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67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塑壳断路器,模块化塑壳断路器包括底座(1)、操作机构(3)、通讯单元(22)和脱扣单元(4);所述操作机构(3)、所述通讯单元(22)和所述脱扣单元(4)均为模块化结构,集成装配到所述底座(1);脱扣单元(4)包括基座(7)、上盖(13)、互感器(16)、导电排(21)、磁通脱扣器(8)、弹性元件(10)、顶板(14)和顶杆(12);互感器采用双线圈结构。优点为:塑壳断路器为一种模块式结构,具有安装简单、功能全面、易于扩展、分断能力强以及可靠性高等优点。

Modular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dular plastic case circuit breake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1), an operation mechanism (3), a communication unit (22) and a release unit (4);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3), the communication unit (22) and the release unit (4) are modular structures and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base (1); the release unit (4) comprises a base (7), an upper cover (13), a transformer (16), and a conductive row. (21), flux release (8), elastic element (10), top plate (14) and top rod (12); transformer adopts double coil structure. The advantages are: as a modular structure, the plastic case circuit break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installation, comprehensive function, easy expansion, strong interruption abil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塑壳断路器
本技术属于低压断路器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未来断路器朝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且随着电网对断路器的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升,现有的断路器的分断能力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针对市场的不断变化,需要研发新类型的断路器。另外,现有的低压塑壳断路器的测量部分采用单线圈结构,开关短路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较差,大电流易造成误动作。脱扣单元为一种非模块化结构,防护性能及可生产性较差,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塑壳断路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塑壳断路器,包括底座(1)、操作机构(3)、通讯单元(22)和脱扣单元(4);所述操作机构(3)、所述通讯单元(22)和所述脱扣单元(4)均为模块化结构,集成装配到所述底座(1);其中,所述脱扣单元(4)包括基座(7)、上盖(13)、互感器(16)、导电排(21)、磁通脱扣器(8)、弹性元件(10)、顶板(14)和顶杆(12);所述磁通脱扣器(8)安装于所述基座(7)的上部空间,所述磁通脱扣器(8)的前端连接执行件(9),在所述执行件(9)的前方安装有所述顶板(14);当所述执行件(9)向前动作时,驱动所述顶板(14)沿旋转轴转动;所述磁通脱扣器(8)的后端设置所述弹性元件(10)进行限位;所述顶杆(12)采用浮动结构安装,所述顶杆(12)的前部与所述顶板(14)配合并限位,所述顶杆(12)的后部与漏电保护装置配合;当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后,驱动所述顶杆(12)向前运动,所述顶杆(12)前部与所述顶板(14)接触后驱动所述顶板(14)沿旋转轴转动;所述互感器(16)的内孔轴线与底座(1)底面平行,所述互感器