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400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主框体,所述主框体内设有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设有双层窗户机构,所述双层窗户机构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滑窗,所述滑窗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上固设有齿,所述滑窗之间设有与所述齿啮合设置的链机构,所述链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腔顶壁上的链机构,所述链机构上下对称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同一动力源实现窗户的打开以及卷帘门的开关和关闭,各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同时当窗户打开时可以进行自动锁定,当窗户关闭时可以实现窗户的自动锁定,防止窗户被打开财物被盗,提高了其安全性和装置的实用性能。

An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 for Integration of Inner and Outer Window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ive intelligent control method for inner and outer windows, including a main frame body,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cavity, and a double-layer window mechanism sliding in the first sliding cavity. The double-layer window mechanism comprises a front and rear symmetrically arranged sliding window. The sliding windows are fixed with teeth on one end face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a chain machine meshing with the teet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liding windows. The chain mechanism includes a chain mechanism rotating on the top wall of the first slide chamber, the chain mechanism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up and down.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opening of windows and the closing and closing of curtain doors by using the same power source, and the various processe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without affecting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windows are opened, the automatic locking can be carried out, and when the windows are closed, the windows can be realized. The automatic locking prevents windows from being opened and property stolen,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and prac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窗户领域,具体是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生活中窗户是随处可见的一种结构,常见的窗户有滑动式和折页式两种,滑动窗经常见到双层机构,滑窗外侧一般都是有固定的防盗窗,而且滑窗大部分都是独立的锁定装置,有时人们需要将防盗窗打开晾晒衣物或者做其他功用,但是防盗窗基本是固定安装,如果打开非常不方便,因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双层滑窗,当窗户打开时可以进行自动锁定,防止窗户的关闭,当窗户关闭时可以实现窗户的自动锁定,防止窗户被打开避免财物被盗,而且后侧安装有可以打开的卷帘门机构,提高了其安全性和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主框体,所述主框体内设有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设有双层窗户机构,所述双层窗户机构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滑窗,所述滑窗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上固设有齿,所述滑窗之间设有与所述齿啮合设置的链机构,所述链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腔顶壁上的第一链齿轮、第二链齿轮、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链条和第三锥齿轮,所述链机构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四转轴顶部和底部的所述主框体内对称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上转动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底端伸入所述第一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链齿轮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链齿轮右侧的所述第四转轴的顶壁上,所述第一链齿轮与所述第二链齿轮之间动力连接有所述链条,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空腔左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有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之间,所述第二锥齿轮固设在所述第二转轴右侧末端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三锥齿轮固设在所述第二转轴左侧末端,所述滑窗右侧末端固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前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底部固设有位于所述滑窗右侧端面上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倒置的L形固定板,所述第一滑腔的右侧端壁上固设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后壁上转动设有卡针,所述卡针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底壁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凹槽右侧转动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前侧端面上的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三固定块后侧靠左的所述第一滑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上固设有弧形插销,所述第一齿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卡针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底部的所述第一滑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滑腔靠右侧的底壁上开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右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滑槽左侧端壁上开设有向左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设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右侧与所述第一滑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板顶端固设有第二复位机构,所述第二滑槽顶端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设有可伸入所述第一滑腔内的第三滑板,所述第三滑板底端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设有向下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滑板配合设置的第四滑板,所述第四滑板顶端与所述第四滑槽顶壁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窗底段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板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槽左侧端壁上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板左侧端面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滑腔底部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左侧的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内设有绕线机构,所述第二滑腔左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内设有动力切换机构,所述滑窗的后侧设有卷帘门机构。进一步的技术说明,所述绕线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腔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左侧端面内固设有永久磁铁,所述第二滑腔左侧端壁内固嵌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永久磁铁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滑腔右侧的所述主框体内设有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一滑块右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经所述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与所述卡针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腔左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转动设有第三绕线轮,位于所述第三绕线轮顶部的所述第四空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第四绕线轮,所述第四绕线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扭簧,所述第一滑块左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二绕线,所述第二绕线经所述第三绕线轮后与所述第四绕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右侧端面上还固设有第三绕线,所述第二滑槽左侧的所述主框体内转动设有小型绕线轮,所述第三绕线经小型绕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技术说明,所述动力切换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腔内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固嵌有电机,所述电机左侧动力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电机右侧动力连接有斜齿齿轮,所述第三滑腔右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三滑腔之间转动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右侧末端固设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左侧末端固设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左侧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斜齿齿轮啮合设置的齿槽,所述第五空腔位于所述第二空腔正下方,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底部末端固设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和位于底部的第三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一滑腔顶部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与所述第三滑腔之间转动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底端固设有与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五转轴顶端固设有位于所述第六空腔内的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六空腔后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与所述第六空腔之间转动设有前后延伸设置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与所述第八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九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七空腔内的所述第六转轴的外壁上周向固设有第十锥齿轮。