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拉纸辊的凹版印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15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所述印刷机用于印刷幅带形式的承印材料(100),所述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具有印版滚筒(3)、油墨施加装置(6)、加压辊(2)和用于引导所述承印材料(100)的引导滚子(5)。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具有被驱动的拉纸辊(8),所述拉纸辊与第二辊子(2、12)形成辊对,用于输送所述承印材料(100)。有利地,这样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的特征在于,在起动和重新起动时产生少量废页并且快速地套准精确地印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拉纸辊的凹版印刷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特征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
技术介绍
例如在文献EP2604431B1中给出了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的配置方案。凹版印版滚筒(下文中也简称作印版滚筒、凹版印刷滚筒或者印刷滚筒)的周面至少部分地沉入到填充有凹版印刷油墨的油墨盘槽(Farbwanne)中,该油墨盘槽布置在凹版印版滚筒下方。在凹版印刷滚筒绕着其对称轴线旋转的情况下,在所述周面中的所经过盘槽的那些凹陷部被凹版印刷油墨填充。多余的油墨通过合压到所述周面上的至少一个刮刀刮拭掉。在位于凹版印版滚筒的上方角部段中的印刷间隙中,凹版印刷油墨被传递到承印材料上,该承印材料借助于对应压印滚筒(下文中也称作加压辊)压到凹版印版滚筒的已着墨的周面上。这种凹版印刷机构的缺点在于,在随着加压辊提升而停止机器之后直至又调设出恒定的幅带张力为止,这会经历较长的时间。在此之前,通常会产生废页。也不利的是,在需要校正印刷套准器的情况下,在调整印版滚筒的位置时,幅带张力会被一同改变。在每次随着加压辊的提升而停止凹版印刷机的情况下,都会丢失符合套准的设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该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在起动以及重新起动时产生很少的废页并且能够以快速且套准精确的方式印刷,并且至少部分地消除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来解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印刷机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具有印版滚筒、油墨施加装置和加压辊(Presseur)以及用于引导所述承印材料的引导滚子,所述印刷机用于印刷幅带形式的承印材料(尤其是由纸、纸板或者塑料制成),印版滚筒、油墨施加装置和加压辊共同将油墨传递到所述承印材料上。有利地,所述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具有被驱动的拉纸辊(Zugwalze),该拉纸辊集成到所述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中,并且该拉纸辊与第二辊子形成辊对,并且因此形成用于所述承印材料的夹紧部位,用以限定地输送所述承印材料。由根据现有技术的印刷机已知的是,对于所有印刷机构而言,上游布置有各一拉纸辊对并且下游布置有各一拉纸辊对,而未公开的是,在每个凹版印刷机构中都设置有这样的拉纸辊对。这些已知的拉纸辊对集成在所谓的前置的进料机构和后置的出料机构中,例如WO2010/049030A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具有下述优点:-在更快速地调整套准器的同时,实现更好的套准精确性。-在起动印刷机时产生更少的废页,这是因为,在机器停止的情况下,尽管加压辊从印版滚筒上提升,然而借助上述拉纸辊,使得拉纸辊对上的夹紧部位进而幅带张力也保持不变并且在起动时也不必重新进行构建。-由于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凹版印刷机构中,印版滚筒不仅要承载印刷主题,还要输送所述承印材料,因此,所能实现的印刷长度相当于该印版滚筒的开卷长度。这种印刷长度的变化是不可能的。与此不同的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中,由于借助用于材料输送的被驱动的拉纸辊,因而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印版滚筒以最小程度更快或更慢地旋转,由此能够改变所述印刷长度。-即使印版滚筒和加压辊相互间隔开并且正好不进行印刷,通过所述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和所述印刷机也能够可靠地输送所述承印材料幅带。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凹版印刷机构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并且因此优选的实施变型中,所述拉纸辊布置在所述印版滚筒稍前方。根据第一变型,所述拉纸辊在此能够直接合压到(angestellt)所述加压辊上。也就是说,所述拉纸辊与所述加压辊共同形成辊对,进而形成用于所述承印材料的夹紧部位。所述拉纸辊的这种布置具有下述优点:承印材料在夹紧部位与印刷间隙(该印刷间隙位于加压辊与印版滚筒之间)之间的材料自由长度最小。在第二变型中,所述拉纸辊(沿着幅带运行方向看)布置在所述加压辊上游并且与所述加压辊间隔开,并且与对压辊(Gegenwalze)形成辊对,进而形成了用于所述承印材料的夹紧部位。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拉纸辊配属有能够由机器控制装置来操控的伺服马达,该伺服马达用于驱动所述拉纸辊。