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14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其结构包括立体织物、主涤纶编织层、涤纶限位层和涤纶织物内腔,所述立体织物的表面设有主涤纶编织层,所述立体织物的外侧设有涤纶限位层,所述涤纶限位层通过主涤纶编织层与立体织物固定连接,所述涤纶限位层的内侧固定设有涤纶织物内腔,该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可通过在立体织物的侧面设置带有防尘纱网层和粘黏层的涤纶限位层,便于主涤纶编织层、副涤纶编织层的连接,也可对涤纶织物内腔起到密封效果,通过设置带有阻燃丝的主双环形涤纶丝、副双环形涤纶丝,可增加涤纶的整体阻燃效果,也可利用双环形的叠加设计,增加染色效果,立体弹性强、弹力轻松、舒适、悬垂性好,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涤纶立体织物
,具体为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
技术介绍
涤纶长丝,是用涤纶做成长丝。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所谓涤纶长丝,是长度为千米以上的丝,长丝卷绕成团,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阻燃涤纶因具有阻燃性,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产业用纺织品、建筑内饰、交通工具内装饰等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外,还在防护服领域内发挥着不少的作用,其中立体织物是由涤纶长丝加工而成的一种产品。目前涤纶长丝可配合立体织物进行编织使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涤纶长丝在编织为立体织物过程中,常规的编织方式对于涤纶织物内腔的支撑力较弱,无法保证立体效果的长久性,其次在涤纶使用中存在的易燃及染色性差等缺点,都影响了涤纶的实际使用范围,这些都是实际存在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其结构包括立体织物、主涤纶编织层、涤纶限位层和涤纶织物内腔,所述立体织物的表面设有主涤纶编织层,所述立体织物的外侧设有涤纶限位层,所述涤纶限位层通过主涤纶编织层与立体织物固定连接,所述涤纶限位层的内侧固定设有涤纶织物内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涤纶织物内腔的内部设有主双环形涤纶丝,所述主双环形涤纶丝的内侧设有阻燃丝,所述阻燃丝通过主双环形涤纶丝与涤纶织物内腔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阻燃丝的内侧设有副双环形涤纶丝,所述副双环形涤纶丝通过阻燃丝与主双环形涤纶丝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涤纶限位层的表面设有防尘纱网层,所述涤纶限位层的背面设有粘黏层,所述粘黏层通过防尘纱网层与涤纶限位层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涤纶限位层的下方设有副涤纶编织层,所述副涤纶编织层通过涤纶限位层与主涤纶编织层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可通过在立体织物的侧面设置带有防尘纱网层和粘黏层的涤纶限位层,便于主涤纶编织层、副涤纶编织层的连接,也可对涤纶织物内腔起到密封效果。2.该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可通过设置带有阻燃丝的主双环形涤纶丝、副双环形涤纶丝,可增加涤纶的整体阻燃效果,也可利用双环形的叠加设计,增加染色效果,立体弹性强、弹力轻松、舒适、悬垂性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内部示意图。图中:立体织物-1、主涤纶编织层-2、涤纶限位层-3、防尘纱网层-4、粘黏层-5、涤纶织物内腔-6、主双环型涤纶丝-7、阻燃丝-8、副双环型涤纶丝-9、副涤纶编织层-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其结构包括立体织物1、主涤纶编织层2、涤纶限位层3和涤纶织物内腔6,所述立体织物1的表面设有主涤纶编织层2,所述立体织物1的外侧设有涤纶限位层3,所述涤纶限位层3通过主涤纶编织层2与立体织物1固定连接,所述涤纶限位层3的内侧固定设有涤纶织物内腔6。所述涤纶织物内腔6的内部设有主双环形涤纶丝7,所述主双环形涤纶丝7的内侧设有阻燃丝8,所述阻燃丝8通过主双环形涤纶丝7与涤纶织物内腔6固定连接,阻燃丝8的设置便于增加涤纶织物内腔6的阻燃效果。所述阻燃丝8的内侧设有副双环形涤纶丝9,所述副双环形涤纶丝9通过阻燃丝8与主双环形涤纶丝7固定连接,主双环形涤纶丝7、副双环形涤纶丝9的双环形设置增加了涤纶长丝的浓密度,保证柔韧舒适性的同时,便于进行染色。所述涤纶限位层3的表面设有防尘纱网层4,所述涤纶限位层3的背面设有粘黏层5,所述粘黏层5通过防尘纱网层4与涤纶限位层3固定连接,粘黏层5的设置便于增加防尘纱网层4的粘黏效果。所述涤纶限位层3的下方设有副涤纶编织层10,所述副涤纶编织层10通过涤纶限位层3与主涤纶编织层2固定连接,副涤纶编织层10的设置便于配合主涤纶编织层2进行增加整体耐磨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首先可通过在立体织物1的侧面设置带有防尘纱网层4和粘黏层5的涤纶限位层3,便于主涤纶编织层2、副涤纶编织层10的连接,也可对涤纶织物内腔6起到密封效果,其次通过设置带有阻燃丝8的主双环形涤纶丝7、副双环形涤纶丝9,可增加涤纶的整体阻燃效果,也可利用双环形的叠加设计,增加染色效果,立体弹性强、弹力轻松、舒适、悬垂性好,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织物1、主涤纶编织层2、涤纶限位层3、防尘纱网层4、粘黏层5、涤纶织物内腔6、主双环型涤纶丝7、阻燃丝8、副双环型涤纶丝9、副涤纶编织层1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涤纶长丝在编织为立体织物过程中,常规的编织方式对于涤纶织物内腔的支撑力较弱,无法保证立体效果的长久性,其次在涤纶使用中存在的易燃及染色性差等缺点,都影响了涤纶的实际使用范围,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通过在立体织物的侧面设置带有防尘纱网层和粘黏层的涤纶限位层,便于主涤纶编织层、副涤纶编织层的连接,也可对涤纶织物内腔起到密封效果,通过设置带有阻燃丝的主双环形涤纶丝、副双环形涤纶丝,可增加涤纶的整体阻燃效果,也可利用双环形的叠加设计,增加染色效果,立体弹性强、弹力轻松、舒适、悬垂性好,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其结构包括立体织物(1)、主涤纶编织层(2)、涤纶限位层(3)和涤纶织物内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织物(1)的表面设有主涤纶编织层(2),所述立体织物(1)的外侧设有涤纶限位层(3),所述涤纶限位层(3)通过主涤纶编织层(2)与立体织物(1)固定连接,所述涤纶限位层(3)的内侧固定设有涤纶织物内腔(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其结构包括立体织物(1)、主涤纶编织层(2)、涤纶限位层(3)和涤纶织物内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织物(1)的表面设有主涤纶编织层(2),所述立体织物(1)的外侧设有涤纶限位层(3),所述涤纶限位层(3)通过主涤纶编织层(2)与立体织物(1)固定连接,所述涤纶限位层(3)的内侧固定设有涤纶织物内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长丝立体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织物内腔(6)的内部设有主双环形涤纶丝(7),所述主双环形涤纶丝(7)的内侧设有阻燃丝(8),所述阻燃丝(8)通过主双环形涤纶丝(7)与涤纶织物内腔(6)固定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子昂潘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蜂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