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张拉整体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586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张拉整体膜,由多个充气膜整体张拉梁采用平行、扇形或圆形布置方式,通过脊谷形负高斯曲面张力膜互相连接而成。其中充气膜整体张拉梁由气承弹性板、纺锤形充气膜、螺旋张拉索构成,气承弹性板通过螺旋张拉索环绕固定于纺锤形充气膜上,充气膜内充注超压空气,提供充气膜整体张拉梁刚度并维持形状。脊谷形负高斯曲面张力膜是整体膜的围护主体,其中间压上谷索,施加拉力后两端锚固于下部建筑,作为整体膜的稳定索;脊谷形负高斯曲面张力膜两边设置膜固定边,连接建筑固定边或自由边缘。气承弹性板两端固定铰连接接点与建筑支承柱锚固。充气膜整体张拉梁按布置方式不同,形成平面四边形、圆形或扇形等多种形状的充气张拉整体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张拉整体膜,可直接应用于大跨建筑屋盖,如会议、多功能厅、体育馆等。属于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膜结构始于1952年,其典型形式为骨架式膜、张拉膜、气承膜、气囊膜、张拉整体膜。其中,骨架式膜由复杂拓扑空间网格结构支承膜,张拉膜由分散的桅杆、拱支承并通过索张拉和稳定膜,气承膜通过充气使建筑空间内外产生压差以支承建筑膜,气囊膜采用充气使气室内外产生压差以保持气囊刚度用于建筑结构,张拉整体膜由连续张力索间断压杆形成张力平衡体系,这些膜结构都被广泛研究,其中骨架式膜、张拉膜技术成熟,国内外广泛应用,但是,气承膜、气囊膜、张拉整体膜却由于各自特点、技术难度应用较少,张拉整体膜在我国工程领域尚未应用。陈务军著的“膜结构工程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中详细阐述了气承膜和气囊膜的特点。其中,气承膜建筑活动空间具有一定高压影响,抗风和抗雪安全性差;气囊膜跨越力较小,多用于小型建筑、网格单元化建筑。Zhang Li-mei、Chen Wu-jun著的“Manufacture error and its effects on the initialpre-s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张拉整体膜,其特征在于:由气承弹性板(1)、纺锤形充气膜(2)、螺旋张拉索(3)连接成一个充气膜整体张拉梁,气承弹性板(1)通过螺旋张拉索(3)环绕固定于纺锤形充气膜(2)上,纺锤形充气膜(2)内充注超压空气(5);多个充气膜整体张拉梁采用平行、扇形或圆形布置的方式,通过其顶部覆盖的脊谷形负高斯曲面张力膜(6)互相连接构成充气张拉整体膜结构;脊谷形负高斯曲面张力膜(6)的中间压上谷索(7),两边设置膜固定边(8);气承弹性板(1)两端各固定一个铰连接接点(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张拉整体膜,其特征在于:由气承弹性板(1)、纺锤形充气膜(2)、螺旋张拉索(3)连接成一个充气膜整体张拉梁,气承弹性板(1)通过螺旋张拉索(3)环绕固定于纺锤形充气膜(2)上,纺锤形充气膜(2)内充注超压空气(5);多个充气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梅陈务军任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