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混凝土制品的立式模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128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制造混凝土管、杆或桩的立式模具。该模具可以沿着其长度方向打开,且具有内部挠性橡胶或者聚合物衬里(5),其中在模具闭合时密封在一起的模具壳体(63)的边缘结合有一粘合在模具衬里(5)上并支撑在凸缘(53)上的密封条带(51),该密封条带平行于模具壳体的边缘延伸,该密封条带(51)与该凸缘(53)的连接这样设置,以容许密封条带(51)在打开模具和取出模制制品的过程中可以跟随模具衬里(5)移动。当模制具有恒定横截面的长的空心混凝土制品时,使用一个可扩张芯体,该可扩张芯体可以收缩,以使恒定横截面的制品可以很容易地从模具中取出。还公开了一种模制长混凝土制品的方法,其中在无振动的情况下,使均质混凝土混合料受到5巴以上的模制压力。该方法适于制造具有环状非圆形横截面的空心杆或桩,特别是椭圆形杆或桩,或者具有矩形底部、椭圆形本体区段和圆形顶部区段的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长混凝土制品的立式模制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长混凝土制品如杆、桩和管的改进以及对此类产品的模制方法的改进。
技术介绍
制造相对于重量具有足够强度的长混凝土杆的传统方法是离心铸造法。该方法仅仅被用于制造围绕长轴具有对称横截面的杆、桩或管。该方法的另一个后果是在离心铸造的过程中施加的力的作用下,混凝土中的混凝料在杆、桩或管的横截面上不均匀地径向分布。非圆形杆、桩或管不常见,且通常不生产。美国外观设计专利US 438991公开了一种具有椭圆基座的混凝土锚。美国专利US 5081806公开了一种椭圆基座梁。日本专利JP 01015219公开了一种将圆形金属管转变成椭圆形的方法。日本专利JP 07119141公开了一种挡墙的椭圆管。日本专利JP 62161422公开了一种制造混凝土加强件的椭圆钢管的方法。美国专利US 4996013和US 6284172中已经提出了在立式模具中模制混凝土管、环形杆或桩的方法。该模具从底部填充,且通过利用挠性膜向外移动内部模具使混凝土在内部模具和外部模具之间被压实。形成的产品为从底部向顶部横截面渐缩的空心杆。该模具被倒置,以使最宽-->的部分位于顶部。在该方法中,由衬里施加的压力不超过3个大气压,且在充填模具的过程中混凝土混合料被振动。根据模具是铰接的或者呈两部分的形式,通常需要一个或者两个立式模具密封件,该密封件通过绕模具边缘弯曲橡胶衬里来提供。该密封件在衬里趋向于断裂时是足够的,而其厚度对于12米以上长度的模具的耐受度是不够的。美国专利US 3809513公开了一种模制方法,其中模具是水平的,且压力通过一个允许脱水的薄膜施加。在整个压实过程中都利用了振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空心混凝土制品的改进方法,该方法还能够制造具有恒定横截面或者非圆形横截面的制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成本更低的非圆形制品。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其适于以改进的方法操作,并制造长的空心混凝土制品,该制品具有恒定或者变化的横截面,或者非圆形横截面。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制长混凝土制品的方法,其中,在无振动的情况下,使均质混凝土混合料受到5巴以上的模制压力。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可以部分断定,其中如果内部衬里施加的压力足够,在模具松开之前,可以在无振动的情况下实现压实/脱水。这主要是因为在填充模具的过程中混凝土被保持为均质混合料。这优选通过PCT/AU03/00481中所公开的方法来实现,该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水管的模具衬里,该排水管在模具的填充过程中是关闭的。到达可以打开模具以及可以将杆移至固化位置的阶段为保持时间和所施加的压力的函数。通过将压力提高到5巴以上,可以将保持时间明显减少,且成品质量则得到改善。保持均质的混凝土混合料并保持足够的压力的结果是,在所制造的-->杆中,沿壁横截面的混凝料的分布比可替换方法、如离心铸造方法更均匀。模具的充填和去水步骤在顺序上与美国专利US 6284172中所描述的类似,该专利的内容在此并入作为参考。这种改进的另一个结果是,外部模具壳体(成形件)需要更坚固,以承受高达9巴的压力。升高的压力的另一个结果是,模具密封应当更充分。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制造长混凝土制品的模具,其中该模具可以沿着其长度方向打开,且具有一内部挠性/柔性橡胶或者聚合物衬里,其中在模具闭合时密封在一起的模具壳体的边缘结合有一粘合在模具衬里上并支撑在平行于模具壳体的边缘延伸的凸缘上的密封条带,密封条带与凸缘的连接这样设置,以容许密封条带在打开模具和取出模制制品的过程中跟随模具衬里移动。这种配置使得模具可以在高达9巴的压力下保持密封,且在模具的闭合间隙中沿其长度允许存在+/-5mm的公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制造长的、空心的具有恒定横截面的混凝土制品。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长的空心混凝土制品的立式模具,其中模具的内表面由圆柱形挠性衬里形成,在该挠性衬里中设置一可扩张芯体,当从模具中取出模制混凝土制品时,该可扩张芯体可以发生径向收缩。可扩张芯体需要足够坚固,以承受抽吸过程中的内部模具压力。这一点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设置一个由第一中心轴和可以在该第一中心轴上滑动的第二同心轴组成的芯体,在第一轴的每一端连接一个外部梁,从而使得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的移动可使外部梁相对于所述第一轴径向移动。