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078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将耐压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又提高绕线的连接强度并且在绕线的连接位置上难以发生偏离的线圈部件,其具备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21)的端子电极(41~44)、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22)的端子电极(45~47)、被卷绕于卷芯部(23)的绕线(W1~W4),绕线(W1~W4)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端子电极(41~44)中的任意一个,绕线(W1~W4)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端子电极(45~47)中的任意一个。这样,因为4个端子电极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21),所以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21)的端子电极与绕线的连接强度被提高并且能够防止连接位置的偏离。另外,因为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22)的端子电极的数量为3个,所以防止在第2凸缘部(22)侧的耐压的降低成为可能。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coil components, circuit substrates with them and coil components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coil component which not only suppresses the voltage reduction to a minimum but also improves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of the winding, but also makes it difficult to deviate from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of the winding. The coil component has terminal electrodes (41-44) set at the first flange (21), terminal electrodes (45-47) set at the second flange (22), winding wires (W 1-W 4) wound at the winding core (23), and winding wires (W 4). One end of the 1-W4 is connected to any of the terminal electrodes (41-44),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winding wire (W1-W4) is connected to any of the terminal electrodes (45-47). Thus, since the four terminal electrodes are set at the first flange (21),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between the terminal electrodes set at the first flange (21) and the winding wire is increased and the deviation of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can be prevented. In addition, since the number of terminal electrodes set at the second flange portion (22) is three, it is possible to prevent the reduction of the voltage withstanding at the second flange portion (22)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部件、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特别是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以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使用了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线圈部件众所周知有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就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而言所具有的结构为:3个端子电极分别被设置于一对端部,4根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一个端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4根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另一个端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在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中,被设置于各个凸缘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1个端子电极是作为中心抽头(centertap)被使用,2根绕线被共同地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0-10926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5-2016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如果将2根绕线共同地连接于1个端子电极的话则根据不同情况会有时而绕线的连接强度不够时而在绕线的连接位置上发生偏离的问题。为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以及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以及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5 JP 2017-117630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以及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以及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5、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所述另一端都被连接于所述第5端子电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一个,所述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另一个,所述第3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的一个,所述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电极的另一个,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和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被卷绕。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由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1~第4绕线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构成的下层、重叠于所述下层被卷绕并由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构成的上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形成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绕组块之间的空间窄于形成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绕组块之间的空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8.一种电路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御子神祐高木信雄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