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分岐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163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分岐塔,包括塔体(1),其特征是:所述塔体(1)中从中部开始从下往上依次设置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和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位于塔体(1)的顶端,下层地线横担(3)位于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与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之间;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的中部与塔体(1)固定连接、其两端各设有一个地线连接处(51),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的中部与塔体(1)固定连接、其两端各设有一个地线连接处(3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OPGW地线无法连通的问题,以及解决在四回路分歧塔出口附近地线对导线的防雷保护角不满足规程要求的问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分岐塔
本技术涉及一种四回路分岐塔,特别是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分岐塔,适用于高压输送电网,属于电网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架空送电线路占用土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送电线路路径占用土地的问题,在走廊狭窄地区常需要采用如图1a、图b的两种同塔四回路铁塔。这两种四回路铁塔顶部为地线横担N′;图1a的上层双回路为三层相线横担A1′、B1′、C1′,每层横担端部挂一相导线,左右两侧各挂一个回路(各有A、B、C三相),各层横担的长度呈伞型布置;下层双回路仍为伞型三层相线横担A2′、B2′、C2′,每层横担端部挂一相导线,左右两侧各挂一个回路;图1b的上层双回路为三层相线横担A1′、B1′、C1′,每层横担端部挂一相导线,左右两侧各挂一个回路(各有A、B、C三相),各层横担的长度呈伞型布置;下层双回路为二层横担,导线按三角形布置,上层横担挂一相导线,下层横担挂二相导线,左右两侧各挂二个回路。在以往的工程中,当出现由一个四回路分为二个双回路的分歧档时,一般采用如下二种连接方式:1、四回路塔在靠双回路侧架设二根地线(二根挂在横担端部,二根挂在塔身),将二根地线和上层双回路接至一个双回路塔,将另外二根地线和下层双回路接至另一个双回路塔,如图2a所示。2、四回路塔在靠双回路侧仍挂二根地线,将二根地线和上层双回路导线接至较高的双回路塔(一般为直线塔),将下层双回路导线接至上层双回路线行内且位于较高双回路塔附近的另一个较低的双回路塔。由于下层双回路在上层双回塔的正下方,故该档不架设地线,如图2b所示。在上述二种连接方式中存在如下问题:(1)对第1种连接方式,为保证上、下层双回路导线间的电气间隙,要求接上层的双回路塔较高,接下层的双回路塔较低,但此时接下层双回路塔的地线在四回路塔的顶部,故在四回路塔出口附近与上层双回路导线的间隙难以满足要求。另外,由于四回路塔有2根地线挂在塔身,故在靠四回路塔附近地线对导线的防雷保护角一般不满足要求。(2)对第2种连接方式,由于四回路塔至接下层的双回路塔不挂-->地线,当该双回路需挂设OPGW地线(含有光纤的复合架空地线)时则无法满足要求。另外,为保证对接下层的双回路塔交叉跨越距离的要求,接上层的双回路塔需较高,不但投资大,同时只能使用直线型铁塔。若路径受限制需采用转角耐张塔时,该方案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四回路塔至二个双回路塔的分歧档中地线对上层双回路导线、上层双回路导线对下层双回路导线的电气间隙不够或OPGW地线无法连通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分岐塔。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分岐塔,包括塔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塔体中从中部开始从下往上依次设置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和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位于塔体的顶端,下层地线横担位于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与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之间;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和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分别与塔体固定连接;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两端各设有一个地线连接处,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的两端各设有相线连接处,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地线连接处;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的两端各设有相线连接处。本技术中,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与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之间的距离,以及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与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的距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092#1999年110KV~50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可以由三根横担构成,该横担的中部与塔体固定连接、横担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相线连接处;所述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可以由三根横担构成,该横担的中部与塔体固定连接、横担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相线连接处。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也可以由一长一短两根横担构成,所述横担的中部与塔体固定连接,较短的横担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相线连接处,较长的横担的两端各设有二个相线连接处。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是在上、下层双回路之间增加一层地线横担,原顶部地线横担和上层双回路配套使用,而新增加的下层地线横担和下层双回路配套使用。由于新型四回路分歧塔上、下二个双回路都有导、地-->线横担,各自功能齐全,彼此独立,同时其塔头导、地线横担的相对关系和分出的二个双回路塔相同,因此该新型四回路分歧塔具有如下技术专有性能:(1)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不受路径方案和地形条件的影响。(2)使用简单、方便,结果安全可靠,根据分歧后的二个双回路塔的高程及相对关系,便可确定上层双回路导线对下层双回路地线的电气间隙值,避免了繁杂的导地线弧垂间最小净空距离的计算、塔高调整,或因电气间隙不满足要求而否定方案的情况。(3)因下层设有独立的地线横担,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OPGW地线无法连通的问题。(4)因上、下层地线均挂于横担端部,不存在将二根地线挂于塔身的情况,所以可解决在四回路分歧塔出口附近地线对导线的防雷保护角不满足规程要求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a、图b是现有技术的同塔四回路铁塔结构示意图。图2a、图2b是现有技术中由一个四回路分为二个双回路的分歧档的二种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伞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三角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3,本技术设计成伞形同塔四回路结构,包括塔体1和位于塔体1中的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和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位于塔体1的顶端,下层地线横担3位于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与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之间;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和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分别与塔体1固定连接;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两端各设有一个地线连接处51,所述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由三根横担构成、其的两端各设有相线连接处(A1、B1、C1),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地线连接处(31);所述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由三根横担构成、其两端各设有相线连接处(A2、B2、C2)。-->本技术中,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与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之间的距离,以及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与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的距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092#1999年110KV~50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具体实施例2:参照图4,本实施例设计成上层双回路为伞形结构,下层双回路为三角形结构。所述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由一长一短两根横担构成,所述横担的中部与塔体1固定连接,较短的横担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导线连接处,较长的横担的两端各设有二个导线连接处。参照图5,本实施例应用于广东省境内的架空供电线路中。500kV增莞线全长51.402km,其中约33.666km采用同塔四回路。该工程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境内A33处采用本新型四回路分歧塔(JS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分岐塔,包括塔体(1),其特征是:所述塔体(1)中从中部开始从下往上依次设置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和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位于塔体(1)的顶端,下层地线横担(3)位于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与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之间;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和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分别与塔体(1)固定连接;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两端各设有一个地线连接处(51),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的两端各设有相线连接处(A↓[1]、B↓[1]、C↓[1]),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地线连接处(31);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的两端各设有相线连接处(A↓[2]、B↓[2]、C↓[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分岐塔,包括塔体(1),其特征是:所述塔体(1)中从中部开始从下往上依次设置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和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位于塔体(1)的顶端,下层地线横担(3)位于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与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之间;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和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2)分别与塔体(1)固定连接;上层双回路地线横担(5)两端各设有一个地线连接处(51),上层双回路相线横担(4)的两端各设有相线连接处(A1、B1、C1),下层双回路地线横担(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地线连接处(31);下层双回路相线横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春平廖毅林自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