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灰装置及除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314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灰装置,包括:呈矩形斗状的灰斗及输送组件。灰斗包括侧壁及连接侧壁的底壁,底壁的一端开设有卸灰口。输送组件包括转轴及螺旋叶片。转轴收容于灰斗并可转动地安装于侧壁,且转轴沿底壁延伸。转轴包括固定部及设置于固定部一端的延伸部,延伸部与卸灰口对齐。螺旋叶片绕设于所述固定部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除尘器。延伸部的设置,可有效地避免由于螺旋叶片过大而造成大颗粒灰尘堵塞卸灰口的情况。因此,排灰装置具有较高的排灰效率,进而使得除尘器的排灰效率更高。

Dust Removal Device and Dust Remov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sh remova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ectangular bucket ash hopper and a conveying component. The ash hopper comprises a side wall and a bottom wall connecting the side wall, and one end of the bottom wall is provided with an ash discharge port. The conveying assembly includes a rotating shaft and a helical blade. The rotating shaft is housed in the ash hopper and rotatably mounted on the side wall, and the rotating shaft extends along the bottom wall. The rotary shaft comprises a fixed part and an extension part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fixed part, which is aligned with the ash discharge port. The helical blade is wound around the surface of the fixed part.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dust collector. The setting of the extension part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blockage of the dust discharge outlet caused by the large size of the helical blade. Therefore, the ash removal device has high ash removal efficiency, which makes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dust collector hig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灰装置及除尘器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排灰装置及除尘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除尘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化工、电力、冶炼等行业的应用更是越来越普遍。为了收集并排出气体中的灰尘,传统的除尘器中会设置一个由灰斗和输送轴组成的排灰装置。但是,传统的除尘器中的排灰装置存在卸灰口容易堵塞、排灰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除尘器的排灰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排灰效率高的排灰装置及除尘器。一种排灰装置,包括:呈矩形斗状的灰斗,包括侧壁及连接所述侧壁的底壁,所述底壁的一端开设有卸灰口;及输送组件,包括:转轴,收容于所述灰斗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侧壁,所述转轴沿所述底壁延伸,所述转轴包括固定部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一端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卸灰口对齐;螺旋叶片,绕设于所述固定部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固定部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延伸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部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直径为150毫米至180毫米,所述延伸部的直径为70毫米至90毫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为两个,所述两个转轴的轴线相互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电机,所述两个电机分别与所述两个转轴传动连接,且所述两个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卸灰口的外边缘形状为矩形,且所述延伸部的长度与所述卸灰口沿所述延伸部长度方向的侧边缘的长度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锁气卸灰阀,所述锁气卸灰阀与所述卸灰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灰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一种除尘器,包括:滤灰装置;及排灰装置,安装于所述滤灰装置的底部。上述排灰装置及除尘器,堆积在灰斗底部的灰尘,由转动的螺旋叶片输送至卸灰口,经卸灰口排出。而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由于延伸部的外表面并没有设置螺旋叶片,且延伸部与卸灰口对齐,使得输送组件对卸灰口的遮挡很小。所以延伸部的设置,可有效地避免由于螺旋叶片过大而造成大颗粒灰尘堵塞卸灰口的情况。