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2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硬箱结构,具有与地面垂直的一纵向轴线与一提把,且包括有可相对打开或盖合的前壳体与后壳体,该前、后壳体各具有一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装设有该提把的壳体的顶板前缘轮廓是朝未装设有该提把的壳体方向突伸,而未装设有提把的壳体顶板前缘轮廓与相对壳体的顶板前缘轮廓配合,以使该提把可位在与地面垂直的纵向轴在线,通过此,当箱体被提起时,是可保持平衡,而不会倾斜,使得使用者提动时不会受到妨碍,行走顺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硬箱结构,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可使箱体于提 动时能保持良好平衡的硬箱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l所揭露的现有硬箱结构1,其包括一前壳体2、 一后 殻体3、 一设于该前壳体2顶面的提把4以及分设于该前、后壳体2、 3底部的一滚轮组5,该硬箱结构1定义有一通过箱体重心G的轴线 L,该前、后壳体2、 3的对合或展开是以拉链6控制;当滚轮2触地 使箱体立设于地面Z时,该轴线L除通过箱体重心G外,亦与地面Z 垂直;另外,为防止液体循拉链6处渗入箱体内部,常见于各殻体3、 4与拉链6结合处,更分别增设一防水护条7。然而,为了避免组装与拉链6操作的不便,以及由于防水护条6 具有一定宽度,因此,提把4必须结合在防水护条7旁侧,亦即提把 4无法设在轴线L上,致使提把4相对箱体的重心G偏离,使用者虽 可透过提把4提起箱体,但在箱体离开地面Z后,如图2所示,箱体 因上提施力点(即提把4位置)与重心G呈偏离,将造成箱体略微倾斜, 因提把4设在前殻体2顶面,使得后殻体3顶部偏靠使用者腿部,或 是如图3所示,因提把4设于后壳体3顶面,使得后壳体3底部偏靠 使用者腿部,如此将造成使用者于行进过程中,偶有碰触箱体的情形发生,造成提动不便,甚至妨碍行走时的顺畅性。有鉴于此,本技术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相 关行业的研究开发与制造经验,终而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箱结构,是可使得箱体 于被提动时,能保持良好平衡,而不会有倾斜情形产生,使得使用者 提动时不会受到妨碍。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硬箱结构,具有 与地面垂直的一纵向轴线,该硬箱结构包含有一前壳体,具有一顶板; 一后壳体,其一侧与该前壳体的一侧连接,而可相对该前壳体为打开 或盖合,该后壳体具有一顶板; 一提把,是装设在该前壳体或后壳体 的顶板上,且位于该纵向轴在线;其特征在于装设有该提把的壳体 的顶板前缘轮廓,是朝未装设有提把的壳体方向突伸,未装设有提把 的壳体顶板前缘轮廓与相对壳体的顶板前缘轮廓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者提起箱体时,由于提把位 于与地面垂直的纵向轴在线,因此,箱体并不会产生倾斜,而能保持 良好平衡,从而使得使用者提动时不会受到妨碍,且行走顺畅。为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图式说明于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硬箱结构立置于地面的示意图2为使用者提起图1的箱体的示意图,且提把设于前壳体顶面;图3类同图2,揭示提把设于后壳体顶面;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硬箱结构的立体图5为图4的顶视图6为图4的侧视图7为图6的分解图8为使用者提起图4的箱体的示意图; 图9揭示另一种前、后壳体的侧板前缘轮廓的配合方式; 图10类同图8,揭示提把设于后壳体顶板上。