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油供应系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机油供应系统,其包括机油回路,在该机油回路中设置了机油压力产生装置和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有这种机油供应系统的内燃机。最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内燃机的热电联产站。专利技术背景带往复活塞的内燃机具有润滑油回路,其中,发动机油一方面保证对轴承部位以及活塞组的润滑,另一方面保护遭受漏气的表面免于腐蚀,最后还冷却活塞。优化的机油供应对于现代的大功率发动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构件负载处于可能的极限范围内,并且,润滑油回路中的微小的干扰就已经会导致严重损坏。内燃机中的发动机油的最佳温度范围介于70和95℃之间。在温度较低时,存在冷凝液积聚和发动机油酸化的危险,在温度较高时,热降解或热老化日渐严重。此外,发动机油的粘稠度明显取决于温度,该温度又决定性地影响润滑膜厚度。发动机油的温度又与冷却水温相关联,因为发动机油通常由发动机冷却水冷却,或者发动机冷却水和发动机油被接入到同一个外部的冷却回路中(例如热电联产站的内燃机设备的热水系统)。除了轴承润滑和轴承冷却外,发动机油还用于冷却活塞。为此,发动机油例如通过喷嘴喷入到在活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机油供应系统,包括润滑油回路(2),在该润滑油回路中设置了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7);和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二装置(11),其中,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7、11)设置在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两条并联的支流(2a、2b)中,其中,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在流动方向上设置在分岔成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7、11)的两个支流(2a、2b)之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1 AT A50232/2016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机油供应系统,包括润滑油回路(2),在该润滑油回路中设置了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7);和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二装置(11),其中,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7、11)设置在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两条并联的支流(2a、2b)中,其中,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在流动方向上设置在分岔成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7、11)的两个支流(2a、2b)之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5),其在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7)之后,且设置在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7)的第一支流(2a)中。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流动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之前的机油滤清器(3)。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第一支流(2a)中的、优选在所述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5)之后的机油滤清器(8)。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第二支流(2b)中的机油滤清器(10)。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可机械地通过传动机构由所述内燃机(1)驱动,并与所述内燃机(1)的转速相关联,其中,所述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5)由转速受控的电动机予以驱动。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利用该控制单元可以使得在通入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油管路中的入口处的压力满足所述内燃机(1)的运行条件,其中,调节所述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5)的转速。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之前,在所述第一支流(2a)和所述第二支流(2b)中分别设置了机油滤清器(3、8、10),其中,每个机油滤清器(3、8、10)具有另一种过滤精细度或网孔,其中,所述网孔参照另一机油滤清器(3、8、10)的网孔分别彼此相差至少100%。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运行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可产生介于0.6和1.6巴之间的机油压力。10.如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托弗·格鲁伯,
申请(专利权)人:IFT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