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式自动撑收帐篷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984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伞式自动撑收帐篷支架,其中央顶部设置有一顶杆连接件,该顶杆连接件上放射状设置有杆组,其下侧设有一中棒,该中棒上设有一滑动件,该滑动件对应各杆组数量放射状设有支撑杆,该支撑杆支撑着杆组的第一节杆件;所述中棒上设有在帐篷折叠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滑动件固接,而其下端则与中棒的下端固接。由于该弹性件是以拉伸的状态储存弹性能的,在帐篷展开时,该弹性件将继续向下拉动滑动件,使支撑杆的内侧保持向下受力,其外侧则具有向上的支撑力,从而向上稳固的支撑各杆组,使帐篷不致塌陷,且不需额外加设固定装置,增加了帐篷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式自动撑收帐篷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帐篷,尤指一种伞式自动撑收帐篷支架。
技术介绍
帐篷是登山、钓鱼、野营的常用装备,其种类多种多样。根据其形状可分为:A型、半圆型、房屋型、山洞型等;根据帐篷的折叠或展开方式可分为:以手动基本骨架为支架的传统折叠式帐篷和以伞型骨架为支架的伞式折叠帐篷。对于伞式折叠帐篷而言,其是用类似折叠雨伞的动作方式来折叠或展开帐篷。常见结构如图1所示,该帐篷的中央顶部设置有一顶杆连接件10,该顶杆连接件10上放射状设置有杆组40,该杆组40由若干节(一般为三节)杆件组成,各杆件之间则由杆件连接件相连,以便于折叠,而帐篷布则固定于各杆组40上,各杆组40的底部则卡固于帐篷布底部外周的固定钉上,从而可撑起帐篷。所述顶杆连接件10的下侧设有一中棒,该中棒上设有一滑动件20,该滑动件20对应各杆组40数量放射状设有支撑杆30,该支撑杆30支撑着杆组40的第一节杆件。所述顶杆连接件10与滑动件20之间设置有一弹簧50,该弹簧50在帐篷折叠时处于压缩状态,在帐篷展开时,该弹簧50的弹性回复力可使帐篷的各杆组40自动撑开。从上述伞式折叠帐篷的结构可以看出,其存在下列缺陷:1、所述弹簧50在释放弹性能使帐篷展开后,将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各支撑杆30处于水平状态,而水平状态的支撑杆30并无法将各杆组40撑起,因此必须再人为将滑动件20向下拉,使支撑杆30外端向上倾斜,以便撑起杆组40,但这样就必须进行两个步骤方能将帐篷完全撑开,操作起来较不便。2、如要使帐篷一次撑开到位,则在帐篷展开后,所述弹簧50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压缩量,该压缩量将继续下压支撑杆30,使支撑杆30外端向上倾斜以支撑杆组40的第一节,从而达到一次撑起帐篷的目的;然而要达到该压缩量,则必须要在滑动件20处设置一固定装置,以便将滑动件20固定用以压缩弹簧50,但由于帐篷的撑开力度较大,对固定装置的强度要求就较高,而经常的使用磨损也常使固定装置损坏,致使支撑杆30的支撑不可靠,从而使帐篷塌陷。3、由于所述弹簧50暴露于外,很容易被雨水腐蚀,而被腐蚀的-->弹簧则易生锈,锈迹则易把帐篷的布料弄花,不但影响外观,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帐篷的寿命。4、滑动件20一般为自由地套于中棒上,其可任意在中棒上旋转,虽然在帐篷被撑起时,其将受到支撑杆30的作用而无法任意转动,但帐篷在收拢后,通常要将帐篷布卷于支架处围,这样就将造成顶杆连接件10相对滑动件20旋转一定角度,而由于支撑杆30外端同与之相对的杆组40相连,从而使支撑杆30扭转,支撑杆30在长期的扭转力作用,极易在与滑动件20相枢接的根部折断,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伞式自动撑收帐篷支架,其在展开过程中,不需另设固定装置即可一次动作将帐篷撑起,且支撑稳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因弹性件被腐蚀而污染帐篷布的伞式自动撑收帐篷支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伞式自动撑收帐篷支架,其在帐篷收起后,可防止支撑杆扭转而折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伞式自动撑收帐篷支架,其中央顶部设置有一顶杆连接件,该顶杆连接件上放射状设置有杆组,各杆组由若干节杆件组成,各杆件之间由杆件连接件相连,所述顶杆连接件的下侧设有一中棒,该中棒上设有一滑动件,该滑动件对应各杆组数量放射状设有支撑杆,该支撑杆支撑着杆组的第一节杆件;所述中棒上设有在帐篷折叠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滑动件固接,而其下端则与中棒的下端固接。所述中棒为下侧开放的管体,该管体的侧壁对向上下形成两开口槽,滑动件套设于该管体上,并通过一连接钉贯通管体的开口槽而将其固定在管体上;所述弹性件设于管体内,其上端与所述连接钉固接。所述管体的下侧套有一下盖,该下盖通过一第二连接钉与管体下端固接在一起;而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该第二连接钉固接。