在另一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长的、立式混凝土杆或桩,其-->具有非圆形横截面,该横截面从底部到顶部可以是恒定的或者变化的。优选地,该横截面是椭圆形的。本专利技术的该方面的实现可以断定,其中通过使用非圆形横截面,在杆中使用的混凝土和加强钢的数量可以得到最优化。空心椭圆形杆需要较少的加强件(或钢筋骨架),因为较宽的底部使该结构需要较少的加强件。这对每个杆来说明显节约成本,还节约了混凝土。椭圆形杆的使用意味着可以仅仅沿一个方向进行地面安放,这样便克服了杆在竖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使用中,电力杆受到施加在其上的三个主载荷的作用,而第四个载荷在外部导线断裂时发生。三个主载荷中的两个为弯曲载荷,而最大的载荷垂直于导线的延伸方向,且为沿导线施加的载荷的两倍以上。因此,杆具有两个独立的弯曲条件,二者互相垂直。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模制方法,可以制造出优选的内部和外部形状,包括在弯曲载荷最大处具有较厚的壁和/或更多的加强件,而在受到较小弯曲载荷处相对较薄或具有较少的加强件。在制造椭圆形杆使得可在地面上获得最佳性能的同时,因为施力面积减小,特别是沿长轴的地中土壤的载荷提高。为克服这一困难,优选的是,使杆的端部具有方形横截面,以将载荷更好地分配在周围的土壤中。杆还可以结合有一个渐缩端部,从而使混凝土的横截面向着杆的底部减小。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模制方法,可以制造沿其长度方向具有变化横截面的杆,其中包括该杆在其顶部具有圆形横截面,从而可以使用当前的硬件和配件。对于一些产品如空心柱或者管而言,需要恒定的横截面,这意味着模具芯体的需要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当芯体必须从长的模制制品中抽出时,这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对于渐缩型产品而言,较小的垂直运动将会-->在芯体和杆或桩(柱)之间产生空隙,而具有恒定内径的杆或桩则不是这种情况。在另一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长的、空心混凝土制品的模具芯体,该混凝土制品例如为杆或桩,该模具芯体带有可被加压从而向模制混凝土施加压力的挠性衬里以及可扩张的刚性材料框架,该框架可以向外移动。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为模具的顶部横截面的平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渐缩模具的三个横截面的一系列平面图;图3为图1和2所示芯体的垂直截面图;图4为脱模和清洗过程中的一排水通道的细节;图5为脱水过程中的一排水通道的细节;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模具芯体的截面的平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非对称杆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图7所示杆的一系列横截面;图9为在制造恒定横截面的制品如管或桩时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可扩张芯体的平面图;图10为图9所示可扩张芯体在三个位置上的示意图;图11为可扩张芯体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2为用于获取模具壳体的两个边缘之间的密封的机构的详细平面图;图13为当模具打开时模具壳体的一个边缘密封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示出了模具的平面图,其中该模具具有模具壳体2和限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制长混凝土制品的方法,其中在无振动的情况下,使均质混凝土混合料受到5巴以上的模制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AU 2003-10-7 20039054221.一种模制长混凝土制品的方法,其中在无振动的情况下,使均质混凝土混合料受到5巴以上的模制压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模具的充填过程中抑制水从混凝土中流失,以在模具中保持均质混凝土混合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被施加一段时间,以使得足以生产出自立式模制制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充填模具之前将加强件放入模具中,且通过固定在该加强件上的支撑装置将模制制品从模具中取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模具是渐缩的,其横截面从模具的底部开始开始逐渐增大,并且该加强件为具有互补横截面的开口锥形笼。6.一种用于制造长混凝土制品的模具,其中外部模具可以沿着其长度方向打开,且具有内部挠性橡胶或者聚合物衬里,其中在模具闭合时密封在一起的模具壳体的边缘结合有一粘合在模具衬里上并支撑在平行于模具壳体的边缘延伸的凸缘上的密封条带,该密封条带与该凸缘的连接这样设置,以容许该密封条带在打开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雷姆雷金纳德休姆
申请(专利权)人:韦尔泰持休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U[澳大利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