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供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02126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6 02:11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机油供应系统,其包括润滑油回路(2),在该润滑油回路中设置了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7);和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二装置(11),其中,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7、11)设置在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两条并联的支流(2a、2b)中,其中,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在流动方向上设置在分岔成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7、11)的两个支流(2a、2b)之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油供应系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机油供应系统,其包括机油回路,在该机油回路中设置了机油压力产生装置和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有这种机油供应系统的内燃机。最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内燃机的热电联产站。专利技术背景带往复活塞的内燃机具有润滑油回路,其中,发动机油一方面保证对轴承部位以及活塞组的润滑,另一方面保护遭受漏气的表面免于腐蚀,最后还冷却活塞。优化的机油供应对于现代的大功率发动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构件负载处于可能的极限范围内,并且,润滑油回路中的微小的干扰就已经会导致严重损坏。内燃机中的发动机油的最佳温度范围介于70和95℃之间。在温度较低时,存在冷凝液积聚和发动机油酸化的危险,在温度较高时,热降解或热老化日渐严重。此外,发动机油的粘稠度明显取决于温度,该温度又决定性地影响润滑膜厚度。发动机油的温度又与冷却水温相关联,因为发动机油通常由发动机冷却水冷却,或者发动机冷却水和发动机油被接入到同一个外部的冷却回路中(例如热电联产站的内燃机设备的热水系统)。除了轴承润滑和轴承冷却外,发动机油还用于冷却活塞。为此,发动机油例如通过喷嘴喷入到在活塞底侧的开口中,发动机油从该开口到达在活塞内部的环形冷却通道。由此在发动机工作期间给发动机油供应热能,该热能必须通过相应的换热器又被排出。在满载时,要从发动机油中排出的热量约为由燃油供应的能量的4%。总之,需要相当大的机油量,以便相应地供应全部的功能元件,其中,内燃机的机油循环量通常为0.5升/kW-发动机满载。为了产生机油压力,通常使用齿轮泵形式的机油泵,其机械地通过传动机构由内燃机予以驱动,因此与内燃机转速相关联。齿轮泵的输送量基本上仅取决于转速,因而必须规定相应的输送储备,以便在机油粘稠度较小时(例如在机油温度较高时)或者在润滑间隙扩大时保持所需要的机油压力。多余的机油量必须通过排放阀向机油泵分出,并回馈到机油池中。这牵涉到高的能量损失。致力于使得内燃机日益高效且经济的努力导致在内燃机的总优化中更加考虑到辅助驱动和系统功能,比如润滑油回路和冷却水回路。在此尤其涉及也使得外围系统最佳地且精确地满足发动机的要求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了驱动用于冷却水回路或机油回路的冷却水泵和机油泵,必须施加功率,该功率达到发动机功率的几个百分点,因而在涉及进一步提高内燃机效率时不可忽视。简短的专利技术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因此是,针对发动机机油回路,提高内燃机的效率。特别是要以一种方式优化内燃机的发动机油供应,从而将能量损失降低至绝对的最小值。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机油供应系统得以实现,其包括润滑油回路,在该润滑油回路中设置了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和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二装置,其中,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设置在润滑油回路的两条并联的支流中,其中,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在流动方向上设置在分岔成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的两个支流之前。该目的还通过具有这种机油供应系统的内燃机得以实现。润滑油回路的两个并联的支流要么在机油池中要么还在机油池之前又汇合。优选地,还设置了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其在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之后,且设置在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的第一支流中。例如,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可以设置在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之前。一种设计变型的特点是在流动方向上在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5)之前的机油滤清器(3)。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在润滑油回路的第一支流中的、优选在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之后的机油滤清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在润滑油回路的第二支流中的机油滤清器。该机油滤清器可以设置在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二装置之前。一种设计变型的特点是,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可机械地通过传动机构由内燃机驱动,并与内燃机的转速相关联,其中,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由转速受控的电动机驱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设计可以规定控制单元,利用该控制单元可以使得在通入润滑油回路的油管路中的入口处的压力满足内燃机的运行条件,其中,调节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的转速。此外可以规定,在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之前,在第一支流和第二支流中分别设置了机油滤清器,其中,每个机油滤清器具有另一种过滤精细度或网孔,其中,该过滤精细度或网孔参照析出的颗粒直径分别彼此相差至少100%。另外优选地规定,在运行状态下利用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可产生介于0.6和1.6巴之间的机油压力。