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00662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2‑氨基‑4‑甲基吡啶与水混合,加热至60‑80℃,加入Cu‑Ce‑Bi‑SiO2催化剂,搅拌后向其中通入O2,反应完成后,停止通入O2,降至室温后,过滤,将滤液调节pH为9‑10;加入乙醇,加热回流反应1‑2h后,减压蒸馏去除乙醇,利用二氯甲烷进行多次萃取,合并有机相,去除二氯甲烷,制得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本申请的合成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副产物较少,产物纯度高,产物收率较高。

Synthesis of an intermediate 2-aminopyridine-4-formic acid ethyl es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ynthesis method of the intermediate 2 aminopyridine 4 ethyl format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mixing 2 aminopyridine 4 methylpyridine with water, heating to 60 80 C, adding Cu Ce Bi SiO 2 catalyst, mixing and then introducing O 2 into the catalyst, stopping the reaction, filtering at room temperature, adjusting the pH of the filtrate to 9 10; and adding ethanol. Ethanol was removed by vacuum distillation after reflux reaction for 1 2 h. Ethyl 2 aminopyridine 4 formate was prepared by extracting dichloromethane several times, merging organic phase and removing dichloromethane. The synthetic method is simple in operation, mild in conditions, less by-products, high in purity and high in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分布较为广泛的化合物,在许多植物成分的结构中均含有吡啶环化合物。吡啶是苯环的生物等排体,与苯环有着相似的结构和性质,利用吡啶环取代苯环后,由于吡啶环良好的内吸性,可以显著的提高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并大幅度的降低毒性,因此吡啶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吡啶可以用于合成医药工业磺胺、可的松、合毒素、维生素A以及治疗血管扩张、降血脂和局部麻醉的药物;也可在农药工业中用于生产敌草快、除草剂以及杀虫剂等。其中氨基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杂环结构的环氨物质,在有机化工的许多领域同样也有着广泛的应用。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是多种酶、多肽、激素受体的新型抑制剂、拮抗剂、调节剂的原料,在医药中间体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有的研究报道氨基吡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1、吡啶与氨基钠直接进行氨化反应,但是该方法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反应试剂难以获得,并且副产物较多,产物收率较低;2、由卤代吡啶在铜盐或钯碳等催化剂催化下进行氨解反应,该方法使用催化剂成本较高,并且对设备的要求较为严格,操作困难;3、将吡啶经双氧水氧化、发烟硝酸硝化制得硝化吡啶后,再经还原制得氨基吡啶,该方法步骤较多,污染较为严重,成分高,难以工业化生产;4、以氰基吡啶为原料,经过催化水解、霍夫曼降解制得氨基吡啶,该方法原料廉价易得,收率较高,但是其催化剂获取较为复杂,并且仅能制备4-氨基吡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研发一种操作较为简单,收率较高的氨基吡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中国专利CN201110224788.0公开了一种2-氨基吡啶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
该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向溶剂中加入1.0:1.0-2.5摩尔比例的2,4-戊二烯腈类化合物和氨类化合物,形成反应混合物,在搅拌反应混合物的过程中加入底物的0-250%摩尔倍数的碱,之后在室温-150℃温度下搅拌3-24小时,得到产物2-氨基吡啶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降低催化剂成本、减轻污染;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视不同反应在58-81%之间;原料易得;合成环节简化;副反应轻,取代基多、适用范围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副产物较少,产物纯度高,产物收率较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硝酸铜、硝酸铈、硝酸铋溶于水中加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纳米SiO2颗粒,加入CTAB,加热至80-90℃,200-400rpm速度搅拌条件下滴加氨水,滴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4h,之后静置18-24h,过滤,将滤得物洗至中性,之后在110-120℃条件下干燥,之后550-630℃煅烧4h,制得Cu-Ce-Bi-SiO2催化剂制备;(2)将2-氨基-4-甲基吡啶与水混合,加热至60-80℃,加入Cu-Ce-Bi-SiO2催化剂,搅拌后向其中通入O2,反应完成后,停止通入O2,降至室温后,过滤,将滤液调节pH为9-10;(3)加入乙醇,加热回流反应1-2h后,减压蒸馏去除乙醇,利用二氯甲烷进行多次萃取,合并有机相,去除二氯甲烷,制得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硝酸铜、硝酸铈、硝酸铋的使用量摩尔比为7-9:3-5:1。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硝酸铋与纳米SiO2颗粒的质量比为1:10-15。