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热管理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发动机热管理的目的是:无论发动机处于何种工况,均使其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为了更好地进行发动机热管理,需要进行发动机热管理性能测试。发动机热管理性能测试主要包括: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增压器散热量测试、冷却液流量测试。目前,暂未有相关技术提出发动机热管理性能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只是根据经验推测发动机热管理性能,因而无法准确地确定发动机热管理性能,导致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以准确地测试发动机热管理性能,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性能的测试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量测量回路,包括:发动机总成、发动机测功机、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一流量计M1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T2,其中,所述发动机总成与所述发动机测功机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T1与所述第一流量计M1串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T1和所述第一流量计M1均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冷却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散热量测量回路,包括:发动机总成、发动机测功机、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一流量计M1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T2,其中,所述发动机总成与所述发动机测功机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T1与所述第一流量计M1串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T1和所述第一流量计M1均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冷却液入口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T2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冷却液出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性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散热量测量回路,包括:发动机总成、发动机测功机、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一流量计M1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T2,其中,所述发动机总成与所述发动机测功机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T1与所述第一流量计M1串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T1和所述第一流量计M1均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冷却液入口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T2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冷却液出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台架中冷器散热量测量回路,包括:所述发动机总成、发动机性能试验台架、电子控制单元、第三温度传感器T3、第四温度传感器T4,所述发动机总成布置在所述发动机性能试验台架上,所述发动机总成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发动机性能试验台架上设置有台架中冷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T3、所述台架中冷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T4顺次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总成包括:水泵、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水套、暖风芯体、增压器水套、机油冷却器、节温器,其中,所述节温器的开度为全开;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液出口处设置有第二流量计M2,其中,所述水泵、所述气缸体水套、所述机油冷却器以及所述第二流量计M2顺次相连,组成冷却液流量第一测量回路;所述增压器水套的冷却液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流量计M3,其中,所述水泵、所述气缸体水套、所述增压器水套以及所述第三流量计M3顺次相连,组成冷却液流量第二测量回路;所述暖风芯体的冷却液入口处设置有第四流量计M4,其中,所述水泵、所述气缸体水套、所述气缸盖水套、所述第四流量计M4以及所述暖风芯体顺次相连,组成冷却液流量第三测量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车散热器和整车油冷器;所述整车散热器的冷却液入口处设置有第五流量计M5,其中,所述水泵、所述气缸体水套、所述气缸盖水套、所述第五流量计M5、所述整车散热器以及所述节温器顺次相连,组成冷却液流量第四测量回路;所述整车油冷器的冷却液入口处设置有第六流量计M6,其中,所述水泵、所述气缸体水套、所述气缸盖水套、所述整车散热器、所述整车油冷器以及所述节温器顺次相连,组成冷却液流量第五测量回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P1,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P1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冷却液入口处;第二压力传感器P2,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P2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冷却液出口处。6.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发动机测功机以及电子控制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石庆松,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