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81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一端设有动触板的推动杆动作,所述动触板与引线柱一端的静触点接触或断开,所述推动杆一端的贯穿第一陶瓷件,所述第一陶瓷件向动触板侧凸起形成搁置磁钢的搁置槽,所述搁置槽位于动触板与静触点接触部位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陶瓷件和磁钢使直流接触器能够有效降低触点产生的电弧,降低接触器内部的温度,能够较好的保持真空,触点非常容易出现粘接失效。

A Magnetically Blown Arc Extinguishing Rela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tactors, in particular to a magnetic blow-out arc relay,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driv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driving device drives the action of a driving rod with a moving contact plate at one end. The moving contact plate contacts or disconnects the static contact point at one end of the lead rod. The driving rod runs through the first ceramic part, and the first ceramic part moves in the direction. The side bump of the contact plate forms a shelving groove for shelving magnet steel, which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tact part between the moving contact plate and the static contact point. By setting the first ceramic and magnetic steel, the DC contacto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rc generated by the contacts, reduce the temperature inside the contactor, keep the vacuum better, and the contacts are very vulnerable to bonding fail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触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在各种领域均逐步进行了自动化,为保证用电安全和保证输出功率,对接触器切换电压和切换电流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接触器触点间隙较小,在接通高压交流、高压直流、大直流电机、低功率因素感性负载时,接触器触点非常容易出现粘接失效或连续电弧烧火接触系统失效。现有的接触器,如中国专利CN101677044B一种高可靠长寿的高压直流真空继电器,公开了陶瓷罩和U修轭铁围成个真空腔体和在动触点组件与推动杆、铁芯之间设置电绝缘良好的陶瓷绝缘子。保证了继电器腔体内的真空度和动触点组件与推动杆、铁芯之间的绝缘度,进而减小受到大电流、高电压的影响而造成损害、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一下问题:1.不能有效的降低静动触点通断时产生的电弧、降低继电器真空腔体的温度;2.陶瓷罩容易破损,陶瓷罩和U修轭铁围成个真空腔体不易保持真空,触点非常容易出现粘接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通过设置第一陶瓷件和磁钢使直流接触器能够有效降低触点产生的电弧,降低接触器内部的温度,能够较好的保持真空,触点非常容易出现粘接失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一端设有动触板的推动杆动作,所述动触板与引线柱一端的静触点接触或断开,所述推动杆一端的贯穿第一陶瓷件,所述第一陶瓷件向动触板侧凸起形成搁置磁钢的搁置槽,所述搁置槽位于动触板与静触点接触部位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搁置槽和所述磁钢呈环形,搁置槽远动触板侧开口,所述磁钢与动触板之间间隔有搁置槽侧壁。进一步地,搁置槽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动触板两侧,环形搁置槽圆心位于动触板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磁钢位于静触点和动触板同侧且靠近动触板两端附近,所述两磁钢S-N极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导磁板,第一陶瓷件近导磁板侧设有定位部,所述导磁板设有定位配合部,所述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配合限定所述第一陶瓷件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为凸起或者凹槽/通孔,相应的所述定位配合部为凹槽通孔或者凸起。进一步地,包括第二陶瓷件,所述第二陶瓷件设有灭弧室,所述静触点贯穿所述第二陶瓷件位于灭弧室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陶瓷件与所述第二陶瓷件相抵封闭所述灭弧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陶瓷件与所述第二陶瓷件外侧设有塑胶固定架,所述塑胶固定架底部设有用于引线柱贯穿的通孔,所述塑胶固定架一端与导磁板抵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磁钢和第一陶瓷件配合使用,使得接触器在磁场的干扰下很难产生电弧,即使产生电弧也不会对磁钢产生影响;环形磁钢通过S-N极相对的设置,使得静触点处在较大的磁场内,静触点与动触板接触或者断开产生的电弧易受到磁场的影响而熄灭,大大减少了电弧的产生,从根本上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和增加使用稳定性;所述第一陶瓷件和第二陶瓷件配合设置,使得动触板和静触点接触或者断开时产生的电弧被封闭在高绝缘和耐高温灭弧室内,进而避免电弧对接触器内部其他部件产生影响,而且,第一陶瓷件和第二陶瓷件填充动触板所在的空间,使得空间其他物质减少,大大降低了电弧的产生,降低出现触点粘接失效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接触器接触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接触器接触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陶瓷件和动触板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陶瓷件、磁钢和第二陶瓷件爆炸视图;图5为塑胶固定架构示意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如图1-5所示,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包括支座(附图未示出),所述支座通过螺栓或者其他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所需要固定的位置。