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36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显影盒。显影盒具备框架、显影辊、轴承构件、第一环及第二环。框架具有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显影辊具有轴和辊部。轴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辊部配置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第一环配置于第一端部。第一环在轴线方向上配置于辊部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二环配置于第一端部。第二环在轴线方向上配置于轴承构件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一端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侧壁具有第一侧面。在第一环与第一面抵接且第二环与第二面抵接的状态下,第一环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一侧面的面和第二环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轴承构件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侧面和轴承构件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二环的部分之间的距离。

developer cartridg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elopment box. The development box has a frame, a development roller, a bearing member, a first ring and a second ring. The frame has a first side wall and a second side wall. The development roll has a shaft and a roll part. The shaft has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The roll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The first ring is arranged at the first end. The first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oll part and the first side wall in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second ring is arranged at the first end. The second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earing member and the first side wall in the axis direction. The first end has a first side and a second side. The first side wall has the first side. When the first 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ne and the second 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on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ace of the first ring on the axis direction of the first side and the face of the bearing member on the axis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ring is less than that between the face of the first side and the part of the second ring on the axis direction of the bearing me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影盒
本技术涉及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盒。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大多将具备显影辊的显影盒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壳体。显影辊的轴的两端部在显影盒的框架的侧壁处被支撑为能够绕着轴线旋转。已知有如下的显影盒:当在显影辊的轴的一方的端部沿着轴线方向并列装配一对抵接构件(挡圈),并将显影辊安装于框架时,侧壁的一部分配置在一对抵接构件之间。在这样的显影盒中,对轴进行轴支撑的轴承构件配置于比一对抵接构件靠轴线方向外侧处,通过轴承构件与抵接构件的抵接来进行显影辊的轴线方向的定位。轴承构件由比框架中采用的绝缘性树脂等脆的导电性树脂构成,构成为经由该轴承构件向显影辊的显影剂担载部施加显影偏压。
技术实现思路
在显影辊的轴的一端部配置有一对挡圈(环)的结构中,在显影盒的落下等的冲击下,显影辊的惯性力可能会经由环作用于轴承构件。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技术的显影盒具备框架、显影辊、轴承构件、第一环及第二环。框架具有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显影辊具有轴和辊部。轴具有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辊部配置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显影辊能够绕着通过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的轴线旋转。轴承构件固定于框架,并将第一端部支撑为能够绕着所述轴线旋转。第一环配置于第一端部。第一环在所述轴线延伸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配置于辊部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二环配置于第一端部。第二环在轴线方向上配置于轴承构件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一端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面向第一环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辊部的面,第二面面向第二环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一侧壁的面。第一侧壁具有在轴线方向上面对第一环的第一侧面。在第一环与第一面抵接且第二环与第二面抵接的状态下,第一环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一侧面的面和第二环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轴承构件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侧面和轴承构件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二环的部分之间的距离。附图说明图1是显影盒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背侧观察轴承构件时的立体图。图3A、图3B、图3C是表示显影盒的一端部(第一端部)的构造的剖视图,图3A示出装配有轴承构件的框架的侧壁的一部分,图3B示出装配有两个环的显影辊的端部,图3C示出显影辊组装于框架的状态。图4是表示图3C的显影辊相对于框架在轴线方向上进行了位移的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显影盒10具备框架11、显影辊13、供给辊14、轴承构件15、齿轮罩16、第一环R1及第二环R2。在框架11的内部收容作为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框架11具备第一侧壁11A及第二侧壁11B。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公开中,“环”并不局限于闭合的环状部件,也包括E型挡圈(E环)、C型挡圈(C环)等一部分被切口的形状或非圆形的形状。如图2所示,显影辊13包括轴13A和由导电性的橡胶等构成的辊部13B。辊部13B覆盖轴13A的外周面。如图1所示,轴13A在其两端具有未被辊部13B覆盖的第一端部13D及第二端部13E。辊部13B配置在第一端部13D与第二端部13E之间。显影辊13以能够以通过第一端部13D及第二端部13E的轴线13X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框架11的第一侧壁11A及第二侧壁11B。