(16)采用双线圈结构,包括线圈A(19)、外壳A(17)、线圈B(20)和外壳B(18);所述线圈A(19)安装在所述外壳A(17)中,所述线圈A(19)的输出线通过所述外壳A(17)的上部孔输出;所述线圈B(20)安装在所述外壳B(18)中,所述线圈B(20)的输出线通过所述外壳B(18)的上部孔输出;所述外壳A(17)和所述外壳B(18)安装在一起并固定;所述导电排(21)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B(18)的外部,所述导电排(2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圈A(19)和所述线圈B(20)的中心孔后,延伸到所述外壳A(17)的外部,所述互感器(16)和所述导电排(21)非接触安装,组成一极导电测量系统;所述操作机构(3)包括手柄(6)和推杆(5);所述推杆(5)与所述手柄(6)安装在机构上;当所述脱扣单元(4)需要执行脱扣时,所述顶板(14)沿旋转轴转动,转动一定行程后,与所述推杆(5)接触,并进一步驱动所述推杆(5)旋转,达到脱扣行程后操作机构(3)脱扣。优选的,所述脱扣单元(4)包括防护壳(11);所述防护壳(11)为独立零件,设置有导线限位结构及互感器让位结构,所述防护壳(11)通过固定卡扣与基座(7)配合并安装固定。优选的,所述互感器(16)的数量与产品极数相同。优选的,所述外壳A(17)和所述外壳B(18)的外部面及底部凹槽与基座(7)配合定位。优选的,所述通讯单元(22)包括底壳(23)、上壳(24)、端子A(25)和端子B(26);端子B(26)与脱扣单元(4)中的端子C(27)连接,端子A(25)与外部设备连接进行信号输出。本技术提供的模块化塑壳断路器具有以下优点:塑壳断路器为一种模块式结构,具有安装简单、功能全面、易于扩展、分断能力强以及可靠性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脱扣单元的分解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脱扣单元的组装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脱扣单元的内部正面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脱扣单元的内部背面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脱扣单元的俯视图;图7为磁通脱扣器、弹性元件、顶板和顶杆的位置关系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互感器在一个角度下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互感器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互感器的分解状态图;图11为线圈A和外壳A的装配关系图;图12为线圈B和外壳B的装配关系图;图13为断路器保护动作时脱扣示意图;图14为断路器保护动作时再扣示意图;图15为断路器漏电保护动作时脱扣示意图;图16为断路器漏电保护动作时再扣示意图;图17为通讯单元在底座上的装配图;图18为通讯单元的立体图;图19为通讯单元的安装示意图。其中:1底座、2中盖、3操作机构、4脱扣单元、5推杆、6手柄、7基座、8磁通脱扣器、9执行件、10弹性元件、11防护壳、12顶杆、13上盖、14顶板、15控制器、16互感器、17外壳A、18外壳B、19线圈A、20线圈B、21导电排、22通讯单元、23底壳、24上壳、25端子A、26端子B、27端子C。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应对电网对断路器的新要求,现提出了一种模块式结构、安装简单、功能全面、易于扩展、分断能力强以及可靠性高的新型电子塑壳断路器。参考附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块化塑壳断路器,参考图1,包括底座1、操作机构3、通讯单元22和脱扣单元4;操作机构3、通讯单元22和脱扣单元4均为模块化结构,集成装配到底座1。断路器为双断点、模块化结构。脱扣单元4安装在底座1上作为保护模块,脱扣单元4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操作机构3进行各种保护脱扣。通讯单元22与脱扣单元4及外部设备连接,实现通讯功能。下面分别对脱扣单元4、操作机构3和通讯单元22详细说明:(1)脱扣单元4脱扣单元4为模块化独立结构,安装在底座1上作为保护单元,与底座1通过螺钉固定。脱扣单元4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操作机构3进行各种保护脱扣。断路器可扩展通讯功能、漏电保护功能,并设计有与之对应的接口或驱动装置。顶杆安装在基座7上,安装漏电模块后可进行漏电保护,通过顶板14驱动操作机构3脱扣,顶板14驱动顶杆12复位。