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桥梁增设的抗倾覆防落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4406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既有桥梁增设的抗倾覆防落梁装置,该结构包括设置在盖梁和箱梁横梁上的上、下防落梁,上、下防落梁通过钢绞线连接件连接,钢绞线连接件两端分别穿出下防落梁、上防落梁,并在两端端头分别设置弹簧、止挡板、固定螺母及保护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得到的抗倾覆防落梁装置,当重车靠桥梁外侧行驶时,箱梁内侧钢绞线被动拉紧受力,额外提供一个桥梁的抗倾覆力,从而达到增强桥梁抗倾覆的能力,改善了桥梁的受力状况,消除现有桥梁的安全隐患,其施工工艺操作简单、工人易于掌握、施工速度快,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便应用推广,特别适用于曲线梁、直线梁、异形梁等的增设防落梁装置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桥梁增设的抗倾覆防落梁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既有桥梁增设的抗倾覆防落梁装置。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建造了大量的公路、城市桥梁,其中不乏大型桥梁立交互通。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车辆运载能力、行车速度快速提高,对现有桥梁的承载能力、抗倾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早期设计的立交桥梁互通更为严峻。早期设计的立交桥梁互通上部结构基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曲线梁,下部结构基本采用墩柱+盖梁的形式,盖梁顶再设置支座。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早期设计的桥梁互通往往转弯半径较小,箱梁线型曲率较大,该类桥梁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桥梁抗倾覆能力较差,当重车靠桥梁外侧行驶时,箱梁存在支座脱空和倾覆的安全隐患,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在相关报道中已经出现了有关桥梁因抗倾覆能力不足而发生倾覆的新闻报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车辆运载能力显著提高,道路重车逐渐增多,对现有桥梁的承载能力、抗倾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这就需要采用一种好的方法对现有桥梁抗倾覆能力进行加强,以达到既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和桥梁结构安全,又增强其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既有桥梁增设的抗倾覆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盖梁(3)上的下防落梁及设置在箱梁横梁(1)上的上防落梁,所述下防落梁与上防落梁通过钢绞线连接件(6)连接,钢绞线连接件(6)两端分别穿出下防落梁、上防落梁,并在两端端头分别设置弹簧(9)、止挡板(10)、固定螺母(11)及保护罩(12),弹簧(9)设置于防落梁外端面与止挡板(10)之间,固定螺母(11)设置在止挡板(10)外部,保护罩(12)连接在防落梁外端面上,将钢绞线连接件(6)两端包围。

【技术特征摘要】
1.既有桥梁增设的抗倾覆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盖梁(3)上的下防落梁及设置在箱梁横梁(1)上的上防落梁,所述下防落梁与上防落梁通过钢绞线连接件(6)连接,钢绞线连接件(6)两端分别穿出下防落梁、上防落梁,并在两端端头分别设置弹簧(9)、止挡板(10)、固定螺母(11)及保护罩(12),弹簧(9)设置于防落梁外端面与止挡板(10)之间,固定螺母(11)设置在止挡板(10)外部,保护罩(12)连接在防落梁外端面上,将钢绞线连接件(6)两端包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桥梁增设的抗倾覆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防落梁与上防落梁结构相同,且相对钢绞线连接件(6)上下对称设置,防落梁包括底座(4)及托座(5),所述底座(4)通过植筋螺杆(2)和植筋螺母(13)固定在盖梁(3)、箱梁横梁(1)上,底座(4)与盖梁(3)、箱梁横梁(1)的接触面填充混凝土;托座(5)焊接设置在底座(4)外侧,且托座(5)的上、下面设有用于穿射钢绞线连接件(6)的安装孔(5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桥梁增设的抗倾覆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4)包括竖直钢板(401)及设置在竖直钢板(401)与防落梁之间的连接板(402),竖直钢板(401)通过植筋螺杆(2)和植筋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炜周松国陈军李其群姚宇翔施凤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