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旋涡冷却器的冷风降温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2889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1:54
一种基于旋涡冷却器的冷风降温伞,面向在炎热夏季中前往景区观光的旅游人员。该制冷伞由悬臂控制箱、冷风管道、软胶喷头和伞体组成;控制箱内包含制冷单元和控制单元;采用旋涡冷却器制冷,进气口连接空气压缩泵,热排气端连接引导管与外界相通,冷排气端连接制冷管路;制冷管路另一端连接软胶喷头,用于将制冷空气散发至伞下环境;整个制冷装置由蓄电池供电。该制冷伞能够产生0℃以下的冷却气体,显著降低伞下环境温度,适用于旅游景区,方便游客休息,为伞下休息人员带来凉意,减少高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A Cooling Air Parachute Based on Vortex Cooler

A cold-air parachute based on vortex cooler is designed for tourists who visit scenic spots in hot summer. The umbrella consists of a cantilever control box, a cold air pipe, a soft rubber nozzle and an umbrella body; the control box contains a refrigeration unit and a control unit; a scroll cooler is used for refrigeration, an air compression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ake port, a guid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t the hot exhaust end, and a refrigeration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ld exhaust end; a soft rubber nozzle is connect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refrigeration pipeline to distribute refrigerated air to the lower ring of the umbre The whole refrigeration unit is powered by battery. The refrigeration umbrella can produce cooling gas below 0 C,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under the umbrella. It is suitable for tourist attractions, facilitates the rest of tourists, brings coolness to the rest personnel under the umbrella, and reduces the harm caused by high temperature to huma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旋涡冷却器的冷风降温伞
本技术属于一种降温伞,特别属于一种基于旋涡冷却器的冷风降温伞。
技术介绍
农家乐园、名胜古迹等景区每年都会吸引来大批前来观光的旅游人员,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阻挡不了人们出行旅游、外出观光的脚步,特别是有名的景区,在夏季前来旅游的游客人数可谓是数以万计。景区内供观光者临时休息的场所通常是饭馆和凉亭,前来观景的游客追求绿水青山、高山流水的意境,景区饭馆和城市饭馆给人的感觉类似,缺少群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乐,另外对于那些只需要休息无心会餐的游客来说,饭馆往往不是最佳选择。因而,前来观赏美景的游客更加青睐于在户外的凉亭小憩,不仅能够使身体得到休息同时在休息时观赏到了户外的美景。而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景区的降温伞,方便使用,可拆可换,为伞下休息的游客带来凉意,与凉亭相比,本降温伞免去了建筑物的修建环节,成本低,可灵活移动位置,在降温伞下休息的舒适感如同树荫所给,同时避免了游客对树周围花草的踩踏。因此本技术在景区供游客休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本技术提出的降温伞可以用于摆摊小贩,在夏季降低环境温度可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并取走热空气给伞下人员带来凉意,避免高温酷热对人体造成伤害。