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用双链辊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344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流用双链辊筒,包括外壳、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外壳的左侧与第一本体相套接,所述支杆的一端与外壳相固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轴承的外圈相固接,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连杆过盈配合,所述连杆的右端套接有转盘,所述连杆的右端开设有卡槽,所述转盘的卡槽对应位置加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活动卡接。该物流用双链辊筒,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使转盘转动时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转块转动,通过转块、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配合,通过支杆、外壳和轴承的配合,使第一齿杆和第二齿杆能够保持稳定运动,通支杆、轴承和连杆的配合,使支杆能够顺利转动,使用方法简单,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流用双链辊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用双链辊筒
,具体为一种物流用双链辊筒。
技术介绍
辊筒是指机械中圆筒状可以转动的物体,机械中常用动力源驱动辊筒,带动其他材料前进,或是利用辊筒产生压力对材料进行加工,传统辊筒无法根据需求调节齿轮的间距,因此研究实用性更高的物流用双链辊筒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用双链辊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流用双链辊筒,包括外壳、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外壳的左侧与第一本体相套接,所述外壳的右侧与第二本体相套接,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中心位置均加工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连杆间隙配合,所述连杆的中心位置与转块过盈配合,所述外壳、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围成内腔,所述转块通过内腔与外壳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本体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滑槽与第一齿杆滑动卡接,所述第一齿杆的右侧通过第一螺旋槽与转块的左侧螺纹相连,所述第一齿杆的右侧与支杆滑动卡接,所述支杆的一端与外壳相固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轴承的外圈相固接,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连杆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均匀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流用双链辊筒,包括外壳(1)、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所述外壳(1)的左侧与第一本体(2)相套接,所述外壳(1)的右侧与第二本体(3)相套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中心位置均加工有通孔(5),所述通孔(5)与连杆(6)间隙配合,所述连杆(6)的中心位置与转块(7)过盈配合,所述外壳(1)、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围成内腔(4),所述转块(7)通过内腔(4)与外壳(1)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本体(2)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滑槽(14),所述滑槽(14)与第一齿杆(10)滑动卡接,所述第一齿杆(10)的右侧通过第一螺旋槽(12)与转块(7)的左侧螺纹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用双链辊筒,包括外壳(1)、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所述外壳(1)的左侧与第一本体(2)相套接,所述外壳(1)的右侧与第二本体(3)相套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中心位置均加工有通孔(5),所述通孔(5)与连杆(6)间隙配合,所述连杆(6)的中心位置与转块(7)过盈配合,所述外壳(1)、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围成内腔(4),所述转块(7)通过内腔(4)与外壳(1)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本体(2)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滑槽(14),所述滑槽(14)与第一齿杆(10)滑动卡接,所述第一齿杆(10)的右侧通过第一螺旋槽(12)与转块(7)的左侧螺纹相连,所述第一齿杆(10)的右侧与支杆(9)滑动卡接,所述支杆(9)的一端与外壳(1)相固接,所述支杆(9)的另一端与轴承(8)的外圈相固接,所述轴承(8)的内圈与连杆(6)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本体(3)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滑槽(14),所述滑槽(14)与第二齿杆(11)滑动卡接,所述第二齿杆(11)的左侧通过第二螺旋槽(13)与转块(7)的右端螺纹相连,所述第二齿杆(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钮树荣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天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