脱扣单元4包括基座7、上盖13、互感器16、导电排21、磁通脱扣器8、弹性元件10、顶板14和顶杆12。具体的,参考图2-图7,脱扣单元4包括上盖13、基座7、互感器16、导电排21、磁通脱扣器8、顶板14、防护壳11、控制器15、顶杆12等零部件。上盖13内安装控制器15及参数设定装置等,保证了调节参数装置与上盖13配合孔的对中性,上盖13前部设置有附件限位结构,配合附件安装,上盖13与基座7安装固定。磁通脱扣器8安装在基座7上,互感器16安装在基座7上,导电排21一端与静触头通过螺栓固定,另一端作为断路器出线端。防护壳11为独立零件,对脱扣单元4进行防护,设置有导线限位结构及互感器16让位结构,安装在基座7上,通过固定卡扣及其他结构与基座7配合并安装固定。(1.1)磁通脱扣器磁通脱扣器8安装于基座7的上部空间,参考图6和图7,磁通脱扣器8的前端连接执行件9,在执行件9的前方安装有顶板14;当执行件9向前动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操作机构(3)、通讯单元(22)和脱扣单元(4);所述操作机构(3)、所述通讯单元(22)和所述脱扣单元(4)均为模块化结构,集成装配到所述底座(1);其中,所述脱扣单元(4)包括基座(7)、上盖(13)、互感器(16)、导电排(21)、磁通脱扣器(8)、弹性元件(10)、顶板(14)和顶杆(12);所述磁通脱扣器(8)安装于所述基座(7)的上部空间,所述磁通脱扣器(8)的前端连接执行件(9),在所述执行件(9)的前方安装有所述顶板(14);当所述执行件(9)向前动作时,驱动所述顶板(14)沿旋转轴转动;所述磁通脱扣器(8)的后端设置所述弹性元件(10)进行限位;所述顶杆(12)采用浮动结构安装,所述顶杆(12)的前部与所述顶板(14)配合并限位,所述顶杆(12)的后部与漏电保护装置配合;当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后,驱动所述顶杆(12)向前运动,所述顶杆(12)前部与所述顶板(14)接触后驱动所述顶板(14)沿旋转轴转动;所述互感器(16)的内孔轴线与底座(1)底面平行,所述互感器(16)采用双线圈结构,包括线圈A(19)、外壳A(17)、线圈B(20)和外壳B(18);所述线圈A(19)安装在所述外壳A(17)中,所述线圈A(19)的输出线通过所述外壳A(17)的上部孔输出;所述线圈B(20)安装在所述外壳B(18)中,所述线圈B(20)的输出线通过所述外壳B(18)的上部孔输出;所述外壳A(17)和所述外壳B(18)安装在一起并固定;所述导电排(21)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B(18)的外部,所述导电排(2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圈A(19)和所述线圈B(20)的中心孔后,延伸到所述外壳A(17)的外部,所述互感器(16)和所述导电排(21)非接触安装,组成一极导电测量系统;所述操作机构(3)包括手柄(6)和推杆(5);所述推杆(5)与所述手柄(6)安装在机构上;当所述脱扣单元(4)需要执行脱扣时,所述顶板(14)沿旋转轴转动,转动一定行程后,与所述推杆(5)接触,并进一步驱动所述推杆(5)旋转,达到脱扣行程后操作机构(3)脱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操作机构(3)、通讯单元(22)和脱扣单元(4);所述操作机构(3)、所述通讯单元(22)和所述脱扣单元(4)均为模块化结构,集成装配到所述底座(1);其中,所述脱扣单元(4)包括基座(7)、上盖(13)、互感器(16)、导电排(21)、磁通脱扣器(8)、弹性元件(10)、顶板(14)和顶杆(12);所述磁通脱扣器(8)安装于所述基座(7)的上部空间,所述磁通脱扣器(8)的前端连接执行件(9),在所述执行件(9)的前方安装有所述顶板(14);当所述执行件(9)向前动作时,驱动所述顶板(14)沿旋转轴转动;所述磁通脱扣器(8)的后端设置所述弹性元件(10)进行限位;所述顶杆(12)采用浮动结构安装,所述顶杆(12)的前部与所述顶板(14)配合并限位,所述顶杆(12)的后部与漏电保护装置配合;当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后,驱动所述顶杆(12)向前运动,所述顶杆(12)前部与所述顶板(14)接触后驱动所述顶板(14)沿旋转轴转动;所述互感器(16)的内孔轴线与底座(1)底面平行,所述互感器(16)采用双线圈结构,包括线圈A(19)、外壳A(17)、线圈B(20)和外壳B(18);所述线圈A(19)安装在所述外壳A(17)中,所述线圈A(19)的输出线通过所述外壳A(17)的上部孔输出;所述线圈B(20)安装在所述外壳B(18)中,所述线圈B(20)的输出线通过所述外壳B(18)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赵延峰何水波刘祖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