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35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它解决了现有起针刀顶出和回缩不畅等问题。包括下钢圈,下钢圈外侧设有起针刀座,起针刀座上设有起针刀体,下钢圈上端设有环形轨迹,起针刀体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起针面,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下凸面,下钢圈的环形轨迹上具有和下凸面相匹配且向内凹陷的内凹面,起针刀体上的下凸面和内凹面相互对接,在环形轨迹上分别具有位于起针刀体两侧且向外凸起的起针部,且所述的起针部一体成型于下钢圈上。优点在于:通过将起针刀的部分功能集成到下钢圈上,从而减小了起针刀的横向尺寸,减小了提花针对起针刀的压力,从而便于起针刀推出和回缩,避免了袜机提花时打针现象。

Improvement of jacquard needle lifting knif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jacquard needle lifting knif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needle lifting knife, such as the jacking out and the unobstructed retraction of the needle lifting knife, etc. Including the lower steel ring, the outer side of the lower steel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needle lifting knife seat, the upper end of the lower steel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ring track, the upper end of the needle lifting knife body has an upward raised needle surface, the lower end has a downward raised lower raised convex surface, the annular track of the lower steel ring has an inner concave surface matching the lower convex surface and pitting inward, and the lower convex surface and the inner concave surface of the needle lifting knife body a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Next, on the annular trajectory, there are raised needle part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needle lifting tool body and convex outward respectively, and the needle lifting parts are integrally formed on the lower steel ring. The advantages are that by integrating some functions of the needle lifting knife into the lower steel ring, the transverse size of the needle lifting knife is reduced, the pressure of jacquard on the needle lifting knife is reduced, so that the needle lifting knife can be pushed out and retracted easily, and the needle punching phenomenon in the jacquard of hosiery machine is avo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
本技术属于纺织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袜机,1589年英国人李专利技术第一台针织机,采用钩针织出成形袜片,生产袜品的针织机。袜机可按针床形式、织针类型和针筒(床)数来分类。平袜机机号较高,生产根据脚、腿形状改变各部段宽度的平幅袜片,经缝合后成有缝袜。圆袜机的机号范围较广,生产管状袜坯是靠改变各部段的线圈大小,或采用弹力纱线,或编织成形袜头、袜跟等方法来适应脚形的。管状袜坯的袜头封闭后成无缝袜。平袜机生产效率较低,目前广泛使用圆袜机。现有的袜机的提花时,通过起针刀的推出和缩回现象起针功能,但是由于现有起针刀横向尺寸较大,压在起针刀上的提花针数量可以占所有压在整个钢圈上的提花针数量的1/5,这样就使得压在起针刀上的压力较大,造成起针刀推出和缩回难度较大,虽然现有袜机中可以通过增加起针刀推拉驱动机构的数量,但是随着袜机长时间时后,各个部件之间磨损后依然存在起针刀推出和缩回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起针刀推出和回缩的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包括呈环形的下钢圈,所述的下钢圈外侧设有起针刀座,所述的起针刀座上通过活动安装结构设有和下钢圈相对应的起针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钢圈上端设有环形轨迹,所述的起针刀体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起针面,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下凸面,所述的下钢圈的环形轨迹上具有和下凸面相匹配且向内凹陷的内凹面,且所述的起针刀体上的下凸面和内凹面相互对接,在环形轨迹上分别具有位于起针刀体两侧且向外凸起的起针部,且所述的起针部一体成型于下钢圈上。显然,通过将起针刀的部分结构集成到下钢圈上,从而减小了起针刀的横向尺寸,使得压在起针刀上的提花针数量由原来的1/5减小至1/8左右,从而减小了提花针对起针刀的压力,从而便于起针刀推出和回缩。在上述的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中,所述的起针部呈山形,且所述的起针部分别位于起针刀体两侧,所述的起针刀体的下凸面和内凹面靠近且不接触。在上述的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中,所述的内凹面内具有倾斜向上延伸形成上升部,所述的上升部延伸至起针刀体的起针面和下凸面交接处上方,所述的上升部连接有倾斜向下延伸设置的下降部,且所述的上升部和下降部对接形成上述的起针部。在上述的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中,所述的内凹面底部具有第一平直部,所述的下凸面具有和第一平直部相匹配的第二平直部。在上述的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中,所述的起针刀体内侧和起针部内侧均呈弧形,且所述的起针刀体内侧、起针部内侧以及下钢圈周向内侧相互对接形成环形结构。