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CTAB与纳米SiO2颗粒的质量比为1:22-30。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氨水的质量浓度为45%。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2-氨基-4-甲基吡啶与Cu-Ce-Bi-SiO2催化剂的使用量质量比为14:1-3。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O2的通入流量为0.3L/min。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2-氨基-4-甲基吡啶与乙醇的使用量摩尔比为1:1.1-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制备的Cu-Ce-Bi-SiO2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通过氧化铜、氧化铈、氧化铋的相互配合,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同时,本申请制备的Cu-Ce-Bi-SiO2复合氧化物以纳米氧化硅为载体,将其他氧化物负载与载体上,并利用添加CTAB,在反应过程中形成较多气泡,并在复合氧化物煅烧过程中被灼烧,从而促使复合氧化物可以形成较多的孔洞结构,使得制备的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便于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使得催化氧化效果大幅提高,具有较高的反应效率。本申请通过通入氧气进行氧化反应,将2-氨基-4-甲基吡啶氧化为2-氨基吡啶-4-甲酸,之后与乙醇反应,制得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副产物较少,选择性高,原料的转化性较高,制备出的产物纯度高,产率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不会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硝酸铜、硝酸铈、硝酸铋溶于水中加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纳米SiO2颗粒,加入CTAB,加热至80℃,200rpm速度搅拌条件下滴加氨水,氨水的质量浓度为45%,滴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h,之后静置18h,过滤,将滤得物洗至中性,之后在110℃条件下干燥,之后550℃煅烧4h,制得Cu-Ce-Bi-SiO2催化剂制备;(2)将2-氨基-4-甲基吡啶与水混合,加热至60℃,加入Cu-Ce-Bi-SiO2催化剂,搅拌后向其中通入O2,反应完成后,停止通入O2,降至室温后,过滤,将滤液调节pH为9;(3)加入乙醇,加热回流反应1h后,减压蒸馏去除乙醇,利用二氯甲烷进行多次萃取,合并有机相,去除二氯甲烷,制得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步骤(1)中硝酸铜、硝酸铈、硝酸铋的使用量摩尔比为7:3:1;硝酸铋与纳米SiO2颗粒的质量比为1:10,CTAB与纳米SiO2颗粒的质量比为1:22。步骤(2)中2-氨基-4-甲基吡啶与Cu-Ce-Bi-SiO2催化剂的使用量质量比为14:1;O2的通入流量为0.3L/min。步骤(3)中2-氨基-4-甲基吡啶与乙醇的使用量摩尔比为1:1.1。制备的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纯度为99.7%,产率为93.8%。实施例2一种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硝酸铜、硝酸铈、硝酸铋溶于水中加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纳米SiO2颗粒,加入CTAB,加热至90℃,400rpm速度搅拌条件下滴加氨水,氨水的质量浓度为45%,滴加完成后持续搅拌4h,之后静置24h,过滤,将滤得物洗至中性,之后在120℃条件下干燥,之后630℃煅烧4h,制得Cu-Ce-Bi-SiO2催化剂制备;(2)将2-氨基-4-甲基吡啶与水混合,加热至80℃,加入Cu-Ce-Bi-SiO2催化剂,搅拌后向其中通入O2,反应完成后,停止通入O2,降至室温后,过滤,将滤液调节pH为10;(3)加入乙醇,加热回流反应2h后,减压蒸馏去除乙醇,利用二氯甲烷进行多次萃取,合并有机相,去除二氯甲烷,制得2-氨基吡啶-4-甲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硝酸铜、硝酸铈、硝酸铋溶于水中加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纳米SiO2颗粒,加入CTAB,加热至80‑90℃,200‑400rpm速度搅拌条件下滴加氨水,滴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4h,之后静置18‑24h,过滤,将滤得物洗至中性,之后在110‑120℃条件下干燥,之后550‑630℃煅烧4h,制得Cu‑Ce‑Bi‑SiO2催化剂制备;(2)将2‑氨基‑4‑甲基吡啶与水混合,加热至60‑80℃,加入Cu‑Ce‑Bi‑SiO2催化剂,搅拌后向其中通入O2,反应完成后,停止通入O2,降至室温后,过滤,将滤液调节pH为9‑10;(3)加入乙醇,加热回流反应1‑2h后,减压蒸馏去除乙醇,利用二氯甲烷进行多次萃取,合并有机相,去除二氯甲烷,制得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硝酸铜、硝酸铈、硝酸铋溶于水中加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纳米SiO2颗粒,加入CTAB,加热至80-90℃,200-400rpm速度搅拌条件下滴加氨水,滴加完成后持续搅拌2-4h,之后静置18-24h,过滤,将滤得物洗至中性,之后在110-120℃条件下干燥,之后550-630℃煅烧4h,制得Cu-Ce-Bi-SiO2催化剂制备;(2)将2-氨基-4-甲基吡啶与水混合,加热至60-80℃,加入Cu-Ce-Bi-SiO2催化剂,搅拌后向其中通入O2,反应完成后,停止通入O2,降至室温后,过滤,将滤液调节pH为9-10;(3)加入乙醇,加热回流反应1-2h后,减压蒸馏去除乙醇,利用二氯甲烷进行多次萃取,合并有机相,去除二氯甲烷,制得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体2-氨基吡啶-4-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硝酸铜、硝酸铈、硝酸铋的使用量摩尔比为7-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盖德精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