篷,它主要是由营幕(10)、支撑体(20)、及外帐(40)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结合座与结合座之间以数段橡胶管(31~39)串接形成支撑体(20),并以防水尼龙布缝制成配合支撑体(20)之营幕(10)结合于支撑体(10)上,前营帐门(11)内部层叠缝设有网状布门(12),此二营帐门(11)、(12)于中央及底缘设有拉链(13)供开启,而帐体后方设有网状布之透空视窗(14),外帐(40)为一由防水尼龙布制成配合营幕(10)长度的长方形布体,而披覆于帐篷之外,在其两侧边设有营绳(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帐篷,它主要是由营幕(10)、支撑体(20)、及外帐(40)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结合座与结合座之间以数段橡胶管(31~39)串接形成支撑体(20),并以防水尼龙布缝制成配合支撑体(20)之营幕(10)结合于支撑体(10)上,前营帐门(11)内部层叠缝设有网状布门(12),此二营帐门(11)、(12)于中央及底缘设有拉链(13)供开启,而帐体后方设有网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箱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