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一端开口安装杯和铁杯(附图未示出),所述安装杯内部空间固定设有驱动装置1,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线圈、铁芯、导磁板5的电磁式的驱动装置,当然,所述驱动装置1也可以为液压式、气动式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套设有弹簧的推动杆4,所述推动杆4一端安装的动触板41,引线柱8一端的静触点端81。所述推动杆4连接位于推动杆4一端的铁芯和位于推动杆4另一端的动触板41,动触板41和铁芯之间设有导磁板5。所述铁杯内部静触点81所在的空间设有第一陶瓷件71,所述推动杆4一端的贯穿第一陶瓷件71,所述第一陶瓷件71向动触板41侧凸起形成搁置磁钢6的搁置槽711,所述搁置槽711位于动触板41与静触点81接触部位的两侧。所述磁钢6从搁置槽711搁置槽711远动触板41侧开口处放入。所述磁钢6位于静触点81和导磁板5之间且位于动触板41两端附近,所述磁钢6为环状,环状圆心位于磁钢6的之间的动触板41侧而且所述两磁钢6S-N极相对设置,所述磁钢6与动触板41之间间隔有搁置槽711侧壁。搁置槽711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动触板41两侧,环形搁置槽711圆心位于动触板41一侧。在不影响动触板41行程的情况下,磁钢6靠近动触板41两端。磁钢6S-N极相对设置产生较大的磁场,对电弧产生磁吹灭弧的作用,大大减少了电弧的产生,从根本上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和增加使用稳定性。磁钢6和电弧之间相隔有第一陶瓷件71,避免有电弧的影响降低磁钢的磁性,而且第一陶瓷件71不会对磁场产生影响。所述第一陶瓷件71近导磁板5侧设有定位部712,与定位部相对应在所述导磁板上设有定位配合部51。本实施例,所述定位部712为凸起,相应的所述定位配合部51为凹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712也可以为搁置凹槽或者通孔。相应定位部74为凸起等其他方便配合定位的结构。包括第二陶瓷件72,所述第二陶瓷件72设有灭弧室73,所述静触点81贯穿所述第二陶瓷件72位于灭弧室73内。当动触板41和静触点81接触或者断开产生电弧时,被电弧周围的高绝缘和耐高温灭弧室73,减少电弧对接触器其他部件影响。所述第一陶瓷件71与所述第二陶瓷件72相抵封闭,动触板41和静触点81所在的灭弧室73周壁为绝缘的空间狭小,有利于保持真空和减少电弧的产生。塑胶固定架9包括侧壁、底部和开口端,塑胶固定架9开口向所述第一陶瓷件71和第二陶瓷件72方向扣下,所述塑胶固定架9开口端与导磁板5抵触将第一陶瓷件71和第二陶瓷件72包围在内。所述塑胶固定架9底部设有用于引线柱8贯穿的通孔。所述安装杯11开口端配合设有绝缘盖10,所述绝缘盖10和所述铁杯端口、所述塑胶固定架9底部之间设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包括环氧树脂密封材料,密封层与铁杯2形成密闭的腔内可以充满惰性气体或者抽真空。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装置(1),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一端设有动触板(41)的推动杆(4)动作,所述动触板(41)与引线柱(8)一端的静触点(81)接触或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4)一端的贯穿第一陶瓷件(71),所述第一陶瓷件(71)向动触板(41)侧凸起形成搁置磁钢(6)的搁置槽(711),所述搁置槽(711)位于动触板(41)与静触点(81)接触部位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装置(1),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一端设有动触板(41)的推动杆(4)动作,所述动触板(41)与引线柱(8)一端的静触点(81)接触或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4)一端的贯穿第一陶瓷件(71),所述第一陶瓷件(71)向动触板(41)侧凸起形成搁置磁钢(6)的搁置槽(711),所述搁置槽(711)位于动触板(41)与静触点(81)接触部位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吹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搁置槽(711)和所述磁钢(6)呈环形,搁置槽(711)远动触板(41)侧开口,所述磁钢(6)与动触板(41)之间间隔有搁置槽(711)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吹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搁置槽(711)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动触板(41)两侧,环形搁置槽(711)圆心位于动触板(41)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吹灭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6)位于静触点(81)和动触板(41)同侧且靠近动触板(41)两端附近,所述两磁钢(6)S-N极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亚粮朱路汪祥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事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