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基板及线圈基板与基底基板间的接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251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基板(101)包括基材(10)、多个线圈(L1、L2、L3、L4)、多个安装电极(P1、P2、P3、P4)。基材(10)从线圈(L1、L2、L3、L4)的线圈轴(AX1、AX2、AX3、AX4)的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呈现为具有从外缘向内侧形成缺口状的缺口部(CH1)、第1端部(CN1)以及第2端部(CN2)的U字形。从Z轴方向观察时,若利用通过并正交于缺口部(CH1)的重心(GP)的两条分割线(DL1、DL2)将基板(10)分割成四个区域,则其中两个区域为具有第1端部(CN1)的第1区域(E1)以及具有第2端部(CN2)的第2区域(E2)。安装电极(P1、P2、P3、P4)至少配置于第1区域(E1)及第2区域(E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基板及线圈基板与基底基板间的接合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圈基板,尤其涉及具备多个线圈的结构的线圈基板以及该线圈基板与基底基板间的接合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具备多个线圈并利用电磁力来驱动的各种致动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线圈基板,其具备基材以及成对的两组线圈。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上述线圈基板与形成有电路的基底基板进行接合的构造。上述线圈基板上成对的线圈彼此之间配置成在同一平面上相对,因此由于成对的两组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使得设有磁体的可动体的位置在平面方向上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918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线圈基板大多出于轻量化等原因而会挖去基板上不需要的部分。因此,如专利文献1那样基材中心部分被挖去的形状、即线圈基板的平面形状也大多为环状。另外,这样的线圈基板一般使用在母基板状态下制作完成后分割成多个单片的工序。图11是示出从母基板10M分割出的多个线圈基板100A的俯视图的一个示例。如图11所示,在线圈基板的平面形状为环状的情况下,从母基板10M分割得到的线圈基板个数较少。与此相对,考虑通过形成为从基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形成于所述基材,具有线圈轴的多个线圈;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材的多个安装电极,所述基材从所述线圈轴方向观察时呈现为具有从外缘向内侧形成缺口状的缺口部、第1端部及第2端部的U字形,在从所述线圈轴方向观察,通过并正交于所述缺口部的重心的两条分割线将所述基材分割成四个区域时,所述四个区域中的两个区域为具有所述第1端部的第1区域以及具有所述第2端部的第2区域,所述多个安装电极至少配置于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4 JP 2017-1166721.一种线圈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形成于所述基材,具有线圈轴的多个线圈;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材的多个安装电极,所述基材从所述线圈轴方向观察时呈现为具有从外缘向内侧形成缺口状的缺口部、第1端部及第2端部的U字形,在从所述线圈轴方向观察,通过并正交于所述缺口部的重心的两条分割线将所述基材分割成四个区域时,所述四个区域中的两个区域为具有所述第1端部的第1区域以及具有所述第2端部的第2区域,所述多个安装电极至少配置于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安装电极中配置于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的安装电极的总面积比配置于所述四个区域中的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以外的两个区域的安装电极的总面积要大。3.一种线圈基板与基底基板间的接合构造,包括:线圈基板;以及形成有多个电极垫片的基底基板,该线圈基板与基底基板间的接合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基板包括:基材;形成于所述基材,具有线圈轴的多个线圈;以及形成于所述基材的多个安装电极,所述基材从所述线圈轴方向观察时呈现为具有从外缘向内侧形成缺口状的缺口部、第1端部及第2端部的U字形,在从所述线圈轴方向观察,若通过并正交于所述缺口部的重心的两条分割线将所述基材分割成四个区域时,所述四个区域中的两个区域为具有所述第1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慎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