本技术的降温伞还可以应用于类似场合,本降温伞采用蓄电池供电,方便户外环境使用,亦可插入交流电桩使用。本技术配备温度调控模块,能够自动调节伞下环境温度,无需人员操作,适用于广泛人群,故研究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制冷伞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旋涡冷却器的冷风降温伞,该降温伞具有冷风调温功能,可为前来景区的观光人员带来便利、舒适的休息环境。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旋涡冷却器的冷风降温伞,其特征是:降温伞由伞柄、伞骨、伞布、伞座、喷头、冷风管道、对接接头、电源、温控单元、制冷单元组成。其特征是:伞布的面料添加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聚氨酯涂料,能够有效阻止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射且起到隔热作用,伞面内侧呈现橘红色具有驱蚊效果;冷风管道一端连接旋涡冷却器的冷空气排出端,另一端连接软胶喷头,冷风管道在使用前可随时安装,在收伞前可立马拆卸;管道的连接依靠两对对接接头,每对接头由送气接头和进气接头组成,并经微型螺母、密封垫片紧固、橡胶圈密封后实现冷气的畅通输送;利用带孔的喷头将冷空气散发至伞布下方环境,喷头采用软质材料方便伞的打开与闭合;制冷单元包括空气压缩泵和旋涡冷却器,其中旋涡冷却器为产生冷却气体的核心装置;温控单元由温控模块和测温模块组成,构成降温伞的智能操作系统;整个制冷系统装置放置于悬臂控制箱中并由蓄电池供电,使用时将控制箱置于伞下地面上。进一步地,旋涡冷却器有一个进气口、一个排热气口和一个排冷气口,其进气端连接空气压缩泵,由压缩泵给旋涡冷却器供应空气,旋涡冷却器的排热气口连接引导环并与外界环境相通,冷排气口连接冷风管道,用于输送制冷空气。进一步地,空气压缩泵将空气压缩并以很高的线速度沿切线方向泵入旋涡冷却器的涡流室,压缩空气经瞬间扩容、涡流交换产生能量分离,一部分气体形成涡流后旋转前进,沿管壁的气体与管壁发生摩擦,温度迅速升高,形成热空气从热端排至外界环境,另一部分气体沿中心线返回,形成回流,这部分气体与贴近管壁的涡流反向而行,持续发生热交换使得其温度逐渐降低,形成温度可达0℃以下的冷却气体用于制冷。进一步地,测温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温控模块,温控模块通过导线连接驱动线圈,其动作开关通过导线与空气压缩泵泵芯电机、启动开关及电源相连构成回路,动作开关由控制器智能控制,考虑到人员对伞下温度的需求各有所异以及防止温控模块出现故障,专门设置启动开关为手动按钮,制冷伞以智能控制为主控制和手动控制协助调节;启动开关设置于控制箱内壁,可人为打开控制箱进行手动调节;测温模块与温控模块、空气压缩泵组成控制回路,温控模块通过控制空气压缩泵的启停实现自动降温的目的。进一步地,软胶喷头设置于伞布正下方,呈现圆环状,安装在伞柄上并由上下处两个行止节支撑,阻止喷头上移和防止掉落,喷头上方按照同心圆阵列的分布方式开有至少一个气孔,用于排出冷空气同时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人体;喷头采用橡胶材料,具有弹性的软质喷头方便伞的正常闭合。进一步地,冷风管道与旋涡冷却器冷气排出端采用对接接头连接,冷风管道与软胶喷头的进气端采用对接接头连接,所述对接接头包括送气接头和进气接头。进一步地,送气接头的管外壁具有锥形变径管状结构,送气接头的细端设有环形外缘,送气接头的粗端与螺纹管的一端相连接,螺纹管的另一端与冷风管道相连接;送气接头上安装送气端橡胶圈;螺纹管设有外螺纹,接头螺母安装在螺纹管上;接头螺母与送气端橡胶圈间安装紧连接垫片。进一步地,进气接头的管内壁具有沙漏形变径管状结构,进气接头的一端用于插入送气接头的细端,进气接头的另一端与冷风管道相连接;进气接头外固定安装进气端橡胶圈。进一步地,送气接头插入进气接头后,送气接头细端的环形外缘卡进进气接头沙漏形变径管的最小径处;送气端橡胶圈压止于进气端橡胶圈,通过螺母的紧固作用实现对接接头的密封。进一步地,悬臂控制箱左右两侧分别开有直径为3厘米的圆孔,右侧圆孔为空气压缩泵的进口,进口插有引导环,引导环向外伸出5厘米方便进气;左侧圆孔为旋涡冷却器的排热气口,排热气口与排气杆进口相连,排气杆出口竖直向上;所述排气杆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为流热气通道,内层与外层之间为真空隔热层避免人员烫伤。进一步地,悬臂控制箱下端安装自锁滑轮,方便移动,测温模块的温感触头从控制箱上部伸出5厘米以确保测温准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普通伞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并配置制冷装置、控制单元、冷风管道及软胶喷头。橘红色伞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驱蚊效果,利用旋涡冷却器产生的冷空气制冷,气孔朝上设计避免了冷风直接吹向伞下休息人员。