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印刷机构的窄幅带轮转式印刷机(Schmalbahn-Rotationsdruckmaschine),其中,如上所述地实施有所述印刷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印刷机构。附加地,所述窄幅带轮转式印刷机能够具有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拉纸辊对,这样的拉纸辊对一方面布置在所有印刷机构的上游而另一方面布置在所有印刷机构下游,并且在此形成各一夹紧部位,该夹紧部位用于有针对性地驱动所述承印材料幅带。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和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有利的改进方案也可组合在一起成为有利的改进方案,只要在技术上有意义的话。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在结构与功能方面有利的设计方案可参阅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附图说明借助于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彼此相对应的元件和构件在附图中设有相同参考标号。为了更好地看清附图,取消按正确比例的示意图。在示意图中示出: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的第一变型方案,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的第二变型方案,图3根据现有技术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在该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中对承印材料幅带100进行印刷。印刷机构10的承载结构通过印刷机构支架1形成。如通过箭头b所示的那样,承印材料幅带100在此以如下方式运行穿过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承印材料幅带100从未示出的前置印刷机构或者前置处理站经由幅带张力补偿装置4进入到凹版印刷机构10中,通过第一引导滚子5使承印材料幅带100引导穿过凹版印刷滚筒3与加压辊2之间(在此对承印材料幅带100进行印刷),接下来,在该承印材料幅带100离开凹版印刷机构10并且被进一步输送到后置的、未示出的又一印刷机构或者后置的、未示出的处理站之前,该承印材料幅带100由第二引导滚子5引导。印版滚筒3由伺服马达7驱动,该伺服马达7位于视图平面后方且不可见。因此,附图中仅示出伺服马达7的驱动轴线。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具有印刷机构支架1,该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的元件和构件被容纳在所述印刷机构支架1上。油墨从具有油墨盘槽和刮刀的油墨施加装置6经由印版滚筒3传递到承印材料幅带100上。承印材料幅带100在幅带运行方向b上沿着输送方向T输送穿过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印版滚筒3和加压辊2形成了印刷间隙(Druckspalt),承印材料幅带100被输送穿过所述印刷间隙且在此处被印刷。为了传递印刷图像,借助于伺服驱动器7所设置的印版滚筒3设有未详细示出的印版。在根据图1的实施变型中,拉纸辊8直接布置在所述加压辊上游并且合压到加压辊2上。因此,加压辊2和拉纸辊8作为辊对形成了夹紧部位,在该夹紧部位中,承印材料幅带100被限定地引导且输送。所述拉纸辊8具有伺服驱动器8.1,仅在图1中示出该伺服驱动器8.1。为了继续对承印材料幅带100进行幅带引导,设置有无驱动的、一同旋转的引导滚子5。替代地,油墨施加装置6也能够实施成腔式刮刀系统。在图2的实施变型中,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同样具有伺服马达式驱动的拉纸辊8。这个拉纸辊8与对压辊12共同作用,由此形成了拉纸辊对和用于承印材料幅带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印刷机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该印刷机用于对幅带形式承印材料(100)进行印刷,所述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具有印版滚筒(3)、油墨施加装置(6)、加压辊(2)和用于引导所述承印材料(100)的引导滚子(5),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具有被驱动的拉纸辊(8),该拉纸辊与第二辊子(2、12)形成辊对,用于输送所述承印材料(100)。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9 DE 102017210170.91.一种用于印刷机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该印刷机用于对幅带形式承印材料(100)进行印刷,所述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具有印版滚筒(3)、油墨施加装置(6)、加压辊(2)和用于引导所述承印材料(100)的引导滚子(5),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10)具有被驱动的拉纸辊(8),该拉纸辊与第二辊子(2、12)形成辊对,用于输送所述承印材料(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式凹版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纸辊(8)布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沙德尔
申请(专利权)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