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远红外海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756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远红外海绵,主要在海绵发泡过程混合添加纳米远红外陶瓷粉,是使用高活性聚醚多元醇、CASE聚醚多元醇和外添加的石墨烯,包括原料供应层、混合、发泡反应、物性和多种多元醇的组合,可以激活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使生物体的分子能够被激发而处于较高振动状态,同时能够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且具有消炎、消肿的辅助、镇痛辅助的作用。

A Nano Far Infrared spong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ano far-infrared sponge, which mainly mixes and adds nano far-infrared ceramic powder in the foaming process of the sponge. The sponge uses highly active polyether polyols, CASE polyether polyols and additive graphene, including raw material supply layer, mixing, foaming reac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a combination of polyols, which can activate the activity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and enable the molecules of organisms to be able to. It can promote and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enhance metabolism and improve human immune function. It also has the functions of anti-inflammation, anti-swelling and analges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远红外海绵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远红外海绵。
技术介绍
纳米远红外陶瓷粉可释放波长4-16微米的远红外光,可穿透人体皮肤深度0.05-1.5毫米,能引起人体水分子共振摩擦并产生热反应,皮下温度上升,热胀冷缩效应促进皮下微血管扩张,达到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清除体内有害物质,产生酵素活化细胞,增强细胞组织再生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海绵也得到技术改进,但是现有的海绵无法激活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无法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且新陈代谢慢,不具有消炎,消肿的辅助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远红外海绵,解决了无法激活了生物大分子的活性,无法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且新陈代谢慢,不具有消炎,消肿的辅助作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是使用高活性聚醚多元醇、CASE聚醚多元醇和外添加的石墨烯,包括原料供应层、混合、发泡反应和物性层,其特征还包括:多种多元醇的组合,所述多种多元醇包括多元醇组份、原料组份和异氰酸酯组份,所述多元醇组份由高活性聚醚多元醇、CASE聚醚多元醇、交联剂、发泡剂、催化剂、和泡沫稳定剂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远红外海绵,其结构包括原料供应层、混合层、发泡反应和物性层,其特征在于:多种多元醇(2),所述多种多元醇(2)包括多元醇组份(21)、原料组份(22)和异氰酸酯组份(23),所述多元醇组份(21)由高活性聚醚多元醇(211)、CASE聚醚多元醇(212)、交联剂(213)、发泡剂(214)、催化剂(215)、和泡沫稳定剂(216)混合而成,所述异氰酸酯组份(23)由甲苯二异氰酸酯(231)、二苯基甲烷‑4,4′(232)和二异氰酸酯(233)混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远红外海绵,其结构包括原料供应层、混合层、发泡反应和物性层,其特征在于:多种多元醇(2),所述多种多元醇(2)包括多元醇组份(21)、原料组份(22)和异氰酸酯组份(23),所述多元醇组份(21)由高活性聚醚多元醇(211)、CASE聚醚多元醇(212)、交联剂(213)、发泡剂(214)、催化剂(215)、和泡沫稳定剂(216)混合而成,所述异氰酸酯组份(23)由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多普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