排气杆的配置将热空气排至环境的同时避免了人员烫伤,悬臂控制箱具有自锁滑轮,可以手握排气杆推动控制箱移动,冷风管道具有灵活拆卸的特点,使得该降温伞可轻松应用于多种场合。采用温控模块自动控制制冷温度,赋予降温伞一定的智能性,并设置手动开关,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透视伞布的降温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不透视伞布的降温伞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去除伞布的降温伞的骨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降温伞制冷单元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降温伞温控单元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降温伞温度控制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送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进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送气接头与进气接头对接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说明如下:1、伞柄;2、伞布;3、伞骨;4、伞座;5、软胶喷头;6、行止节;7、冷风管道;8、悬臂控制箱;9、旋涡冷却器;10、空气压缩泵;11、温控模块;12、测温模块;13、温感探头;14、动作开关;15、手动开关;16、螺纹管;17、接头螺母;18、紧连接垫片;19、送气接头;20、送气端橡胶圈;21、进气端橡胶圈;22、进气接头;23、引导环;24、自锁滑轮;25、排气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技术,现根据附图详细地对一种基于旋涡冷却器的冷风降温伞作进一步描述。图1-3显示了本技术降温伞的结构组成,由伞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旋涡冷却器的冷风降温伞,包括伞柄(1)、伞布(2)、伞骨(3)、伞座(4)、软胶喷头(5)、冷风管道(7)及悬臂控制箱(8),其特征是:所述悬臂控制箱(8)下端安装自锁滑轮(24);所述悬臂控制箱(8)内安装制冷单元;所述制冷单元包括空气压缩泵(10)和旋涡冷却器(9);空气压缩泵(10)的进气端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空气压缩泵(10)的排气端与旋涡冷却器(9)的进气端相连接;旋涡冷却器(9)的排冷气口通过冷风管道(7)连接软胶喷头(5);所述软胶喷头(5)安装在伞布(2)下方,软胶喷头(5)的上方设有一个以上的用于排出冷空气的气孔;旋涡冷却器(9)的排热气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旋涡冷却器的冷风降温伞,包括伞柄(1)、伞布(2)、伞骨(3)、伞座(4)、软胶喷头(5)、冷风管道(7)及悬臂控制箱(8),其特征是:所述悬臂控制箱(8)下端安装自锁滑轮(24);所述悬臂控制箱(8)内安装制冷单元;所述制冷单元包括空气压缩泵(10)和旋涡冷却器(9);空气压缩泵(10)的进气端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空气压缩泵(10)的排气端与旋涡冷却器(9)的进气端相连接;旋涡冷却器(9)的排冷气口通过冷风管道(7)连接软胶喷头(5);所述软胶喷头(5)安装在伞布(2)下方,软胶喷头(5)的上方设有一个以上的用于排出冷空气的气孔;旋涡冷却器(9)的排热气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旋涡冷却器的冷风降温伞,其特征是:所述冷风管道(7)与旋涡冷却器(9)冷气排出端采用对接接头连接,所述冷风管道(7)与软胶喷头(5)的进气端采用对接接头连接,方便冷风管道(7)的安装;所述对接接头包括送气接头(19)和进气接头(22);所述送气接头(19)的管外壁具有锥形变径管状结构,送气接头(19)的细端设有环形外缘,送气接头(19)的粗端与螺纹管(16)的一端相连接,螺纹管(16)的另一端与冷风管道(7)相连接;送气接头(19)上安装送气端橡胶圈(20);螺纹管(16)设有外螺纹,接头螺母(17)安装在螺纹管(16)上;接头螺母(17)与送气端橡胶圈(20)间安装紧连接垫片;所述进气接头(22)的管内壁具有沙漏形变径管状结构,进气接头(22)的一端用于插入送气接头(19)的细端,进气接头(22)的另一端与冷风管道(7)相连接;进气接头(22)外固定安装进气端橡胶圈(21);所述送气接头(19)插入进气接头(22)后,送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伟张越王庆国翟彦青霍启新王权易兆祥佟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