在上述的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中,所述的活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起针刀座上端的滑动槽,所述的滑动槽以下钢圈的圆心为中心呈射线状分布设置,所述的滑动槽内滑动设有起针刀杆,所述的起针刀设置在起针刀杆一端,所述的起针刀杆另一端具有和起针刀座侧部相抵靠的限位部。在上述的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中,所述的起针刀座底部具有可调式安装结构,所述的可调式安装结构包括沿起针刀座长度方向设置在起针刀座底部的条形凸起,所述的条形凸起内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在起针刀座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和条形凸起同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安装孔。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通过将起针刀的部分功能集成到下钢圈上,从而减小了起针刀的横向尺寸,使得压在起针刀上的提花针数量由原来的1/5减小至1/8左右,从而减小了提花针对起针刀的压力,从而便于起针刀推出和回缩,避免了袜机提花时打针现象,同时起针刀移动更加顺畅,稳定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下钢圈1、环形轨迹11、内凹面12、第一平直部121、上升部13、下降部14、起针刀座2、条形凸起21、条形孔22、条形安装孔23、活动安装结构3、滑动槽31、起针刀杆32、限位部33、起针刀体4、起针面41、下凸面42、第二平直部421、起针部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包括呈环形的下钢圈1,下钢圈1外侧设有起针刀座2,起针刀座2上通过活动安装结构3设有和下钢圈1相对应的起针刀体4,下钢圈1上端设有环形轨迹11,起针刀体4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起针面41,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下凸面42,下钢圈1的环形轨迹11上具有和下凸面42相匹配且向内凹陷的内凹面12,且起针刀体4上的下凸面42和内凹面12相互对接,在环形轨迹11上分别具有位于起针刀体4两侧且向外凸起的起针部43,且起针部43一体成型于下钢圈1上。通过将起针刀4的部分结构集成到下钢圈1上,从而减小了起针刀4的横向尺寸,使得压在起针刀4上的提花针数量由原来的1/5减小至1/8左右,从而减小了提花针对起针刀4的压力,从而便于起针刀4推出和回缩。其中,这里的起针部43呈山形,且起针部43分别位于起针刀体4两侧,起针刀体4的下凸面42和内凹面12靠近且不接触。也就是说,这里的内凹面12内具有倾斜向上延伸形成上升部13,上升部13延伸至起针刀体4的起针面41和下凸面42交接处上方,上升部13连接有倾斜向下延伸设置的下降部14,且上升部13和下降部14对接形成上述的起针部43。其中,这里的内凹面12底部具有第一平直部121,下凸面42具有和第一平直部121相匹配的第二平直部421。优选地,这里的起针刀体4内侧和起针部43内侧均呈弧形,且起针刀体4内侧、起针部43内侧以及下钢圈1周向内侧相互对接形成环形结构。进一步地,这里的活动安装结构3包括设置在起针刀座2上端的滑动槽31,滑动槽31以下钢圈1的圆心为中心呈射线状分布设置,滑动槽31内滑动设有起针刀杆32,起针刀设置在起针刀杆32一端,起针刀杆32另一端具有和起针刀座2侧部相抵靠的限位部33。优选地,起针刀座2安装在底盘上时,起针刀座2底部具有可调式安装结构,可调式安装结构包括沿起针刀座2长度方向设置在起针刀座2底部的条形凸起21,条形凸起21插在底盘上的条形槽内,条形凸起21内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22,条形孔22内插接有调整杆,且调整杆和条形孔22螺纹相连,调整杆一端抵抗在条形槽前端,通过旋转调整杆使条形凸起21移动直至位置准确,在起针刀座2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和条形凸起21同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安装孔23,通过设置在条形安装孔23内的固定螺栓将起针刀座2固定在底盘上。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下钢圈1、环形轨迹11、内凹面12、第一平直部121、上升部13、下降部14、起针刀座2、条形凸起21、条形孔22、条形安装孔23、活动安装结构3、滑动槽31、起针刀杆32、限位部33、起针刀体4、起针面41、下凸面42、第二平直部421、起针部4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包括呈环形的下钢圈(1),所述的下钢圈(1)外侧设有起针刀座(2),所述的起针刀座(2)上通过活动安装结构(3)设有和下钢圈(1)相对应的起针刀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钢圈(1)上端设有环形轨迹(11),所述的起针刀体(4)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起针面(41),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下凸面(42),所述的下钢圈(1)的环形轨迹(11)上具有和下凸面(42)相匹配且向内凹陷的内凹面(12),且所述的起针刀体(4)上的下凸面(42)和内凹面(12)相互对接,在环形轨迹(11)上分别具有位于起针刀体(4)两侧且向外凸起的起针部(43),且所述的起针部(43)一体成型于下钢圈(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包括呈环形的下钢圈(1),所述的下钢圈(1)外侧设有起针刀座(2),所述的起针刀座(2)上通过活动安装结构(3)设有和下钢圈(1)相对应的起针刀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钢圈(1)上端设有环形轨迹(11),所述的起针刀体(4)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起针面(41),下端具有向下凸起的下凸面(42),所述的下钢圈(1)的环形轨迹(11)上具有和下凸面(42)相匹配且向内凹陷的内凹面(12),且所述的起针刀体(4)上的下凸面(42)和内凹面(12)相互对接,在环形轨迹(11)上分别具有位于起针刀体(4)两侧且向外凸起的起针部(43),且所述的起针部(43)一体成型于下钢圈(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针部(43)呈山形,且所述的起针部(43)分别位于起针刀体(4)两侧,所述的起针刀体(4)的下凸面(42)和内凹面(12)靠近且不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花针起针刀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凹面(12)内具有倾斜向上延伸形成上升部(13),所述的上升部(13)延伸至起针刀体(4)的起针面(41)和下凸面(42)交接处上方,所述的上升部(13)连接有倾斜向下延伸设置的下降部(14),且所述的上升部(13)和下降部(14)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孟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诸暨钇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