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 硬箱结构10 前壳体11 顶板 111 轮廓12 侧板 121 轮廓 121' 轮廓20 后壳体21 顶板 211 轮廓22 侧板 221 轮廓 221, 轮廓 30 提把40 拉链 50 护条 G 重心 L 纵向轴线 Y 地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硬箱结构100,其定义有一通过其重心G并与地面Y垂直的纵向轴线L,该 硬箱结构100并包含有一前壳体10、 一后壳体20、 一装设于该前壳 体10上的提把30、 一拉链40与二护条50,前述前壳体10与后壳体 20底部相连接而不可分离,且前壳体10可相对该后壳体20为打开 或盖合,以下兹说明各构件的结构及其相关位置请配合图5至图7,该前壳体10与该后壳体20是同属硬质壳体, 其等各具有一顶板ll、 21与一结合于其顶板11、 21—侧的侧板12、 22,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该前壳体10的顶板11前缘轮廓111是 朝该后壳体20的方向以弧形突伸,且后壳体20的顶板21前缘轮廓 211与该前壳体10的顶板11前缘轮廓111配合而呈弧状凹入,以使 得提把30可设在前壳体10顶板11且位于通过箱体重心G的纵向轴 线L上,如此一来,箱体于提动时,可保持良好平衡,而不会有倾斜 情形产生,从而使得使用者提动箱体时不会受到妨碍;再者,于本实施例中,前壳体10的侧板12前缘近顶板11处的 轮廓121,是朝该后壳体20方向突伸,且后壳体20侧板22前缘近 顶板21处的轮廓221与前壳体10的侧板12前缘近顶板11处的轮廓 121配合;另外,本实施例的前、后壳体IO、 20的展开与盖合是通过拉链 40达成,该拉链40是沿着该前、后壳体IO、 20的顶板11、 21前缘 轮廓111、 211及侧板12、 22前缘轮廓121、 221设置,通过拉动拉 链40,得以展开或对合该前壳体10与该后壳体20;上述前、后壳体 10、 20的侧板12、 22的轮廓,是可与顶板11、 21前缘轮廓111、 211 连成平滑曲线,以使得拉链40于顶板11、 21及侧板12、 22之间可被顺畅拉动,从而使该前、后壳体10、 20的展开与盖合较为顺畅; 当然,本技术硬箱结构100的开合控制,并不局限是使用拉链, 如一般以枢钮扣件作为锁固的硬箱结构亦适用本技术。再者,为防止液体循拉链40处渗入箱体内部,本实施例于前壳体10与拉链40以及后壳体20与拉链40之间,分别增设一具有特定 宽度的护条50,且护条50呈覆设于拉链40的外侧;须说明的是, 通过本技术的拉链40的拉动轨迹在接近提把30之前,己预先改 变轨迹并偏离提把30,因此,提把30可在不迁就护条50宽度的情 形下,得以设置在通过该重心G的纵向轴线L上,故当使用者提起箱 体时,如图8所示,其提起该箱体的作用力方向恰巧落在纵向轴线L 的延伸方向上,使得箱体不会发生倾斜的状况,以利使用者提动箱体 行走时能够较顺畅。当然,请参照图9,其前、后壳体IO、 20的侧板12、 22的前缘 轮廓121' 、 221'亦可为直线状,并仅保留顶板ll、 21前缘的轮廓 111、 211为弧形突伸与凹入的设计,如此同样可使箱体达到提动平 衡的目的;此外,须说明的是,拉链40并非必要组件,前、后壳体 10、 20亦可以扣接等其它方式达成相对展开与盖合的目的;另外,本技术的前、后壳体10、 20的顶板11、 21前缘轮 廓111、 211配合方式是可改为如图10所示,后壳体20的顶板21前 缘轮廓211,是朝前壳体10方向突伸,前壳体10顶板11前缘轮廓 111与后壳体20的顶板21前缘轮廓211配合,使得提把30可设置 在后壳体20的顶板21上,而可同样位于通过箱体重心G的纵向轴线 L上,当使用者提起该箱体时,箱体亦不会倾斜。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改变前、后壳体IO、 20顶板11、 21 前缘轮廓111、 211的轨迹,使得提把30可设置在通过箱体重心G的纵向轴线L的方式,以避免因迁就护条50宽度而将提把30设置在偏离箱体重心G所造成箱体倾斜的缺失。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实 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硬箱结构,具有与地面垂直的一纵向轴线,该硬箱结构包含有一前壳体,具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箱结构,具有与地面垂直的一纵向轴线,该硬箱结构包含有: 一前壳体,具有一顶板; 一后壳体,其一侧与该前壳体的一侧连接,而可相对该前壳体为打开或盖合,该后壳体具有一顶板; 一提把,装设在该前壳体或后壳体的顶板上,且位于该纵向轴在线; 其特征在于: 装设有该提把的壳体的顶板前缘轮廓,是朝未装设有提把的壳体方向突伸,未装设有提把的壳体顶板前缘轮廓与相对壳体的顶板前缘轮廓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锡鋘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皇冠皮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