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板结构及储罐浮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33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化储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板结构,包括蜂窝板主体、第一封边结构和第二封边结构;蜂窝板主体成矩形设置,两第一封边结构分别与蜂窝板主体相对设置的两边连接,两第二封边结构分别与蜂窝板主体相对设置的另外两边连接;第一封边结构上设置有平行于蜂窝板主体板面延伸方向的第一凸沿,第一凸沿用于实现蜂窝板结构在垂直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固定,第二封边结构上设置有垂直于蜂窝板主体板面延伸方向的第二凸沿,第二凸沿用于实现蜂窝板结构在平行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蜂窝板结构,便于连接且结构可靠,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还请求保护一种储罐浮舱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板结构及储罐浮舱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化储罐
,尤其涉及一种蜂窝板结构及储罐浮舱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挥发性石油化学油品进行贮存的过程中,传统的固定式油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油气空间,导致挥发量较大,这不但会直接造成经济的损失,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浮舱是指始终漂浮在油品液面上的浮动顶盖,能显著的降低储罐内部介质的损耗,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且保护环境的效果,由于浮舱在降低物料蒸发损失的安全、经济及简便性方面的优势,在油品及中间产品的储存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鉴于上述内浮舱在液化石油气存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蜂窝板结构及储罐浮舱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板结构,使其便于连接且结构可靠,同时将其应用于储罐浮舱结构,从而形成一种施工方便且强度高的内浮舱形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蜂窝板结构,包括蜂窝板主体、第一封边结构和第二封边结构;所述蜂窝板主体成矩形设置,两所述第一封边结构分别与所述蜂窝板主体相对设置的两边连接,两所述第二封边结构分别与所述蜂窝板主体相对设置的另外两边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封边结构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蜂窝板主体板面延伸方向的第一凸沿,所述第一凸沿用于实现所述蜂窝板结构在垂直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封边结构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蜂窝板主体板面延伸方向的第二凸沿,所述第二凸沿用于实现所述蜂窝板结构在平行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蜂窝板主体包括上蒙皮、下蒙皮和蜂窝芯,所述蜂窝芯夹设于所述上蒙皮和下蒙皮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封边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封边结构至少部分包覆于所述上蒙皮和下蒙皮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边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封边结构上与所述上蒙皮和/或所述下蒙皮贴合的且平行板面延伸方向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上蒙皮和/或所述下蒙皮边缘包覆于所述凹槽结构内。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结构的深度和其所包覆的蒙皮的厚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结构的侧壁和其所包覆的蒙皮的侧壁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蜂窝板主体包括上蒙皮、下蒙皮和蜂窝芯,所述蜂窝芯夹设于所述上蒙皮和下蒙皮之间;其中,所述上蒙皮延伸至所述第一凸沿上。进一步地,所述蜂窝板结构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凸沿和上蒙皮的通孔,所述通孔供连接件穿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沿设置于所述蜂窝板结构的边缘,且其上设置有供连接件穿入的孔位。进一地,所述第一封边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封边结构的主体部分为空腔结构,且所述空腔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加强筋结构。一种储罐浮舱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蜂窝板结构,以及用于对所述蜂窝板结构进行固定的主梁;其中,所述主梁设置于相邻两所述蜂窝板结构的侧壁和第一凸沿之间形成的U型区域内,相邻两所述蜂窝板结构的侧壁和第一凸沿分别与所述主梁的各面贴合设置,所述主梁上远离与所述第一凸沿贴合部分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三凸沿,所述第三凸沿平行于所述蜂窝板主体的板面延伸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蜂窝板主体平行于所述蜂窝板主体的板面延伸方向的外表面贴合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凸沿承力,实现蜂窝板结构在垂直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固定,并在平行于板面延伸方向上进行位置限定,将并列设置的多个蜂窝板结构进行整体化组合时,可通过相邻两蜂窝板结构上第二凸沿的连接实现成直线排列的多个蜂窝板结构的连接,蜂窝板结构强度高,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蜂窝板结构可形成结构强度可靠且连接方便快捷的浮舱结构,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蜂窝板主体的主视图;图2为左视图(省略对称部分);图3为蜂窝板结构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部分剖视);图5为第一封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封