进一步的技术说明,所述第七空腔的右侧端壁上转动设有向右延伸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左侧为转轴设计,右侧段为螺纹设计,所述第七空腔右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第四滑腔,所述第四滑腔内滑动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杆底部的所述第四滑腔内转动设有卷帘门,所述卷帘门一端顶部与所述第三滑块固定连接使第三滑块可以带动卷帘门的打开与关闭。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方法,其方法如下:当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前后对称的滑窗相互重叠位于第一滑腔内中部位置处,第一滑板最大程度的位于第一滑槽底部,使第二滑板最大程度的位于第二滑槽左侧,使第三滑板卡在第二凹槽内,同时L形固定板的竖向板卡在第一滑板右侧,第二滑块最大程度的位于第三滑腔内左侧位置处,使第四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啮合,斜齿齿轮与齿槽分开;当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工作时,首先打开电磁铁,电磁铁得电将第一滑块向左吸附,第一滑块向左移动,同时第三齿轮在第三绕线的带动下转动,使第三滑板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三滑板与第二凹槽分开使滑窗不受限制,同时第二滑块在扭簧弹性势能的带动下向右移动,使斜齿齿轮与齿槽配合连接,此时打开电机,电机转动并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通过第六锥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主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内设有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设有双层窗户机构,所述双层窗户机构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滑窗,所述滑窗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上固设有齿,所述滑窗之间设有与所述齿啮合设置的链机构,所述链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腔顶壁上的第一链齿轮、第二链齿轮、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链条和第三锥齿轮,所述链机构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四转轴顶部和底部的所述主框体内对称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上转动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底端伸入所述第一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链齿轮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链齿轮右侧的所述第四转轴的顶壁上,所述第一链齿轮与所述第二链齿轮之间动力连接有所述链条,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空腔左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有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之间,所述第二锥齿轮固设在所述第二转轴右侧末端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三锥齿轮固设在所述第二转轴左侧末端,所述滑窗右侧末端固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前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底部固设有位于所述滑窗右侧端面上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倒置的L形固定板,所述第一滑腔的右侧端壁上固设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后壁上转动设有卡针,所述卡针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底壁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凹槽右侧转动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前侧端面上的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三固定块后侧靠左的所述第一滑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上固设有弧形插销,所述第一齿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卡针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底部的所述第一滑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滑腔靠右侧的底壁上开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右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滑槽左侧端壁上开设有向左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设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右侧与所述第一滑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板顶端固设有第二复位机构,所述第二滑槽顶端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设有可伸入所述第一滑腔内的第三滑板,所述第三滑板底端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设有向下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滑板配合设置的第四滑板,所述第四滑板顶端与所述第四滑槽顶壁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窗底段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板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槽左侧端壁上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板左侧端面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滑腔底部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左侧的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内设有绕线机构,所述第二滑腔左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内设有动力切换机构,所述滑窗的后侧设有卷帘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主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内设有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内滑动设有双层窗户机构,所述双层窗户机构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滑窗,所述滑窗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上固设有齿,所述滑窗之间设有与所述齿啮合设置的链机构,所述链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腔顶壁上的第一链齿轮、第二链齿轮、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链条和第三锥齿轮,所述链机构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四转轴顶部和底部的所述主框体内对称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上转动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底端伸入所述第一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链齿轮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链齿轮右侧的所述第四转轴的顶壁上,所述第一链齿轮与所述第二链齿轮之间动力连接有所述链条,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在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空腔左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有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之间,所述第二锥齿轮固设在所述第二转轴右侧末端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三锥齿轮固设在所述第二转轴左侧末端,所述滑窗右侧末端固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前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底部固设有位于所述滑窗右侧端面上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倒置的L形固定板,所述第一滑腔的右侧端壁上固设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后壁上转动设有卡针,所述卡针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底壁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凹槽右侧转动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前侧端面上的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三固定块后侧靠左的所述第一滑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上固设有弧形插销,所述第一齿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卡针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底部的所述第一滑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滑腔靠右侧的底壁上开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右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滑槽左侧端壁上开设有向左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设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右侧与所述第一滑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板顶端固设有第二复位机构,所述第二滑槽顶端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设有可伸入所述第一滑腔内的第三滑板,所述第三滑板底端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设有向下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滑板配合设置的第四滑板,所述第四滑板顶端与所述第四滑槽顶壁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窗底段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板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槽左侧端壁上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板左侧端面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滑腔底部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左侧的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内设有绕线机构,所述第二滑腔左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内设有动力切换机构,所述滑窗的后侧设有卷帘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腔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左侧端面内固设有永久磁铁,所述第二滑腔左侧端壁内固嵌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永久磁铁之间弹性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滑腔右侧的所述主框体内设有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一滑块右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经所述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与所述卡针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腔左侧的所述主框体内开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转动设有第三绕线轮,位于所述第三绕线轮顶部的所述第四空腔的后壁上转动设有第四绕线轮,所述第四绕线轮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扭簧,所述第一滑块左侧端面上固设有第二绕线,所述第二绕线经所述第三绕线轮后与所述第四绕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右侧端面上还固设有第三绕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雅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