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文铃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159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包括第二漏油收斗,终集舱,锁紧孔,卸油阀门和引流管;所述主体液压缸的两端设有用于外接油路管道的两处进出油口,且在这两处进出油口的中间段油缸的外壁上还设有上下两处突起的条状结构的辅肋;所述第一压座和第二压座的内端面通过两根连接杆支撑连接,且在这两根连接杆的外壁顶侧自左向右焊接有三处握杆;由此可以看出,当油缸需要更换老化的管道或改变油路方向需要拆管时,位于油路管口处积存漏出的油液就会滴落到对应的漏油收集斗内,而不会掉到设备的表面上,也不会造成油液的浪费,不但提高了支撑架的结构,还在功能上得到了提高,结构更加合理。

A Hydraulic Cylinder with Hydraulic Oil Connecting Pallet Suppor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ydraulic cylinder with a supporting device structure of a combined oil receiving tray, including a second oil spill receptacle, a terminal collecting cabin, a locking hole, an oil unloading valve and a drainage pipe; two inlet and outlet ports for an external oil pipeline ar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main hydraulic cylinder,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oil cylinder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two inlet and outlet ports is supplemented by two upward and downward projections of the strip structure. Rib; The inner end face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pressure bases are supported and connected by two connecting rods, and three grips are welded from left to right at the top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two connecting rods. It can be seen from this that when the cylinder needs to replace the aged pipeline or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the oil pipeline needs to be dismantled, the oil accumulated at the orifice of the oil pipeline will drip into the corresponding oil spill collecting funnel, and the oil spill will fall into the corresponding oil spill collecting funnel. It will not fall on the surface of the equipment, nor will it cause oil waste. It not only improv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upport frame, but also improves the function, and the structure is more reason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缸安装结构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
技术介绍
液压缸是一种动力部件,其通过本身的进出油口通过油路管道与外部油箱进行油路连接,通过动力泵将油液通过油管注入其内腔,使其通过换通原理,使其动力输出杆对设备动力结构提供动力。固定式油缸支架,如中国专利号:CN201520729482.4提供的一种油缸支架,包括前、后支撑板,左、右立板,油缸缸套,安装活块,所述的互相平行的前、后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左、右平行立板;在左、右平行立板上端中部设有与“工”字型或“十”字型安装活块相匹配的轮廓结构面,安装活块固定安装在左、右平行立板上。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类似于上述现有的用于安装油缸的水平式(非旋转式)油缸支架或支座,其一般仅为结构单一的轴瓦结构,或支撑座结构,而实际油缸安装后,需要定期对其进出油口进行换管作业,例如油管老化或改装油路方位时,换油管时,在液压缸或油管的进出油口积存的油液会流出,滴落到设备表面上,影响设备表面卫生,同时会产生油液浪费。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以解决上述提出的关于现有的用于安装油缸的水平式油缸支架或支座,其一般仅为结构单一的轴瓦结构,或支撑座结构,而实际油缸安装后,需要定期对其进出油口进行换管作业,例如油管老化或改装油路方位时,换油管时,在液压缸或油管的进出油口积存的油液会流出,滴落到设备表面上,影响设备表面卫生,同时会产生油液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包括主体液压缸,辅肋,第一压座,第二压座,连接杆,握杆,辅槽,进出油口,侧杆,压耳,承压座,第一漏油收斗,第二漏油收斗,终集舱,锁紧孔,卸油阀门和引流管;所述主体液压缸的两端设有用于外接油路管道的两处进出油口,且在这两处进出油口的中间段油缸的外壁上还设有上下两处突起的条状结构的辅肋;所述第一压座和第二压座的内端面通过两根连接杆支撑连接,且在这两根连接杆的外壁顶侧自左向右焊接有三处握杆;所述第一压座和第二压座的底侧均设有与它们相互对应的一处承压座,且这两处承压座与顶侧对应的第一压座、第二压座的贴合连接处均设有外突的压耳,并且这些压耳上均开设有两处锁紧孔;所述承压座的前底侧外壁上均还焊接有一根侧杆,且在这两根侧杆的终端分别还焊接有一处开口朝上的第一漏油收斗和第二漏油收斗。进一步的,所述承压座的底面均为L形结构,且上面开设有用于与设备安装结构表面进行安装的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座和第二压座均为轴瓦结构,且其内壁均开设有一处辅槽,且辅槽与主体液压缸外壁上的两条辅肋位置及结构尺寸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承压座也为结构与顶部压座结构相对应的轴瓦状结构,它们腔壁底侧也开设有一条辅槽。