因此,上述排灰装置具有较高的排灰效率,进而使得除尘器的排灰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除尘器中的排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排灰装置中的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输送组件中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排灰装置中的锁气卸灰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灰装置及除尘器。请参阅图1,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除尘器10包括滤灰装置100及排灰装置200。滤灰装置100作为除尘器10主要的功能构件,其主要作用是过滤气体中的灰尘并将过滤后的气体排出,以净化气体。排灰装置200安装于滤灰装置100的底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排灰装置200可拆卸地安装于滤灰装置100的底部。排灰装置200主要用于收集滤灰装置100中过滤的灰尘并将这些灰尘排出除尘器10外,以避免由于除尘器10内灰尘堆积过多而影响除尘器10的除尘效果。请一并参阅图2,其中,排灰装置200包括灰斗210及输送组件220。灰斗210呈矩形斗状结构。灰斗210主要起固定及收集作用。灰斗210包括侧壁211及连接侧壁211的底壁212。底壁212的一端开设有卸灰口213。卸灰口213的边缘形状可以为矩形、多边形、圆形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卸灰口213的边缘形状为矩形。卸灰口213主要用于将堆积在底壁212的灰尘排出除尘器10外。灰斗210主要由不锈钢、合金钢、铸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以使灰斗210具有较大的承载力。气体在除尘器10中除尘的过程为:先是气体进入滤灰装置100中进行过滤;然后将干净的气体通过滤灰装置100排入大气,将过滤后得到的灰尘收集在灰斗210的底壁212;最后从卸灰口213排出。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输送组件220包括转轴221及螺旋叶片222。转轴221收容于灰斗210并可转动地安装于侧壁211,转轴221沿底壁212延伸。转轴221包括固定部2211及设置于固定部2211一端的延伸部2212。延伸部2212与卸灰口213对齐。灰斗210为矩形斗状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底壁212呈长条形,卸灰口213位于底壁212的其中一端。转轴221沿底壁212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使延伸部2212与卸灰口213对齐。转轴221主要由不锈钢、合金钢、铸钢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以使转轴221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及扭矩。进一步的,转轴221的径向截面可以为圆形、多边形、矩形等形状。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212与固定部2211一体成型。由于一体成型是一种一次成型的制造工艺,可使得延伸部2212与固定部2211的连接更为牢固,进而使得转轴210的使用寿命更长。螺旋叶片222绕设于固定部2211的表面。进一步的,螺旋叶片222通过焊接、螺接、粘接等固定方式与固定部2211固定连接。由于转轴221相对于侧壁211可转动,故螺旋叶片222在转轴221的带动下也相对于灰斗210可转动。转动的螺旋叶片222与固定部2211的表面之间形成螺旋导流通道,转动的螺旋叶片222可将堆积于灰斗210底部的灰尘卷动至螺旋导流通道中,再通过螺旋导流通道将灰尘输送至卸灰口213的位置,灰尘经卸灰口213排出。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叶片22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固定部2211固定连接。焊接的连接方式可使得螺旋叶片222与固定部2211的连接处的表面较为平整光滑,进而使得输送组件220输送的灰尘更加顺畅地到达卸灰口213,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输送组件220的灰尘输送效率。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叶片222的长度与固定部2211的长度相同。由于灰尘的输送主要是通过转动螺旋叶片222与固定部2211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螺旋导流通道来实现的,故螺旋叶片222的长度与固定部2211的长度相同,则使得输送组件220具有更长的螺旋导流通道,进而使得输送组件220的输送效果更好。排灰装置200收集并排出灰尘的过程为:先是灰斗210收集由滤灰装置100过滤气体后形成的灰尘;再是转动输送组件220,使得堆积的灰斗210的底壁211的灰尘由转动的螺旋叶片222输送至卸灰口213;最后打开卸灰口213,将堆积在卸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斗状的灰斗,包括侧壁及连接所述侧壁的底壁,所述底壁的一端开设有卸灰口;及输送组件,包括:转轴,收容于所述灰斗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侧壁,所述转轴沿所述底壁延伸,所述转轴包括固定部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一端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卸灰口对齐;螺旋叶片,绕设于所述固定部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斗状的灰斗,包括侧壁及连接所述侧壁的底壁,所述底壁的一端开设有卸灰口;及输送组件,包括:转轴,收容于所述灰斗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侧壁,所述转轴沿所述底壁延伸,所述转轴包括固定部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一端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卸灰口对齐;螺旋叶片,绕设于所述固定部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固定部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延伸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部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直径为150毫米至180毫米,所述延伸部的直径为70毫米至90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张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