供给辊14以与显影辊13接触且绕着与所述轴线13X平行的轴线与显影辊13一起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框架11的第一侧壁11A及第二侧壁11B。接下来,说明显影辊13的第一端部13D与框架11的第一侧壁11A进行卡合的部分的详细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轴线13X延伸的方向称为“轴线方向”,将与轴线13X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如图1所示,显影盒10在框架11的第一侧壁11A上安装轴承构件15和齿轮罩16。轴承构件15将显影辊13的第一端部13D支撑为能够绕着轴线13X旋转。从外部经由轴承构件15向显影辊13施加显影偏压。齿轮罩16是将设置在框架11的第一侧壁11A侧的一个以上的齿轮覆盖的罩。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侧壁11A在供显影辊13的第一端部13D插通的开口周边具有抵接部11C。并且,在抵接部11C的周缘设有向轴承构件15侧突出的肋11D。如图2及图3所示,在轴承构件15设有对显影辊13的第一端部13D进行轴支撑的孔部15A和螺纹孔15D。而且,在孔部15A的周缘部形成有面对第一侧壁11A(抵接部11C)的对向面15B。并且,沿着对向面15B的外周设有向轴承构件15的第一侧壁11A侧突出的肋15C。肋15C在第二环R2的径向外侧沿着第二环R2的外周延伸。轴13A在第一端部13D侧具有大径部13AL和小径部13AS。在大径部13AL上覆盖有辊部13B。小径部13AS从大径部13AL朝向轴承构件15侧(在轴线方向上从辊部13B离开的方向)延伸,径向尺寸比大径部13AL的径向尺寸小。并且,在小径部13AS的从大径部13AL离开了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对第二环R2进行支撑的槽13F。第一环R1及第二环R2在轴线方向上空出间隔而并列装配于第一端部13D。第一侧壁的一部分(抵接部11C)配置在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环R1与第二环R2之间。通过第一环R1及第二环R2来进行显影辊13相对于框架11的轴线方向的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比第二环R2靠近显影辊13的第二端部13E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环R1由聚缩醛树脂(POM)构成。第一环R1是平坦的环状板。第二环R2是E形挡圈。如图3B所示,第一环R1的厚度(轴线方向尺寸)T1大于第二环R2的厚度T2(T1>T2)。另外,如图3C所示,第一环R1的径向尺寸(D3)小于显影辊13的辊部13B的径向尺寸(D4)(D3<D4)。并且,第一环R1的贯通孔的大小与轴13A的小径部13AS的直径大致一致。并且,第二环R2的厚度T2(轴线方向尺寸)小于轴承构件15的肋15C的突出长度(轴线方向尺寸)(T2<D5)。第一环R1及第二环R2的装配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使第一环R1在轴线方向上嵌合于第一端部13D并插通至与大径部13AL相邻的位置,使第二环R2在径向上嵌合于在第一端部13D设置的槽13F。在将显影辊13向框架11装配时,在使第二端部13E插通于第二侧壁11B并使第一端部13D插通于第一侧壁11A的状态下(参照图1),使轴承构件15的孔部15A嵌合于第一端部13D。然后,使轴承构件15的肋15C嵌合于第一侧壁11A的肋11D,盖上齿轮罩16。轴承构件15及齿轮罩16分别由一个螺钉B1一并紧固而固定于框架11。而且,齿轮罩16由另一个螺钉B2固定于框架11。如图3A所示,第一侧壁11A的抵接部11C具有朝向辊部13B侧的第一侧面C1和朝向轴承构件15侧的第二侧面C2。如图3B所示,第一环R1具有轴线方向上的面对辊部13B的面E1和面对抵接部11C的第一侧面C1的面F1。第二环R2在轴线方向上具有面对抵接部11C的第二侧面C2的面E2和面对轴承构件15的面F2。轴13A具有面对第一环R1的面E1的第一面S1、面对第二环R2的面E2的第二面S2、及面对第二环R2的面F2的第三面S3。第一面S1是大径部13AL的轴线方向上的侧面。槽13F具有第二面S2和第三面S3。槽13F的宽度比第二环R2的厚度T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具有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显影辊,具备轴和辊部,所述轴具有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所述辊部配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显影辊能够绕着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的轴线旋转;轴承构件,固定于所述框架,并将所述第一端部支撑为能够绕着所述轴线旋转;第一环,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轴线延伸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辊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及第二环,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轴承构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面向所述第一环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面对所述辊部的面,所述第二面面向所述第二环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面对所述第一侧壁的面,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环的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环与所述第一面抵接且所述第二环与所述第二面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环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面对所述第一侧面的面与所述第二环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面对所述轴承构件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轴承构件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面对所述第二环的部分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10 JP 2017-0230091.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具有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显影辊,具备轴和辊部,所述轴具有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所述辊部配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显影辊能够绕着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的轴线旋转;轴承构件,固定于所述框架,并将所述第一端部支撑为能够绕着所述轴线旋转;第一环,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轴线延伸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辊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及第二环,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轴承构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面向所述第一环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面对所述辊部的面,所述第二面面向所述第二环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面对所述第一侧壁的面,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环的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环与所述第一面抵接且所述第二环与所述第二面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环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面对所述第一侧面的面与所述第二环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面对所述轴承构件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轴承构件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面对所述第二环的部分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草间琢郎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