进一步的,所述侧杆均为侧弯式结构,且它们终端安装的第一漏油收斗和第二漏油收斗所在位置位于主体液压缸上开设的两处进出油口的底侧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漏油收斗第二漏油收斗的底面向下贯穿有一根引流管,且引流管的中间段还贯穿连接有一处带有卸油阀门的终集舱。进一步的,所述握杆均为向下呈倒U形弯曲的管件结构,且均布距离的焊接在两根连接杆的顶侧,将两连接杆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均为内倾斜状态与终集舱实现贯穿连接的,且终集舱的内腔底面也为内凹式倾斜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结构的油缸支撑架装置,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安装或拆除,是针对于现有的水平放置场合的油缸支架进行的设计,例如常用的磨床设备上的动力供给油缸安装结构,支架的前侧通过侧杆安装了左右两处漏油收集斗,这两处漏油收集斗随着装置将油缸固定后,正好位于油缸进出油口的底侧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当油缸需要更换老化的管道或改变油路方向需要拆管时,位于油路管口处积存漏出的油液就会滴落到对应的漏油收集斗内,而不会掉到设备的表面上,也不会造成油液的浪费,不但提高了支撑架的结构,还在功能上得到了提高,结构更加合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后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后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压座和第二压座向上拿起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平右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主体液压缸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由图6引出的A部面观看辅肋分布结构示意图(不涉及油缸内腔现有结构技术的具体结构)。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终集舱内腔底面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主体液压缸-1,辅肋-2,第一压座-3,第二压座-4,连接杆-5,握杆-6,辅槽-7,进出油口-8,侧杆-9,压耳-10,承压座-11,第一漏油收斗-12,第二漏油收斗-13,终集舱-14,锁紧孔-15,卸油阀门-16,引流管-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包括主体液压缸1,辅肋2,第一压座3,第二压座4,连接杆5,握杆6,辅槽7,进出油口8,侧杆9,压耳10,承压座11,第一漏油收斗12,第二漏油收斗13,终集舱14,锁紧孔15,卸油阀门16和引流管17;所述主体液压缸1的两端设有用于外接油路管道的两处进出油口8,且在这两处进出油口8的中间段油缸的外壁上还设有上下两处突起的条状结构的辅肋2;所述第一压座3和第二压座4的内端面通过两根连接杆5支撑连接,且在这两根连接杆5的外壁顶侧自左向右焊接有三处握杆6;所述第一压座3和第二压座4的底侧均设有与它们相互对应的一处承压座11,且这两处承压座11与顶侧对应的第一压座3、第二压座4的贴合连接处均设有外突的压耳10,并且这些压耳10上均开设有两处锁紧孔15;所述承压座11的前底侧外壁上均还焊接有一根侧杆9,且在这两根侧杆9的终端分别还焊接有一处开口朝上的第一漏油收斗12和第二漏油收斗13。其中,所述承压座11的底面均为L形结构,形成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该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包括主体液压缸(1),辅肋(2),第一压座(3),第二压座(4),连接杆(5),握杆(6),辅槽(7),进出油口(8),侧杆(9),压耳(10),承压座(11),第一漏油收斗(12),第二漏油收斗(13),终集舱(14),锁紧孔(15),卸油阀门(16)和引流管(17);所述主体液压缸(1)的两端设有用于外接油路管道的两处进出油口(8),且在这两处进出油口(8)的中间段油缸的外壁上还设有上下两处突起的条状结构的辅肋(2);所述第一压座(3)和第二压座(4)的内端面通过两根连接杆(5)支撑连接,且在这两根连接杆(5)的外壁顶侧自左向右焊接有三处握杆(6);所述第一压座(3)和第二压座(4)的底侧均设有与它们相互对应的一处承压座(11),且这两处承压座(11)与顶侧对应的第一压座(3)、第二压座(4)的贴合连接处均设有外突的压耳(10),并且这些压耳(10)上均开设有两处锁紧孔(15);所述承压座(11)的前底侧外壁上均还焊接有一根侧杆(9),且在这两根侧杆(9)的终端分别还焊接有一处开口朝上的第一漏油收斗(12)和第二漏油收斗(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该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包括主体液压缸(1),辅肋(2),第一压座(3),第二压座(4),连接杆(5),握杆(6),辅槽(7),进出油口(8),侧杆(9),压耳(10),承压座(11),第一漏油收斗(12),第二漏油收斗(13),终集舱(14),锁紧孔(15),卸油阀门(16)和引流管(17);所述主体液压缸(1)的两端设有用于外接油路管道的两处进出油口(8),且在这两处进出油口(8)的中间段油缸的外壁上还设有上下两处突起的条状结构的辅肋(2);所述第一压座(3)和第二压座(4)的内端面通过两根连接杆(5)支撑连接,且在这两根连接杆(5)的外壁顶侧自左向右焊接有三处握杆(6);所述第一压座(3)和第二压座(4)的底侧均设有与它们相互对应的一处承压座(11),且这两处承压座(11)与顶侧对应的第一压座(3)、第二压座(4)的贴合连接处均设有外突的压耳(10),并且这些压耳(10)上均开设有两处锁紧孔(15);所述承压座(11)的前底侧外壁上均还焊接有一根侧杆(9),且在这两根侧杆(9)的终端分别还焊接有一处开口朝上的第一漏油收斗(12)和第二漏油收斗(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合压式接油托盘支撑装置结构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座(11)的底面均为L形结构,且上面开设有用于与设备安装结构表面进行安装的安装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铃
申请(专利权)人:丁文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