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智能颈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96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2:19
一种颈托技术领域的带有监测传感器的智能颈托,包括颈托、心跳监测传感器、血压监测传感器、呼吸监测传感器、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气泵、线束和气管,心跳监测传感器、血压监测传感器、呼吸监测传感器、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气泵均通过线束与智能控制器相连接,气管的一端与颈托内部腔体相连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泵相连接。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智能控制器可以通过物联网与V医数据中心通讯,数据中心提供大数据分析,并向有需求的用户提供专家指导。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颈托的智能化设计。

New Intelligent Neck Bracket

An intelligent neck bracket with monitoring sensors in the field of neck bracket technology includes neck bracket, heartbeat monitoring sens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sensor, breath monitoring sensor, oxygen saturation monitoring sensor, internal pressure sensor of neck bracket, carotid artery blood flow sensor, intelligent controller, air pump, wire harness and trachea, heartbeat monitoring sens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sensor and respiratory monitoring. The sensor, the oxygen saturation monitoring sensor, the pressure sensor inside the neck bracket and the air pump are connected with the intelligent controller through the wire harness. One end of the trach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nal cavity of the neck bracke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ch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pump. In the invention, the intelligent controller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V medical data center through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data center can provide large data analysis and provide expert guidance to users in need. The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suitable for intelligent design of neck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的智能颈托
本专利技术属于颈托设计
,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多种监测传感器的能与数据中心相通讯的智能颈托。
技术介绍
颈托是颈椎病辅助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对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更为适合。围领和颈托可以白天戴上,休息时除去。人们在乘坐旅游大巴或飞机出行时,也可以戴着颈托,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旅途疲劳。但是在现有的颈托技术中,颈托仅仅是起到缓解疲劳或治疗颈椎的作用,无法对用户的心跳等生命体征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传输,以及缺乏对长期佩戴颈托患者疗效的量化评估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有监测传感器的智能颈托,可以对用户的心跳等健康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传输。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颈托、心跳监测传感器、血压监测传感器、呼吸监测传感器、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气泵、线束和气管,颈托为空心结构,心跳监测传感器、血压监测传感器、呼吸监测传感器、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均布置在颈托上,心跳监测传感器、血压监测传感器、呼吸监测传感器、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气泵均通过线束与智能控制器相连接,气管的一端与颈托内部腔体相连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泵相连接。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控制阀,控制阀为三通阀,控制阀通过线束与智能控制器相连接。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其颈托本体由胸骨垫、主体、颌下垫组成,此3部分组件可分别调节其压力,通过胸骨垫及颌下垫,可以支撑起头颅,有助于改善并恢复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更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智能控制器通过物联网与V医数据中心相通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智能控制器可以通过物联网与V医数据中心通讯,V医数据中心提供大数据分析,并向有需求的用户提供专家指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颈托,2、心跳监测传感器,3、血压监测传感器,4、呼吸监测传感器,5、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6、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7、智能控制器,8、气泵,9、线束,10、气管10,11、控制阀,12、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颈托1、心跳监测传感器2、血压监测传感器3、呼吸监测传感器4、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5、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6、智能控制器7、气泵8、线束9、气管10、控制阀11、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12,颈托1为空心结构,心跳监测传感器2、血压监测传感器3、呼吸监测传感器4、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5、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6、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12均布置在颈托1上,心跳监测传感器2、血压监测传感器3、呼吸监测传感器4、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5、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6、气泵8、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12均通过线束9与智能控制器7相连接,气管10的一端与颈托1内部腔体相连通,气管10的另一端与气泵8相连接;控制阀11为三通阀,控制阀11通过线束9与智能控制器7相连接;智能控制器7通过物联网与V医数据中心相通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智能控制器7有显示功能和控制功能,有智能模式和手动模式两种状态。在智能模式下,智能处理器根据采集的信号进行颈托1的气压自动控制。手动模式下,用户可以根据智能颈托显示数据通过手动控制气泵8,以达到最舒适状态。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控制控制阀11,可以对颈托1进行充气或放气。实例1颈椎病患者,配戴适合本人尺寸的本专利技术智能颈托后,由气泵8充气后,可以通过调节颈托主体、下颌垫以及胸骨垫不同部分的气囊压力水平,使原本变直或反弓或侧弯的颈椎曲度得到改善或矫正,缓解颈神经根、颈髓及椎动脉的压迫,从而改善患者颈部不稳、颈部疼痛、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头晕、嗜睡等症状。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颈托内部压力感受器6可以记录使用者每次使用时的气泵8充气情况,从而可总结出使用者最适合的充气情况,而且设置成记忆模式,以方便使用者佩戴好本新型智能颈托后,本新型智能颈托中气泵8可自动充气至使用者使用习惯。使用者佩戴本新型智能颈托后,可通过心跳监测传感器2、血压监测传感器3、呼吸监测传感器4、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5等,从而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实时或间断的监测,而本专利技术智能颈托所特有的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12则可以对颈部血管血流量、流速进行实时或间断的监测,直接或间接的监测出脑部供血改善情况。特异的,通过对颈托充气前后生命体征以及颈部血管流量、流速等的监测,可以监测出颈托气泵充气后,使用者生命体征以及颈部血管流量、流速的改善情况,传统颈托缺乏对生命体征的有效监测。而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使用者生命体征以及颈部血管流量、流速的量化监测,可以对使用者的使用方式进行反馈,以进一步指导和鼓励使用者正确使用本新型智能颈托,避免了传统颈托科学性及准确性不足的缺陷。特异的,上述传感器所收集数据,通过智能控制器可以通过物联网与V医数据中心通讯,V医数据中心收集使用者数据后,可以对使用者给出相应的使用建议,以及疗效的评估。特异的,本产品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实现大量使用者的大数据,相应的大数据信息可以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智能颈托,包括颈托(1),颈托(1)为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心跳监测传感器(2)、血压监测传感器(3)、呼吸监测传感器(4)、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5)、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6)、智能控制器(7)、气泵(8)、线束(9)和气管(10)、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12),心跳监测传感器(2)、血压监测传感器(3)、呼吸监测传感器(4)、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5)、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6)、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12)均布置在颈托(1)上,心跳监测传感器(2)、血压监测传感器(3)、呼吸监测传感器(4)、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5)、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6)、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12)、气泵(8)均通过线束(9)与智能控制器(7)相连接,气管(10)的一端与颈托(1)内部腔体相连通,气管(10)的另一端与气泵(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智能颈托,包括颈托(1),颈托(1)为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心跳监测传感器(2)、血压监测传感器(3)、呼吸监测传感器(4)、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5)、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6)、智能控制器(7)、气泵(8)、线束(9)和气管(10)、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12),心跳监测传感器(2)、血压监测传感器(3)、呼吸监测传感器(4)、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5)、颈托内部压力传感器(6)、颈动脉血流量传感器(12)均布置在颈托(1)上,心跳监测传感器(2)、血压监测传感器(3)、呼吸监测传感器(4)、血氧饱和度监测传感器(5)、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如唐建文龚海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