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872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划分为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的非发光区域设置有辅助电极,所述的发光区域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层叠设置有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电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电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辅助电极之间通过第一导电连接器电气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之间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电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需要在发光区域设置金属辅助电极,具有开口率高、外形美观等优点,同时,双重导电连接器的设置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保持着较好的防短路功能。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a substrate, which is divided into a luminescent region and a non-luminescent region. The non-luminescent region is provided with an auxiliary electrode. The luminescent regio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 organic luminescent layer and a second electrode layer are overlapped on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d a number of first conductive single electrodes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 plurality of second conductive unit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acent first conductive unit and the auxiliary electrode; the first conductive unit and the auxiliary electrode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by the first conductive connector, and each second conductive unit and the first conductive unit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by the second conductive connector.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oes not need to set metal auxiliary electrodes in the light-emitting region,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opening rate and beautiful appear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setting of double conductive connectors enables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o maintain a good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开口率且可以防止短路现象发生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现象指的是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即,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配置适当的有机层时,若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空穴从阳极注入至所述有机层,电子从阴极注入至所述有机层。当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时形成激子(exciton),并且当该激子再度落至基态时即生成光。由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间隔小,因此有机发光元件容易具有短路缺陷。由于有机发光元件的结构中的针孔、裂痕、段差(step)和涂布粗糙度(roughness)等,阳极和阴极可彼此直接接触。或者,在该缺陷区域中,有机层厚度可能变得较薄。该缺陷区域提供电流容易流过的低阻抗路径,从而在极端情况下,使电流几乎不流过或绝不流过该有机发光元件。据此,该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输出降低或消失。在多像素显示设备中,该短路缺陷可产生不发射光或发射光低于平均光强度的死像素,从而可能会降低显示器的品质。在照明或者其他低分辨率的用途中,该区域中的相当一部分可能会因短路缺陷不工作。由于存在对短路缺陷的忧虑,通常在清洁室中制造有机发光元件。但是,即使在非常洁净的环境下,也不能有效地消除短路缺陷。在多数情况下,通过增大两个电极之间的间隔以减少短路缺陷的数量,但与操作有机发光元件所需的厚度相比,可能不必要地增大该有机层的厚度。这种方法增加了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成本,此外这种方法也不能完全去除短路缺陷。且其他的防短路设计,大多利用金属辅助电极来串联各个防短路像素,这样导致的问题是发光区开口率降低,且因为金属辅助电极的不透光性,导致外观上很容易看出金属辅助电极的存在,在特定应用下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有机发光器件容易发生短路或者虽然能够解决短路问题但是开口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高开口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需要在发光区域设置金属辅助电极,具有开口率高、外形美观等优点,同时,双重导电连接器的设置使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保持着较好的防短路功能。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划分为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的非发光区域设置有辅助电极,所述的发光区域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层叠设置有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电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电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辅助电极之间通过第一导电连接器电气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之间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及其上方层叠设置的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构成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及其上方层叠设置的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构成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的第一导电单元之间相互并联电气连接。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导电单元之间的若干第二导电单元并行设置,同一行的第二导电单元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电气连接。位于同一行的第二导电单元中的一部分与一个与其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电气连接,另一部分第二导电单元与另一个与其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电气连接。同一行的第二导电单元的数量大于等于2,且与同一第二导电单元(2)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器(4)的数量大于等于1。每一第二导电单元同时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导电单元之间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4)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电阻R1<1000Ω,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电阻R2<1000Ω;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短路电流IS小于整体电流I0的1/10,即IS<(I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电阻R1<500Ω,所述第二导电单元(2)电阻R2<500Ω。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器和第二导电连接器上方覆盖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优选为透明绝缘材料。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器的电阻R11>R01/(N1-1),所述的R01为第一导电单元的电阻,所述的N1为第一导电单元的数量;所述第二导电连接器的电阻R21>R02/(N2-1),所述的R02为第二导电单元的电阻,所述的N2为第二导电单元的数量;N2为大于等于10的整数,N2为大于N1的两倍以上的整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图1所示)发光区域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电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电单元,由于发光区域不需要设置金属辅助电极,且第一导电连接器与第二导电连接器均采用透明绝缘材料包覆,因此像素开口率显著增加。2、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位于同一行的第二导电单元中的一部分与一个与其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电气连接,另一部分第二导电单元与另一个与其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电气连接,或一个第二导电单元同时与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单元连接,这种设置方式,在某一处的发光单元短路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一整排同时不亮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使屏体亮度保持基本均匀。3、本专利技术为了保证屏体短路后的均匀性,所述发光单元的短路电流IS小于整体电流I0的1/10,即IS<(I0/10),这是因为如果短路电流过大,会导致短路处周围的发光区域电流变小,从而亮度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图案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图5为图1的电阻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图案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图案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图案化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图案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导电单元,2-第二导电单元,3-第一导电连接器,4-第二导电连接器,5-辅助电极,6-绝缘层,7-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划分为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的非发光区域设置有辅助电极(5),所述的发光区域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层叠设置有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电单元(1),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电单元(2);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和辅助电极(5)之间通过第一导电连接器(3)电气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导电单元(2)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之间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4)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及其上方层叠设置的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构成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及其上方层叠设置的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构成第二发光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划分为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所述的非发光区域设置有辅助电极(5),所述的发光区域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层叠设置有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电单元(1),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电单元(2);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和辅助电极(5)之间通过第一导电连接器(3)电气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导电单元(2)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1)之间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4)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及其上方层叠设置的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构成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及其上方层叠设置的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构成第二发光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单元(1)之间相互并联电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导电单元(1)之间的若干第二导电单元(2)并行设置,同一行的第二导电单元(2)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单元(1)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4)电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行的第二导电单元(2)中的一部分与一个与其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1)通过第二导电连接器(4)电气连接,另一部分第二导电单元(2)与另一个与其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1)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映光鲁天星谢静胡永岚
申请(专利权)人: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