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弹性件是以拉伸的状态储存弹性能,在帐篷展开时,同样也利用了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而自动的将帐篷撑开,不但如此,该弹性件将继续向下拉动滑动件(而不需人为下拉滑动件),使支撑杆的内侧保持向下受力,其支撑杆组第一杆件的外侧则将具有向上的支撑力,从而向上稳固的支撑各杆组,使帐篷不致塌陷,且不需额外加设固定装置,增加了帐篷的使用寿命,并可做到一次动作即可将帐篷撑起。-->另外,本技术所述的弹性件由于隐藏在管体内,因此弹性件不外露而保持密封状态,不但可保护弹性件,增加其使用寿命,还可防止弹性件生锈而出现帐篷布被锈迹弄花的现象。再者,本技术所述的滑动件由于是通过一连接钉在管体上的开口槽内上下滑动,而该开口槽不但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更可防止滑动件左右旋转,从而避免了支撑杆因左右扭曲而折断。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伞式折叠帐篷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局部);图3是本技术折叠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展开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与帐篷布结合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与帐篷布结合的折叠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如图2所示,本技术在帐篷中央顶部设置有一顶杆连接件210,该顶杆连接件210的外周边以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具有两相对卡点211的连接槽212,其中央垂直贯通有一结合孔213,其周边则设有数个固定孔214。所述顶杆连接件210的上侧设有上盖216,该上盖216通过固定孔214以结合件217与顶杆连接件210结合在一起。所述顶杆连接件210的下侧通过结合孔213以结合件215与一管体220结合。该管体220为顶端密封下侧开放的筒状体,其侧壁对向上下形成两开口槽221,其顶端设有与所述顶杆连接件210的结合孔213相对应的结合孔222。所述管体220的外周套设有一滑动件230,该滑动件230通过一连接钉233贯通管体220的开口槽221而将其固定在管体220上,并可沿着开口槽221上下滑移;所述滑动件230的外周边以圆周方式间隔排列有内侧具旋转点231的旋转槽232。所述管体220的内部设有一弹性件243,该弹性件243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钉233固接,其下端与固定在管体220上的第二连接钉242固接。该弹性件243在折叠帐篷时,可因滑动件230移动至所述管体220上侧,而被拉伸并储存弹性力;而在展开帐篷时,其弹性回复力可拉动所述滑动件230,使滑动件230下移至管体220的下侧,从而自动撑开帐篷。而所述滑动件230在展开或收折帐篷时,将沿着管体220的开口槽221上下运动,即开口槽221具有导向功能,从而使滑-->动件230不会左右扭曲,同时防止支撑杆270左右扭曲。再有,所述管体220的下侧套有一下盖240,该下盖24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钉242与管体220下端固接在一起;另该下盖240的下方设有一连接钩241,可与帐篷布A顶端的连接绳A-1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顶杆连接件210的连接槽212与杆组的第一节杆件250相卡接,即该杆组的第一节杆件250端部设有卡槽251,该卡槽251卡于连接槽212两侧内壁的卡点211上;所述第一节杆件250中段设有一连接部252,该连接部252与一支撑杆270的一端铰接,该支撑杆270的另一端则设有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式自动撑收帐篷支架,其中央顶部设置有一顶杆连接件,该顶杆连接件上放射状设置有杆组,各杆组由若干节杆件组成,各杆件之间由杆件连接件相连,所述顶杆连接件的下侧设有一中棒,该中棒上设有一滑动件,该滑动件对应各杆组数量放射状设有支撑杆,该支撑杆支撑着杆组的第一节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上设有在帐篷折叠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滑动件固接,而其下端则与中棒的下端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式自动撑收帐篷支架,其中央顶部设置有一顶杆连接件,该顶杆连接件上放射状设置有杆组,各杆组由若干节杆件组成,各杆件之间由杆件连接件相连,所述顶杆连接件的下侧设有一中棒,该中棒上设有一滑动件,该滑动件对应各杆组数量放射状设有支撑杆,该支撑杆支撑着杆组的第一节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上设有在帐篷折叠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滑动件固接,而其下端则与中棒的下端固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真皓
申请(专利权)人:丰韩厦门塑胶制品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