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杰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082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及制备方法,具体为TPV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的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热塑性聚烯烃80份、可硫化弹性体120份、苯并咪唑改性氧化石墨烯12份、石蜡油4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2份、光稳定剂2份、内润滑剂2份、硫化剂2份、支化聚砜20份、纳米光触酶1份、交联引发剂4份、抗UV剂2份。在制备的过程中添加纳米光触媒,可以有效分解醛类、苯类、氨、TVOC等,将其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长期释放负离子,对环境无二次污染。且光稳定剂、抗UV剂、抗氧剂以及亚磷酸酯化合物进行复配,提高热塑性弹性体的耐紫外光性能、耐高温黄变性等多重效能。

A TPV material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PV material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decoration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in particular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PV material. The TPV material for automotive interior decoration includes 80 parts of thermoplastic polyolefin, 120 parts of vulcanizable elastomer, 12 parts of graphene oxide modified by benzimidazole, 4 parts of paraffin oil, 2 parts of phosphite antioxidant, 2 parts of light stabilizer, 2 parts of internal lubricant, 2 parts of vulcanizer, 20 parts of branched polysulfone, 1 part of nano-photocatalytic enzyme, 4 parts of cross-linking initiator and 2 parts of anti-UV agent. Adding Nano-Photocatalyst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can effectively decompose aldehydes, benzene, ammonia, TVOC, etc., decompose them into harmless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and release negative ions for a long time, without secondary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Moreover, light stabilizer, anti-UV agent, antioxidant and phosphite ester compound are compounded to improve the multi-properties of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such as ultraviolet light resistance, high temperature yellowing resistance and so 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及制备方法,具体为TPV材料

技术介绍
TPV本身属于热塑性硫化橡胶,在动态硫化的过程中,易产生挥发性的有机物,使得材料的气味性较大,这严重限制TPV的使用,特别是限制了其在居室、办公室和汽车车室内的使用。传统的热塑性弹性体,由于其材料基材中还有一定量的聚烯烃材料,当材料曝露在日光或者短期强荧光下,吸收了紫外光能量,引起自动氧化反应,导致了聚合物的降解,使制品黄化,变脆,发硬,性能下降,以至无法使用。所有某些特定的场合,比如汽车外饰件、外装密封条等需要与阳光长期接触的产品,对于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有着严格的耐紫外光要求。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有效方法分解掉TPV材料在使用中不断缓慢逸出的低挥发性物质,并且分解后产物为无害物质,同时又能对周边环境起到杀菌、去除异味及消除周边其它材料释放出的低挥发性有害物质的作用。并且此种TPV材料还要兼具耐黄化,稳定性好能多种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及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热塑性聚烯烃50-100份、可硫化弹性体100-150份、苯并咪唑改性氧化石墨烯8-15份、石蜡油3-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3份、光稳定剂1-3份、内润滑剂1-3份、硫化剂1-3份、支化聚砜15-25份、纳米光触酶0.5-2份、交联引发剂1-5份、抗UV剂1-3份。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热塑性聚烯烃80份、可硫化弹性体120份、苯并咪唑改性氧化石墨烯12份、石蜡油4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2份、光稳定剂2份、内润滑剂2份、硫化剂2份、支化聚砜20份、纳米光触酶1份、交联引发剂4份、抗UV剂2份。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塑性聚烯烃单体选自乙烯、丙烯、丁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所述的内润滑剂为硅酮粉、硅酮母粒、乙烯基双硬脂酰胺、羟基脂肪酸类润滑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作为优选,所述的光稳定剂是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与三嗪类光稳定剂复配而成,其中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与三嗪类光稳定剂的质量比3:1。