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琼钊专利>正文

相连组合楼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957 阅读:133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高架路、天桥、立体停车场和现代楼房的相互组合连接成空中平台和转换平台的楼群体系。亦即是要提供一个在规划设计上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全面考虑与道路、相邻楼房以至更长远建筑物、自然地貌的相互关系的楼群体系,通过建立起多个通过连接而延展的空中平台和转换平台,充分利用空间,令人们大量的日常活动可以在上面进行,部分公共设施还可以上面兴建,分流现时以地面作为唯一基本活动平台的负担,从而在楼群所及之处相对现有楼房体系能更安全、更舒适方便、更节约土地资源、更大限度地扩展人们的活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连组合楼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用高架路、天桥将现代楼房之间及附属设施的进行相互组合连接,形成空中平台和空中道路网,充分利用空间以缓解空间环境矛盾的楼群体系。
技术介绍
现有的楼房体系在设计上没有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全面考虑与道路、相邻楼房以至更长远建筑物的相互关系,以地面作为唯一基本活动平台,就势必出现使人文环境、安全方便、商业氛围、道路通行等等诸多因素形成相互制约的空间环境矛盾,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在现有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从立体空间利用和楼群整体效应着眼解决相关问题,应用本专利技术将能有效改善这种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个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全面考虑与道路、相邻楼房以至更长远建筑物的相互关连的楼群体系,在现有建筑材料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间,建立起多个通过连接而延展的空中平台和空中道路网,日常事务可以在上面解决,分流现时以地面作为唯一基本活动平台的负担,从而在楼群所及之处上述多种因素都将有效改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仅从地面及以上部分建筑加以分析及说明:附图一为相连组合楼群的单体局部剖视图。附图二为相连组合楼群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标用于商住楼房的大规模建造,立足已有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采用相连组合的群楼形式。即群体效果是现代楼房(1)之间用高架路(2)和天桥(3)相连,而单个结构上可视作是现代楼房(1)与高架路(2)、天桥(3)的组合(见附图一、附图二,附图一为局部剖面图,附图二为立体示意图)。高架路(2)的一边桩柱建在马路边上,另一边与楼房(1)的相应部分相连而组合成裙楼(4),多层裙楼(4)通过高架路(2)与同侧其他建筑物相连,沿路排布时亦在空中连接成路,在一定间距用天桥(3)与马路对面的建筑物、各种附属建筑连接,就形成了因连接而延展的空中平台和空中道路网。住宅(办公)区(5)建在人行道线及以内的裙楼(4)顶上。-->方案达成设计的作用是:用高架路(2)和天桥(3)及互相连接的楼房后而建立形成多个可通过连接而延展的空中道路网除了将楼群的裙楼部分相互连接外,高架路(2)的每一个层面除了对上承载以供通行,还对其下面产生遮蔽作用,既拓展了空间,又使自身具有多种功能,由此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从以下几方面相比现有楼房体系有所改善:安全高架路(2)内形成的有遮蔽的通道,无高空坠落物致伤。处于不同的平台,可以有效将行人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分离,改善交通安全。裙楼(4)相连,一旦发生灾变易于从邻楼施救,人群亦可直接从高架路(2)和天桥(3)疏散到其他楼房和地面,避免在黑暗环境上下楼造成混乱与伤害;裙楼(4)较住宅区(5)宽阔,结构上较为稳固。舒适方便住宅区(5)建在裙楼顶上人行道线里侧,住宅区(5)至裙楼顶边可建立绿化带,噪音经多层高架路(2)及裙楼顶绿化带的阻隔,被有效压抑,而楼下就是交通方便的马路,兼有交通干道的便捷和内街的安宁。多层高架路(2)形成多道能遮阳挡雨的立体长廊,行人、非机动车在里头不被日晒雨淋。天桥(3)可以建得较密,过马路不用等绿灯,还少了来回绕道和重复上下楼。节约土地资源将周边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主要建在空中,裙楼顶上也有较现有楼房体系多了高架路(2)面积的活动平台,整体效应形成的多功能、重叠、紧凑效果也能减少一些楼梯,取消如候车室(亭)、围墙等一类设施、缩短因建造这些设施而产生的距离。因为从高架路(2)、裙楼顶能方便地走到另一裙楼顶上,在裙楼顶兴建学校、幼儿园等公共设施也就成为可能,无须象现在这样必须要占用地面了。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时的楼房体系更充分利用空间,使人们大量的日常活动可以脱离地面进行,部分公共设施还可以不占用地面兴建。相对现有楼房体系能更安全、更舒适方便、更节约土地资源、更大限度地扩展人们活动空间的同时,在楼群所及之处有效地分流了地面的负担,从而优于现有楼房体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现代楼房、高架路、天桥组合连接而成的楼房体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现代楼房、高架路、天桥组合连接而成的楼房体系。2.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楼房体系,连接的目标可以是其他楼房、立体停车场,甚至堤坝、山体。3.按权利要求1或2规定的楼房体系,其组合的高架路可以在相应楼房或建筑物的一边、两边、三边甚至周边。4.按权利要求1或3规定的楼房体系,其组合的高架路的桩柱可以建在路边,也可以不建在路边。5.按权利要求1或2规定的楼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琼钊
申请(专利权)人:沈琼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百度蜘蛛] 2015年02月25日 07:25
    厦门大学群贤楼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厦门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场上。群贤楼群是厦大最早最古老的建筑群,也是建校之初的第一组建筑。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