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蜂窝板结构与主梁的连接示意图;图10为主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含义:蜂窝板主体1、上蒙皮11、下蒙皮12、蜂窝芯13、第一封边结构2、第一凸沿21、第二封边结构3、第二凸沿31、主梁4、第三凸沿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实施例一:参见图1~6所示的蜂窝板结构,包括蜂窝板主体1、第一封边结构2和第二封边结构3;蜂窝板主体1成矩形设置,两第一封边结构2分别与蜂窝板主体1相对的两边连接,两第二封边结构3分别与蜂窝板主体1相对设置的另外两边连接;其中,第一封边结构2上设置有平行于蜂窝板主体1板面延伸方向的第一凸沿21,第一凸沿21用于实现蜂窝板结构在垂直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固定,第二封边结构3上设置有垂直于蜂窝板主体1板面延伸方向的第二凸沿31,第二凸沿31用于实现蜂窝板结构在平行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固定。以下实施例中,以图1~图4中所示的放置形式为蜂窝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设置方向,以下说明均以此设置方向为基准描述;上述蜂窝板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凸沿21承力,实现蜂窝板结构的水平固定,并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高度的限定,为了将并列设置的多个蜂窝板结构进行整体化组合,从而形成整体的结构,通过相邻两蜂窝板结构上第二凸沿31的连接可实现成直线排列的多个蜂窝板结构的连接,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蜂窝板结构可形成结构强度高且连接方便快捷的蜂窝板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封边结构2和第二封边结构3的主体部分均为空腔结构,且空腔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一加强筋结构,此处所指的加强筋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为平行于蜂窝板主体1板面延伸方向、垂直于蜂窝板主体1板面延伸方向或与蜂窝板主体1板面延伸方向成任意角度设置,具体的数量和角度可根据强度需要选择,但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增加蜂窝板主体1与第一封边结构2和第二封边结构3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强度,蜂窝板主体1包括上蒙皮11、下蒙皮12和蜂窝芯13,蜂窝芯13夹设于上蒙皮11和下蒙皮12之间,三者可通过钎焊或粘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其中,第一封边结构2和第二封边结构3部分包覆于上蒙皮11和下蒙皮12之间;且第一封边结构2和第二封边结构3上与上蒙皮11和下蒙皮12贴合的且平行板面延伸方向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结构,如图7和8所示,上蒙皮11和下蒙皮12边缘包覆于凹槽结构内,通过此方式可保证整个蜂窝板结构边缘的平滑性,在对封边结构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其边缘处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获得较为整齐的边缘,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蜂窝板结构的美观性,凹槽结构的深度和其所包覆的蒙皮的厚度相等,且凹槽结构的侧壁和其所包覆的蒙皮的侧壁贴合,这样可实现整个蜂窝板结构的外表面上无缝隙产生。实施例二:参见图1~6所示的蜂窝板结构,包括蜂窝板主体1、第一封边结构2和第二封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窝板主体(1)、第一封边结构(2)和第二封边结构(3);所述蜂窝板主体(1)成矩形设置,两所述第一封边结构(2)分别与所述蜂窝板主体(1)相对设置的两边连接,两所述第二封边结构(3)分别与所述蜂窝板主体(1)相对设置的另外两边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封边结构(2)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蜂窝板主体(1)板面延伸方向的第一凸沿(21),所述第一凸沿(21)用于实现所述蜂窝板结构在垂直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封边结构(3)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蜂窝板主体(1)板面延伸方向的第二凸沿(31),所述第二凸沿(31)用于实现所述蜂窝板结构在平行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窝板主体(1)、第一封边结构(2)和第二封边结构(3);所述蜂窝板主体(1)成矩形设置,两所述第一封边结构(2)分别与所述蜂窝板主体(1)相对设置的两边连接,两所述第二封边结构(3)分别与所述蜂窝板主体(1)相对设置的另外两边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封边结构(2)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蜂窝板主体(1)板面延伸方向的第一凸沿(21),所述第一凸沿(21)用于实现所述蜂窝板结构在垂直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封边结构(3)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蜂窝板主体(1)板面延伸方向的第二凸沿(31),所述第二凸沿(31)用于实现所述蜂窝板结构在平行于板面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板主体(1)包括上蒙皮(11)、下蒙皮(12)和蜂窝芯(13),所述蜂窝芯(13)夹设于所述上蒙皮(11)和下蒙皮(1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封边结构(2)和/或所述第二封边结构(3)至少部分包覆于所述上蒙皮(11)和下蒙皮(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边结构(2)和/或所述第二封边结构(3)上与所述上蒙皮(11)和/或所述下蒙皮(12)贴合的且平行板面延伸方向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上蒙皮(11)和/或所述下蒙皮(12)边缘包覆于所述凹槽结构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深度和其所包覆的蒙皮的厚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进发张倜哲
申请(专利权)人:富威蜂窝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江苏龙禾轻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