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TPV材料的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将热塑性聚烯烃、可硫化弹性体、苯并咪唑改性氧化石墨烯、石蜡油、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硫化剂、支化聚砜加入捏合机中混合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第一次塑炼,切粒后得到半成品粒子;步骤二、将交联引发剂和内润滑剂混合均匀待用,为辅助料A;步骤三、将纳米光触酶、抗UV剂混合均匀,为辅助料B;步骤四、将步骤一制备的半成品粒子与步骤二制备辅助料A与步骤三制备辅助料B混合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第二次塑炼,切粒后得到TPV材料,将TPV材料真空成型制成汽车内饰用TPV材料。优选地,第一次塑炼过程中的加工温度为165-190℃,螺杆转速为200-400r/min;第二次塑炼过程中的加工温度为190-200℃,螺杆转速为200-400r/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制备方法简单,在制备的过程中添加纳米光触媒,纳米光触媒可以在全光谱的条件下催化空气里的水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的氢氧自由基和负氧离子,导致有机化合物气体分子内的结合键断裂,可以有效分解醛类、苯类、氨、TVOC等有机化合物,将其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长期释放负离子,对环境无二次污染。且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加入光稳定剂、抗UV剂、抗氧剂以及亚磷酸酯化合物进行复配,能够达到同时提高热塑性弹性体的耐紫外光性能、耐高温黄变性等多重效能,此外本专利技术在制备TPV材料过程中,还引入了高比例的聚烯烃弹性体,在发挥进一步提高材料耐温性能的同时,可赋予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优异的加工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热塑性聚烯烃60份、可硫化弹性体120份、苯并咪唑改性氧化石墨烯12份、石蜡油4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2份、硫化剂2份、支化聚砜20份加入捏合机中混合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第一次塑炼,切粒后得到半成品粒子,第一次塑炼过程中的加工温度为180℃,螺杆转速为300r/min;步骤二、将交联引发剂3份和内润滑剂2份混合均匀待用,为辅助料A;步骤三、将纳米光触酶1份、抗UV剂2份混合均匀,为辅助料B;将步骤一制备的半成品粒子与步骤二制备辅助料A与步骤三制备辅助料B混合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第二次塑炼,切粒后得到TPV材料,将TPV材料真空成型制成汽车内饰用TPV材料,第二次塑炼过程中的加工温度为195℃,螺杆转速为300r/min。实施例2: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热塑性聚烯烃50份、可硫化弹性体100份、苯并咪唑改性氧化石墨烯8份、石蜡油3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份、硫化剂1份、支化聚砜15份加入捏合机中混合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第一次塑炼,切粒后得到半成品粒子,第一次塑炼过程中的加工温度为165℃,螺杆转速为200r/min;步骤二、将交联引发剂2份和内润滑剂1份混合均匀待用,为辅助料A;步骤三、将纳米光触酶0.5份、抗UV剂1份混合均匀,为辅助料B;步骤四、将步骤一制备的半成品粒子与步骤二制备辅助料A与步骤三制备辅助料B混合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第二次塑炼,切粒后得到TPV材料,将TPV材料真空成型制成汽车内饰用TPV材料,第二次塑炼过程中的加工温度为190℃,螺杆转速为200r/min。实施例3: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热塑性聚烯烃100份、可硫化弹性体150份、苯并咪唑改性氧化石墨烯15份、石蜡油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3份、硫化剂3份、支化聚砜25份加入捏合机中混合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第一次塑炼,切粒后得到半成品粒子,第一次塑炼过程中的加工温度为190℃,螺杆转速为400r/min;步骤二、将交联引发剂4份和内润滑剂3份混合均匀待用,为辅助料A;步骤三、将纳米光触酶2份、抗UV剂3份混合均匀,为辅助料B;步骤四、将步骤一制备的半成品粒子与步骤二制备辅助料A与步骤三制备辅助料B混合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第二次塑炼,切粒后得到TPV材料,将TPV材料真空成型制成汽车内饰用TPV材料,第二次塑炼过程中的加工温度为200℃,螺杆转速为400r/min。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PV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热塑性聚烯烃50‑100份、可硫化弹性体100‑150份、苯并咪唑改性氧化石墨烯8‑15份、石蜡油3‑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3份、光稳定剂1‑3份、内润滑剂1‑3份、硫化剂1‑3份、支化聚砜15‑25份、纳米光触酶0.5‑2份、交联引发剂1‑5份、抗UV剂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PV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热塑性聚烯烃50-100份、可硫化弹性体100-150份、苯并咪唑改性氧化石墨烯8-15份、石蜡油3-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3份、光稳定剂1-3份、内润滑剂1-3份、硫化剂1-3份、支化聚砜15-25份、纳米光触酶0.5-2份、交联引发剂1-5份、抗UV剂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热塑性聚烯烃80份、可硫化弹性体120份、苯并咪唑改性氧化石墨烯12份、石蜡油4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2份、光稳定剂2份、内润滑剂2份、硫化剂2份、支化聚砜20份、纳米光触酶1份、交联引发剂4份、抗UV剂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聚烯烃单体选自乙烯、丙烯、丁烯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TPV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润滑剂为硅酮粉、硅酮母粒、乙烯基双硬脂酰胺、羟基脂肪酸类润滑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杨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