此外可以规定,借助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在通入到用于润滑部位的供应管路中和通入到内燃机的冷却油喷嘴中的入口处的机油压力可根据发动机负载来调节,其中,发动机功率最大时的压力相比于半负载的情况至少高出20%。一种优选的设计变型规定,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的温度可满足发动机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包括换热器,该换热器可以优选多级地设计,其中,既规定了冷却功能,又规定了加热功能。在此,设置了相应的包括调节阀在内的调节机构。优选地规定,在全部的机油滤清器当中,在第一支流中的、优选在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之后的那个机油滤清器具有最小的网孔和最高的过滤精细度。一种优选的设计变型规定,第二支流中的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二装置可在发动机运行期间调节至介于70和80℃之间的温度,优选介于70和75℃之间的温度。在此,所述调节无关于在通入到内燃机中的压力管路内的入口处的发动机油温度。在此,借助用于机油调温的另一装置,将在内燃机的机油池中的和-如果存在的话-在外部的、但接入到内燃机的发动机机油回路内的储油器中的发动机油调节至最佳的温度水平。此外可以规定,在第二支流中设置了机油滤清器,其网孔相比于第一支流中的机油滤清器大了至少100%,或者其过滤精细度相应地小了至少100%。在一种设计变型中规定,在流动方向上观察,在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之前设置了机油滤清器,其网孔相比于第二支流中的机油滤清器大了至少100%,或者其过滤精细度小了至少100%。另外可以规定,从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起,机油回路分支成两条支路(带有两个支流),其中,一条支路(第一支流)给内燃机的机油压力管路供应已被精细过滤的机油,而另一支路(第二支流)负责给在油底壳中的和-如果存在的话-在外部的、但接入到发动机机油回路内的机油储备容器中的发动机油调温,其中可以使用机油滤清器,该机油滤清器引起在大于20μm的范围内的脏污颗粒的析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前述类型的机油供应系统的内燃机。该内燃机的特点可以是,在内燃机的压力管路中的机油温度可根据发动机负载调节,其中,发动机功率最大时的机油温度相比于半负载的情况至少低10℃。该内燃机的特点可以是,第一支流给内燃机的机油压力管路供应已被精细过滤的机油,而第二支流负责给在油底壳中的和-如果存在的话-在外部的、但接入到发动机机油回路内的机油储备容器中的发动机油调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前述类型的内燃机的热电联产站。该目的的实现方案旨在改变发动机机油回路的设计,由此实现优化内燃机的包括可能的机油滤清器在内的全部机油供应构件组。现代大功率发动机的特殊性在于,它们在满载时通过(通常2级的)高增压来实现很高的功率密度。保证运行可靠性,与其相关联的是高的机械的和热的构件负载,这要求特殊设计的且优化的冷却与润滑系统。尤其对于大负荷区域,必须利用内燃机来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机油供应系统,包括润滑油回路(2),在该润滑油回路中设置了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7);和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二装置(11),其中,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7、11)设置在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两条并联的支流(2a、2b)中,其中,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在流动方向上设置在分岔成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7、11)的两个支流(2a、2b)之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1 AT A50232/2016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机油供应系统,包括润滑油回路(2),在该润滑油回路中设置了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7);和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二装置(11),其中,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7、11)设置在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两条并联的支流(2a、2b)中,其中,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在流动方向上设置在分岔成两个用于机油调温的装置(7、11)的两个支流(2a、2b)之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5),其在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7)之后,且设置在用于机油调温的第一装置(7)的第一支流(2a)中。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流动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之前的机油滤清器(3)。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第一支流(2a)中的、优选在所述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5)之后的机油滤清器(8)。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第二支流(2b)中的机油滤清器(10)。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可机械地通过传动机构由所述内燃机(1)驱动,并与所述内燃机(1)的转速相关联,其中,所述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5)由转速受控的电动机予以驱动。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利用该控制单元可以使得在通入所述润滑油回路(2)的油管路中的入口处的压力满足所述内燃机(1)的运行条件,其中,调节所述第二机油压力产生装置(5)的转速。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之前,在所述第一支流(2a)和所述第二支流(2b)中分别设置了机油滤清器(3、8、10),其中,每个机油滤清器(3、8、10)具有另一种过滤精细度或网孔,其中,所述网孔参照另一机油滤清器(3、8、10)的网孔分别彼此相差至少100%。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运行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一机油压力产生装置(4)可产生介于0.6和1.6巴之间的机油压力。10.如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托弗·格鲁伯
申请(专利权)人:IFT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