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3182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控制铸坯开轧温度为1100℃~1200℃;粗轧时,第一道次轧制方向为横轧,粗轧轧制道次为11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能够明显改善轧制坯的中心疏松,提高轧制坯的中心致密度。

A rolling method for densification of billet after lifting convex roll reduc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olling method, in particular to a rolling method for densification of billet after lifting convex roll reduction.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is as follows: a rolling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the billet after the reduction of the convex roll, controlling the starting rolling temperature of the billet to be 1100 ~1200 C; when rough rolling, the first rolling direction is cross rolling, and the rough rolling pass is 11 times. The rolling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enter porosity of the rolling billet and the center density of the rolling billet after the reduction of the lifting convex ro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大方坯连铸过程中在凝固末端实施重压下工艺能够显著改善铸坯中心缩孔、疏松等缺陷。实施重压下工艺前需将拉矫辊改造为凸型辊,用其实施重压下工艺后会在铸坯表面形成一个深度大于10mm凹槽,如图1所示。这种带有凹槽的大方坯,即称之为凹型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凹槽两面的凸台没有得到中心凹陷区域的有效支撑,导致在后续轧制过程中凹型坯中心质量缺陷无法得以有效改善,粗轧过程中应尽快将凹槽轧平。专利申请CN201410414400.7“超薄超宽钢板的轧制工艺方法”,其保证推钢式加热炉均热温度控制在1200-1250℃,保证均热段时间≥60分钟,钢坯头尾温差小于等于30℃;在粗轧成形阶段和展宽阶段的最后一道次分别采用狗骨轧制;支撑辊为边部带有倒角的平辊辊型工作辊的下辊直径大于工作辊的上辊直径2-5mm;推床对中度相差在10mm以内;粗轧机轧制道次按照8-10道进行控制精轧按照6-8道次进行轧制,最后三道次的压下逐步减少精轧最后三道次的压下率控制在10%-15%;使用两台11辊矫直机进行矫直。此方法主要针对超薄超宽钢板的轧制工艺,对于凹型坯的轧制工艺并不适用。专利申请CN201410298490.8“一种控制42CrMo钢大方坯热轧盘条脱碳的轧制工艺”,将42CrMo钢大方坯进行开坯,控制开坯加热炉的温度、时间及残氧量;开坯后的钢坯进行修磨,修磨表面及角部;再进行轧制,轧制加热炉控制温度、时间、残氧量及每根钢坯停留时间;轧制时粗轧温度为980~1020℃,精轧温度为900℃,吐丝温度为850℃;轧后以大于5~15℃/S的冷却速率快速冷却600℃~650℃,保温到300~350℃左右集卷,辊道速度控制在0.4~0.5m/s,其主要针对常规大方坯,但对凹型坯的轧制工艺的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能够明显改善轧制坯的中心疏松,提高轧制坯的中心致密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控制铸坯开轧温度为1100℃~1200℃;粗轧时,第一道次轧制方向为横轧,粗轧轧制道次为11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铸坯开轧温度控制在1100~1200℃,能够防止温度过低无法产生有效压下,而温度过高会产生过烧现象。2、粗轧时,第一道次轧制方向为横轧,能够首先将铸坯的凹槽轧平,使得后续轧制过程中铸坯整体得到有效的支撑,降低铸坯中心缺陷。3、粗轧轧制道次为11次,能够配合第一道次轧制方向的改变,使得现有轧机能够完成轧制。4、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开轧温度、改进粗轧轧制制度,能够降低轧制坯的中心疏松缺陷,改善其内部质量,进而提高其中心致密度,能够很好地满足大规格圆钢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凹型坯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比例1使用常规轧制工艺轧制凹型坯:连铸坯尺寸为320mm×425mm,连铸坯宽面有一13mm深的凹槽,钢种为45#,经过高压水去除表面氧化铁皮后开轧温度为1113℃,轧制过程中采用下表1所示的常规轧制制度,再通过精轧轧成圆钢,轧制圆钢规格为150mm。表1常规粗轧轧制制度轧制完毕后,对45#钢圆钢取样并进行低倍检验,以对圆钢内部质量进行检测,检查结果表明,圆钢横向低倍中心疏松缺陷评级为1.5级,无明显裂纹,圆钢纵向低倍疏松宽度为60mm,对圆钢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检测结果超声波探伤合格率为80%。实施例1使用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轧制凹型坯:连铸坯尺寸为320mm×425mm,连铸坯宽面有一13mm深的凹槽,钢种为45#,经过高压水去除表面氧化铁皮后开轧温度为1127℃,轧制过程中采用下表2所示的轧制制度,再通过精轧轧成圆钢,轧制圆钢规格为150mm。表2改进后粗轧轧制制度轧制完毕后,对45#钢圆钢取样并进行低倍检验,以对圆钢内部质量进行检测,检查结果表明,圆钢横向低倍无明显缩松、中心裂纹缺陷,圆钢纵向低倍疏松宽度为30mm,对圆钢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检测结果超声波探伤合格率为100%。实施例2使用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轧制凹型坯:连铸坯尺寸为320mm×425mm,连铸坯宽面有一12mm深的凹槽,钢种为45#,经过高压水去除表面氧化铁皮后开轧温度为1150℃,轧制过程中采用表2所示的轧制制度,再通过精轧轧成圆钢,轧制圆钢规格为150mm。轧制完毕后,对45#钢圆钢取样并进行低倍检验,以对圆钢内部质量进行检测,检查结果表明,圆钢横向低倍无明显缩松、中心裂纹缺陷,圆钢纵向低倍疏松宽度为28mm,对圆钢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检测结果超声波探伤合格率为100%。实施例3使用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轧制凹型坯:连铸坯尺寸为320mm×425mm,连铸坯宽面有一15mm深的凹槽,钢种为45#,经过高压水去除表面氧化铁皮后开轧温度为1137℃,轧制过程中采用表2所示的轧制制度,再通过精轧轧成圆钢,轧制圆钢规格为180mm。轧制完毕后,对45#钢圆钢取样并进行低倍检验,以对圆钢内部质量进行检测,检查结果表明,圆钢横向低倍无明显缩松、中心裂纹缺陷,圆钢纵向低倍疏松宽度为40mm,对圆钢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检测结果超声波探伤合格率为100%。由实施例1-3与对比例1进行比较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轧制的凹型坯,其中心疏松度明显减小,中心致密度显著提高,超声波探伤合格率为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铸坯开轧温度为1100℃~1200℃;粗轧时,第一道次轧制方向为横轧,粗轧轧制道次为11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铸坯开轧温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祭程朱苗勇石彪刘宗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